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导向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uan2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紧缺,这就对人力资本、人才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队精神是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更要在职业导向的背景下,分析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现状,针对培育过程中的问题,从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体和社团活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60-03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知识经济崛起,产业、行业的竞争重点也发生了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再是资源、资金、规模等传统因素,而变为信息、知识、观念等软实力的竞争。追本溯源,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不仅取决于人才的个人素质,更取决于人才间的协作,即怎样发扬团队精神,发挥团队的最强战斗力。
  一、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调研状况分析
  “团队精神是指认同团队价值观的成员,自愿为完成团队愿景目标,建设高效团队而积极沟通、协调协作,竭尽全力的意愿和作风。”[1]在成员与团队关系上,成员能够感到强烈的归属感,将自己的命运与团队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团队成员关系之间,他们能够有效沟通、相互依存、彼此信任、共同提高;在对待团队事务时,成员能够承担各自责任,全身心投入,为团队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价值观方面也体现出对团队价值观的强烈认同。
  为全面掌握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践行状况,本项目进行了针对应用型高校在校大学生和相关企业的两次调研活动。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调研是从背景信息、团队精神的内涵认知、团队精神学习与践行状况、团队精神培育过程中需要完善的环节四个方面的进行的。这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90份,回收460份,其中422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2%。对企业的调研是通过走访20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人员,从团队精神重要性、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访谈。尝试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探寻更加贴合企业实际的团队精神教育内容和方式。
  二、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现状
  1、意识到团队精神能够显著提高团队工作绩效
  “团队精神可以产生大于员工个人绩效之和的群体效应”[2],当一个团队拥有浓厚的团队精神氛围时,团队成员就会强烈的认同团队的价值观和目标,对团队充满责任感,能夠为了实现团队的的目标而全力以赴,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超强战斗力的团队。
  团队精神在团队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被大多数学生认可,在被调查学生当中,有87.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团队精神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专业能力的发挥,促进成员间相互协调与合作,最终达到团队业绩大于个人业绩之和的效果。
  2、认可团队精神是创新型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素质
  团队精神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应用性,为经济结构优化提供人才支撑,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这也得到了多数同学的认可。在被调查学生当中有85.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教育是必要或非常有必要的。
  企业也把团队精神的培育放到了突出位置,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访谈结果分析中,有90%的受访者认为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应该更加注重团队精神培育。
  3、将团队精神的培育与个人成长紧密结合
  时代造就人才,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素质观。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地区之间的竞争不仅取决于人才的个人素质,更取决于人才间的协作,即怎样优势互补发挥团队智慧,发扬团队精神。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新时代素质观,认识到日新月异的世界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培育与个人成长关系紧密,在问卷结果分析中有90.1%学生认为团队精神对大学阶段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有帮助或比较有帮助的。
  4、认同团队精神与校园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它是校园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文化”[3]对于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品质和精神的培养需要校园文化的哺育。
  在调查中有88.7%的受访者认为团队精神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内涵,在进行团队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校园文化。
  (二)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被调查同学对团队精神重要性认知不足
  对团队精神重要性的认知是学习和践行团队精神的重要基础,对团队精神的培育发挥重要作用。在调查当中大部分的被调查同学对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已经拥有了明确认知,但仍有部分同学对其重要性认知不足。在调查中,14.2%的被调查同学认为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教育的必要性不强。有20.9%的被调查同学对团队精神相关知识学习意愿不足。
  2、对自身优势认知不足
  团队成员个人才能的发挥,个性的挥洒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团队成员是团队的细胞和基本构成单位,“团队成员应具有必要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由教育和经验得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胜任团队交给的专业任务”[4]。在团队精神的培育中要发挥成员优势,使成员个人才能与团队目标相结合,并为成员才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当然,如何判断自身价值、认识自身优势就成为了团队精神培育的重要一环,但是在调查分析当中仍有部分同学对自身优势认知不足。有34.4%的被调查同学认为在团队当中可以担任多个角色,所占比例较高,反映出部分同学对自身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认知不足。   3、团队精神学习的形式需要丰富和改善
  团队精神培育的形式具有多种选择,个人阅读和学习、学校专业课程、校内社团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团队精神学习的重要形式,丰富、合理的培育形式有助于提升团队精神培育的效率。在调查结果分析当中只有8%的同学是通过挑战杯、创新创业比赛的形式,9.5%的同学是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所以,团队精神学习的形式仍需不断完善。企业的实习是践行团队精神的重要渠道,应用型大学生更加强调实践,被调查的同学中只有13.0%的同学通过企业实践,有待提升。
  三、增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立足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专业课程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占据了大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因此从专业课程学习中渗透团队精神教育,立足于专业教育可以提升团队精神培育的有效性,使团队精神的培养能够持久、深入广泛地进行。
  在专业教育当中,应结合专业课程内容,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培育团队精神。在课程中设置以团队形式完成的作业,促进学生完成团队组建、团队分工、沟通协调等环节,并以自身所长承担对团队的责任。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团队学习中认清自身的优势,学会沟通与协调,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逐步完善自己。
  (二)依托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的校风、校貌和发展历程、办学理念,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校园文化具备现实的教育功能,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师生,学校的每个成员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
