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核心素养
近些年有大量的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案例,这一理念是在2005年被提出的,其提出目的是希望借助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在基础上教育当中的目的内容,尤其是核心的能力、知识以及情感态度等,从而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适用社会环境,从而满足个性化的发展需求[1]。
2014年,教育部门颁布了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见,首次从官方的角度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同时将这一理念深入落实到了基础教育课程、立德树人目标等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2]。从意见中可以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生在相应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且能够适应个人终身性发展、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性能力。”按照意见当中的内容有必要对小学教育当中数学科目的教学进行改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1.创建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本身就来源于自然与生活,自然是数学知识的仓库。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并从自然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一些有创意的问题情境、动态情景或是生活化情境,使课堂更加有情趣,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讲解“加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当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如在课堂当中模拟开展各种“买卖”活动,让学生分别充当相应的买家和卖家,通过交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加减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以生活能力为学习目标,培养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同时也可以间接地培养自身在生活当中的数学应用能力,确保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2.注重技巧培养,提升数学素养
在小學数学教育中,解题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解题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到大量的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地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意识到题目的内涵,同时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快速,减少不必要的错误问题,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在解题方面的能力与技巧,同时在思想渗透中引导学生尽可能快速地寻找到解题思路,在数学方法的渗透中可以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这一题目的教学中,因为计算数量庞大,所以无法借助通分的方式计算,哪怕是应用通分也很容易出错。对此,便可以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画出相应的图形,之后让学生接着绘画,从而快速寻找到解题的方法。先画出一个大的正方形,并在其中绘画出—,然后再画出—,此时部分学生可能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奥秘,之后便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这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妥善开展核心素养的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应试能力的一种培养,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思维、转变等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借助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将抽象的数量关系以直观性的图形表现出来的能力,从而实现提升数量和空间形式的直观特性,促使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真实、生动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今后,教师仍然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创新教学方式,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因素改进教学措施,力求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全面性提升,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炳意.彰显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蕴与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52-54.
[2]徐光华.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43-47.
近些年有大量的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案例,这一理念是在2005年被提出的,其提出目的是希望借助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在基础上教育当中的目的内容,尤其是核心的能力、知识以及情感态度等,从而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适用社会环境,从而满足个性化的发展需求[1]。
2014年,教育部门颁布了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见,首次从官方的角度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同时将这一理念深入落实到了基础教育课程、立德树人目标等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2]。从意见中可以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生在相应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且能够适应个人终身性发展、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性能力。”按照意见当中的内容有必要对小学教育当中数学科目的教学进行改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1.创建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本身就来源于自然与生活,自然是数学知识的仓库。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并从自然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一些有创意的问题情境、动态情景或是生活化情境,使课堂更加有情趣,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讲解“加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当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如在课堂当中模拟开展各种“买卖”活动,让学生分别充当相应的买家和卖家,通过交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加减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以生活能力为学习目标,培养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同时也可以间接地培养自身在生活当中的数学应用能力,确保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2.注重技巧培养,提升数学素养
在小學数学教育中,解题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解题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到大量的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地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意识到题目的内涵,同时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快速,减少不必要的错误问题,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在解题方面的能力与技巧,同时在思想渗透中引导学生尽可能快速地寻找到解题思路,在数学方法的渗透中可以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这一题目的教学中,因为计算数量庞大,所以无法借助通分的方式计算,哪怕是应用通分也很容易出错。对此,便可以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画出相应的图形,之后让学生接着绘画,从而快速寻找到解题的方法。先画出一个大的正方形,并在其中绘画出—,然后再画出—,此时部分学生可能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奥秘,之后便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这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妥善开展核心素养的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应试能力的一种培养,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思维、转变等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借助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将抽象的数量关系以直观性的图形表现出来的能力,从而实现提升数量和空间形式的直观特性,促使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真实、生动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今后,教师仍然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创新教学方式,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因素改进教学措施,力求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全面性提升,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炳意.彰显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蕴与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52-54.
[2]徐光华.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