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来源 :数学大世界(上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课程教学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新的教学目标.对于核心素养的构建来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策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清晰地把握数学活动发展的脉络,明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活动.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思考题大多具备一定的难度以及复杂性,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有效载体.针对此类习题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纵深拓展,在问题顺利解决之后,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收到非常显著的学科能力强化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合理利用思考题开展教学,通过对问题的筛选架构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模式,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顺利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要走出纯解题技巧培养的误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及灵活性,以此促进学生数学
期刊
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以及对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等原因,导致容易出现课堂听课、解决问题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的数学教学思想还停留在“题海战术”上,不得不承认,“题海战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提升,但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却是不利的,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中学数学的内容主要包含函数、几何等抽象度较高的知识点,学生的数学学习比较困难.那么,教师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逐渐参与数学的逻辑性学习中来呢?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以在课堂上清晰地表达学生和教师的知识结
期刊
课堂是什么?我们通常的理解是“课堂是知识的诞生地”“课堂是学生思维的场域”等,这些都有道理.立足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视野,笔者认为,课堂应当界定为学生“出错的地方”.“犯错”“出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最为真实的表现,是生态化的表现.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宽容”,进而在“容错”中化解、消融错误,这就是“融错”.在“融错”的视界中,错误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素材,是活化学生思维的“催化剂”.认同错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实际上就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空间,在这个教学空间里,数学知识不再是教学的唯一对象,学生
期刊
古希腊哲学家对于问题和思维提出过这样的著名论述:“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启发他们产生“头脑风暴”,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相较于更大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和专注力受到身心发展的制约,深度学习的能力和动力都有不足.因此,需要教师善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进行深度学习.
期刊
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是知识与方法的掌握,更是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组织各种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中的未知区域,不断增强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探究、乐于交流的品质,形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好习惯,从而逐步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小心求证,使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期刊
思维导图是西方教育家提出的一种将抽象知识直观呈现出来的思维工具,当前已经被逐渐推广到了各个领域当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让教育领域看到了思维导图的发展潜力,并将其引用到了教学活动中,使教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然而,对于长期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怎样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改善教学现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期刊
数形结合指的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直观图形相结合,实现“以形助数”或者“以数解形”的数学教学目的.众所周知,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种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主要包括实数和代数对象及其关系,属于抽象的概念,而形是指几何图形,是比较形象的.教学中通过数形之间的结合,把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与直观的数学图形结合到一起,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实施,衍生出不少新颖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对分课堂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对分课堂就是将课堂时间对半分配,一半用于教师讲解,一半用于学生讨论,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强调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积极交流与活动的过程.教师需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主动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一半时间分给学生,使其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讨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期刊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大多数学校教师都在尝试创新教学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地投入小学数学的学习之中.在此过程中,“学教结合,先学后教”等教学新模式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实际应用效果也相当可观.但是,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十分明显的问题,绝大多数教师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教学理论,这使高效课堂未能广泛实施.而若想要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崔允潡教授说:“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一定的问题引领,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核心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经历发现、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