  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积极地促进和引导师生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文化基础。应当把团队精神的培育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寓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个环节。1、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在学校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形成有助于团队精神培育的格局,注入有助于团队精神培育的元素;加强团队拓展训练的硬件设施建设,团队拓展训练是一种利用专门场地和设施开展的团队组合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学习团队组建、团队交流,提升团队创造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团队精神的培育。2、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团队精神融合到学校精神和内涵的凝练当中,在发挥学校精神和内涵的凝聚人心、引导方向、增强凝聚力的作用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元素;将团队精神融入到学校志愿服务文化当中,以团队形式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志愿服务品牌。
  (三)融入校园文体、社团活动
  校园的文体、社团活动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二课堂,占据了大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对于激发大学生兴趣、提高其责任心、培养其团对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将团队精神的培育融入到学校“篮球赛”、“足球赛”、“运动会”、“十佳社团评比”等活动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到第二课堂,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组织大学生参加有关团队精神的专项活动,开展专项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增强大学生对团队精神的认知。
  (四)贯穿学校创新、创业竞赛
  创新、创业竞赛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发挥着较强的科研育人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科研素养。创新、创业竞赛项目本身需要项目人员分工合作,以团队的形式进行,与团队精神培育的需求非常契合。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当中,并在项目过程中指导学生创建团队,发现和解决项目团队发展中的问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知行杯”、“大学生创业挑战赛”等创新、创业比赛。
  (五)紧贴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同样,这也对团队精神的培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团队精神的培育中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1、紧贴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将团队精神的培育融入到便民、敬老、帮困、助残、助学等日常志愿者活动中;融入到“上海国际半程马拉松”、“国际花滑世锦赛”、“跳水世界杯”等大型赛事志愿者活动中。2、紧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涉及范围广、领域多,且实践性强。是大学生践行团队精神,发现问题和寻求进步的重要平台。3、紧贴企业实践活动。企业实践更加贴合行业实际,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校自身就重视校企合作和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企业实践活动能更好的提升团队精神培育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洪涛.加强国企科研院所团队精神建设的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13.
  [2]张薇.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对策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15.
  [3]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4):120.
  [4]贾砚林,颜寒松.团队精神[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87.
其他文献
提出加工整理文稿时,对引文主要分析两点:一是分析“对不对”,防止以讹传讹;二是分析“全不全”,避免断章取义。指出引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张冠李戴,出处错误,没有出处,不准确,遗漏,时间
介绍了民国初年,由直隶省鹦鹉山钨矿引发的陆军部、直隶省政府、商人对矿业权争夺案的起始、案中各方表现及处理结果.讨论了这场争夺表现出的民初体制在诸多领域现实运转方面
摘要: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最大,但相对应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归其原因是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软件服务意识不强。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分析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探讨从多元化教学策略、多元化实验教学、多元化创新活动和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计算机;创新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
分析了达米特和乔姆斯基对语言知识概念的研究成果,从语言知识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内容、特征,以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关系四个方面比较了两位学者观点的异同。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在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的建设中扮演起了重要角色,人事管理系统也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本文在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人事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人事管理系统;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135-01  一、前言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我国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该文讨论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把握信息化发展之契机,运用信息化技术与中等职业教育深度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主要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多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地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推动了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能否培养出深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取决于学校有无信息化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源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在中等职
阐述了栏目定位与创新意识在学术期刊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认为新世纪的学术环境需要学术期刊来繁荣和引领,期刊对文章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学术思想的引导,期刊的定位思想参与塑
摘 要:对于煤炭职工来讲,其从事着的职业具有相当高的危险系数,但是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却很低,甚至还遭受别人的白眼,再加上管理不善,煤炭职工情绪工作热情不高,甚至会对其所从事职业产生厌倦。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对煤炭企业的员工进行正确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职业技能培训、薪酬激励、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后,员工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员工的精神世界会得到升华。  关键词:高
磷矿床按基本的成矿作用,将原生矿床分为岩浆、沉积、变质类型。西南地区磷矿主要以沉积型为主;次生矿床分为风化淋滤残积型和堆积型,研究区内零星分布,且二者成因关系密切。
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对朱执信有关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认识、理解、把握、阐释和宣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诠释,在详细比较同时代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