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影响天气的风廓线雷达特征

来源 :广东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e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深圳多年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灰霾、大雾、高温、雷暴、台风、冷空气等高影响天气过程中的风廓线特征。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探测工具,能够在垂直方向获取较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实时资料,为分析、预报预警高影响天气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观测事实。不同的高影响天气风廓线特征各不相同。灰霾和高温以上空出现东北风为特征:大雾的水平、垂直方向分布与信噪比有关;雷暴等强对流天气具有明显的风垂直切变;热带气旋、西风槽和锋面等移动性天气系统,其风向、风速的垂直分布随时间有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
利用1951~2009年夏季风时期(5~9月)湛江市逐时雷暴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风时期湛江市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并对引起雷暴日数异常的大气环流条件进行了研究。
据英国Nature,2008,453:629报道。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科学家马克塞(H.A.Makse)等人为球体包装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据英国New Scientist.2008.199(2663):11报道,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达多(S.Dado)提出了一种1射线暴的新模型。
利用地面观测和探空资料,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8年6月13~14日的广东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θe面陡立且南侧暖湿气流活跃
北宋诗人邵雍在《清风吟》中写道:“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那种清美的感觉、欣怡的境界,没有亲身经历者实在难于体会。
利用2001~2010年韶关地区雷电灾害资料,对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韶关雷电灾害次数呈双峰型趋势分布;6—8月是韶关雷电灾害发生最多的月份,占全年
很久以来,海洋,尤其是深海一直给人以神秘感,水深数千米,甚至上万米,压力大,水温低,没有光照,常年处于黑暗状态、缺氧、食物稀少,所以曾被认为是荒蛮之地和生命禁区。
据英国Nature Neuroscience.2009,12:919报道,法国科学家佩拉什(A.Peyrache)等人证实,在小鼠学习后的睡眠中,大脑神经活动重演了学习相关的神经加工.从而有助于巩固记忆的痕迹。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9年3月31日报道,西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罗凌飞研究组在细胞周期与胚胎发育关联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09年3月23日出版的《细胞
2007年11月14日,英国著名的科学刊物《自然》周刊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来自美国的科学论文.不声不响地爆出了一条为全球瞩目的科学消息:美国科学家率先克隆出了人类的灵长动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