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胸腹部爆炸伤后的血液浓缩及其可能机制

来源 :微循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x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爆炸性冲击伤后血液浓缩的特点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雷管所致兔爆炸性冲击损伤模型,以125I-白蛋白标记的方法,观察爆炸性冲击伤前后红细胞压积与血浆外渗情况.结果:距爆源20 cm处的爆炸冲击波作用时,红细胞压积增加14.9%,血浆丢失为对照的5.12倍,白蛋白漏出率为伤前的1.3倍,左肺组织中残留放射性较对照组增加约18%,该点平均压力峰值为174.4kPa.结论:爆炸冲击伤后的红细胞压积增加、血浆丢失是伤后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消化道肿瘤、肺癌及宫颈癌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方法:将癌症患者共分为胃癌组、结直肠癌组、肺癌组和宫颈癌组(n均=50),另选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上述前3组的正常对照
血管内皮细胞在血液和全身的各种组织之间形成了一个生物屏障,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预防血管损伤后再狭窄至关重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为一种血液生长因子,主要作
许多肝脏疾病常伴有明显的微循环变化,肝移植、肝窦狭窄综合征则与微循环变化直接相关,因此深入探讨肝脏微循环变化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肝血流
目的:观察醛固酮(ALDO)对血管外膜肾上腺髓质素(ADM)产生和分泌的影响以及ADM mRNA表达水平,以探讨ADM和ALDO之间相互联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LDO刺激后ADM产生和分泌水
心血管系统合成和分泌多种小分子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血管活性多肽、生物活性氨基酸、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信号分子.这些生物活性分子具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