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氧合在救治危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对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IMV)或体外膜氧合(ECMO)干预的疗效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150例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接受IMV治疗患者(IMV组)和接受无创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和无辅助通气治疗患者(非IMV组)的临床转归,同时将IMV患者分为ECMO组和非ECMO组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OVID-19危重症患者入ICU后行IMV治疗、ECMO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 IMV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IMV组(69.7%vs.8.2%,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IMV组与非IMV组间患者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总胆红素(Tbil)、肌红蛋白(Mb)有显著性差异.多变量回归显示,较高WBC(OR 4.897,95%CI 2.165~11.073,P0.5的比例,并且入院至接受IMV治疗的间隔时间更短,而氧合指数(PaO2/FiO2)更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大于65岁(OR 0.175,95%CI 0.036~0.855,P=0.031)和较高的PaO2/FiO2(OR 0.014,95%CI 0.001~0.143,P<0.001)是患者接受非ECMO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ECMO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非ECMO组(52.6%vs.13.7%,P<0.001).结论 入ICU时患者WBC、Hb水平是患者行IMV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以及PaO2/FiO2是患者行ECMO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与IMV支持相比,ECMO治疗是一种相对可靠的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CO-VID-19危重症患者死亡率.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对健康相关手机软件(App)的应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我院门诊部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500名进行问卷调查,用Logistic多元回归
期刊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管理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26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管理系统应用前的101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应用管理系统后的814例患者纳入试验组.比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经验,并分析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本院与合作医院收治的9例接受EC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