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的价值及其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化程度的价值及机制。方法 应用MSCT对44例NSCLC行灌注成像,其中22例构建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2D-TMAP)。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趋势检验,探讨不同区域血流量(BF)、血容量(BV)、强化峰值(PEI)、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与NSCLC分化程度、2D-TMAP指标的关系。结果 趋势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总BF、总BV和总PEI随NSCLC分化程度降低而减低,r分别为-0.613(P=0.000)、-0.309(P=0.042)和-0.350(P=0.020)。总PEI与总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相关(r=0.441,P=0.046),周围区BF、总BF、总BV、总PEI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鼠抗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强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NSCLC的分化程度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MVD、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强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7(P=0.034)、0.656(P=0.002)和0.430(P=0.048),而与总MVD无关。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MVD与VEGF、PCNA、ephrinB2和EphB4表达强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6(P:0.005)、0.430(P=0.048)、0.634(P=0.002)和0.634(P=0.002)。结论 灌注成像能有效评价NSCLC的分化程度,其机制在于通过检测微血管的管腔化程度来评价NSCLC的血流模式。

其他文献
屈曲指一词于1906年由Landouzy[1 ]正式提出,用来描述先天性或发育中出现的1或2个第5指近指端关节的永久性屈曲挛缩,其他手指可能受累.该畸形对手指的进一步弯曲没有影响,掌指和指节间远端不受影响,但不能完全伸展[2].2/3的病例是双侧的,弯曲程度不一定对称.屈曲指与外伤、系统性疾病或神经性异常无关,大部分患者无明显功能性损伤,一般可不进行治疗[3].屈曲指病因复杂,可能是遗传或其他未知
先证者(Ⅲ6)男,16岁,汉族.因两个姐姐均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前来体检.查体:身高170 cm,体重54kg,血压110/70 mmHg.面容无特殊,全身皮肤粘膜无异常,视力、听力均正常,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8.03mmol/L(正常3.9~5.6 mmol/L),0.5h 8.18 mmol/L,1 h 12.36mmol/L,2 h 15.22
临床注射操作时,常因各种原因导致注射部位疼痛.作者在注射时,将经络穴位用于肌肉、静脉、皮下的注射操作中,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现将其应用体会简介绍下。
颈部手术采用颈丛阻滞麻醉,因为操作方便,麻醉效果确切,患者清醒能配合手术,所以应用较广.但由此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临床并非少见.本文旨在观察氟氛合剂对这些副反应的防治作用。
患者,58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8年,以宫颈癌入院.患者无停经史,8年来,性生活时及其后有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少于月经量,近半年来加重就诊.妇科检查:阴道少许血迹,宫颈口处见菜花样膜状肿物,4 cm×3 cm×2 cm大小,质地软,触血阳性.向宫颈管内深入,子宫如妊娠50多天大小,质地软,活动好,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1.3 cm,疑为子宫内膜癌.行宫颈口处活组织检查,并诊断性刮宫术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小干扰RNA(siRNA)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带hTERT si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在体外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系,以MTr法测定细胞生长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TERT mRNA的表达。将转染hTERT siRNA的HepG2细胞,接种于裸鼠腋窝皮下,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取移植瘤组织,常规HE染色,
目的 观察WWOX基因转染细胞对卵巢癌PEO1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已构建的WWOX转染细胞、质粒转染细胞及PEO1母细胞进行黏附实验,观察不同细胞对纤粘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取50例宫颈癌组织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HIPK2和HPV的表达,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了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IPK2、HPV和PCNA阳性表达者分别有1、3和4例,而50例宫颈癌组织中分别有44、39和45例,宫
目的 从分子影像学角度,探讨治疗前食管癌原发灶PET-CT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摄取与病变长度、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关系。方法 6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行FDGPET-CT检查,测定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根据术后病理确定其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68例食管癌患者肿瘤原发灶的SUVmax为10.7±5.3。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转染基因对兔下颌骨DO过程中牵引区新生骨骨密度与骨强度的影响,探索基因导入的最佳转染时间,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8只,全麻下行双侧下颌骨截骨及牵引器植入后,采用随机区组法分成A、B、C、D4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3d(牵引开始时)、牵引结束时,于双侧牵引区分别注射2 μg(0.1 μg/μl)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A、B、C3组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