近10a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来源 :暴雨.灾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d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10—2019年自动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近10 a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1 h雨量≥50 mm或3 h雨量≥100 mm的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省每年约有极端短时强降水169.8 h,主要分布在暖季(5—10月)及午后(14—21时),东部沿海(包括东南沿海和杭州湾)是高发带.(2)极端短时强降水主要始于5月,由浙南逐渐向浙北伸展,7—9月对应站点基本覆盖全境,而8月影响范围最大,对应有站点逐月年均频数峰值1.3 h·a-1,位于东南沿海,月平均强度峰值99.1 mm·h-1,位于杭州湾,10月及以后降水向东部沿海收缩,过程趋于结束.(3)极端短时强降水午后高发且强度增大,影响范围最广,并在17时有年均频数日变化曲线峰值,达17.4 h·a-1,同时午后东南沿海高频站点密集,占全省高频站数的83.2%,杭州湾降水强度增加,50%以上的站点超过57.6 mm·h-1.(4)地形地貌与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关系密切,东南沿海处的海陆交界下垫面及喇叭口地形有助于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发生,而杭州湾洋面向内陆伸展的喇叭口地貌对降水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对于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传统的控制算法存在参数自适应整定较难,转速到达平稳时间较长、转矩波动较大、转速及转矩控制精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将RBF神经网络融合到PID控制器中,依靠前者较快的学习收敛速度来改进参数整定,设计出RBF-PID控制器的模型.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RBF-PID系统相较于传统PID控制在电机启动后到达稳态的时间提高了81.92%,受到干扰后恢复速度提高了10.87%,运行更稳定,为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控制策略.
降水是引发山洪灾害的最重要因素.本文应用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的全国山洪灾害数据、土壤含水量数据及历史降水量数据,分析全国及典型区域(云、贵、川、渝)的山洪灾害及暴雨时空演变特征,初步探讨了基于灾害前期1h、6 h、12 h及24 h的降水与山洪灾害的关系,研究山区流域的暴雨特征及引发灾害的静态阈值计算方法,同时,结合灾害前期不同时段土壤含水量特征,以10~5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推求雨量动态阈值,建立了山洪灾害动态降水阈值推求方程.同时,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样本对该方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当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