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九银十”已过,当车友暗叹自己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一个买车的好时机时,却不知又一波降价风潮正在悄悄酝酿。临近年底,汽车制造商对于代理商的压库大戏又将上演。“压库”这枚定时炸弹究竟会炸向谁?对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各大汽车代理商,试图在消费者、代理商、制造商之间找出最终的受害者。
计划经济似的压库
“对于我们来说,每年年底的‘压库’就是生死线,撑不过去,这家公司的利润和福利等基本就什么都没了!”北京北三环某汽车销售公司李经理告诉记者。据了解,由他们公司代理的某日系品牌汽车目前的月库存量大概在400台左右,销售量却只有120到140台,库销比高达1∶3。而1∶1.5的库销比才能归到正常的范畴内。看似非常火的汽车市场,实际上销售的数量远远低于厂家生产的数量。
巨大的库存压力让各大代理商苦不堪言。
这些对于只重视销量的厂家来说,并没有直接影响。因为按照目前车辆销售的模式,代理商用现金提车几乎是通用规则,只要车从厂家出库,就算是今年的销量了,哪怕是动用厂家的能量贷款给代理商提车。代理商为了完成厂商定下的上一级别的年终返点比例,只能无奈接受。出场即为销售的模式实际上很不公平,为了说明自己的销售额,“适当”地夸大些也属正常,李经理坦言。
李经理所在的公司,目前在现金提款这个过程中,仅银行贷款就有数千万。而流动资金的匮乏几乎是北京大部分代理商普遍面临的问题。
“每年都在这个过程中轮回,但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今年!”
2009年,火爆的车市给了各大制造商一个意外的惊喜。为了延续这种惊喜,从今年年初开始,各厂家纷纷调整年度销售目标,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甚至不少企业还在盲目扩大生产。然而,到了今年的第二季度,库存量逐月上升,回落的车市当头泼了各大厂家一盆冷水。
这些上升的库存被转嫁到了代理商的身上,他们与厂家的矛盾也越来越显著。许多代理商开始选择退网。
“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
降价销售与谎报军情
在强压之下,代理商们也逐步转变策略,开始自救。
用降价销售来减少库存压力就是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按照惯例,每年的9月和10月是汽车销售最旺的时候,这两个月,大量的库存会被消耗,而剩下的则被放到了过春节进入3月,到时候又一轮的降价促销风潮会被掀起。如果销售商和某保险公司有合作,就会送一定数额的保险。如果和某汽车维修厂有合作,就会以送保养服务为优惠条件。从而使购买者增加了优惠,购买的欲望就越强烈。
然而,今年的情况似乎并不是那么乐观,在北京东三环另外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就职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九月、十月两个月公司只销售了200台车,连往年的1/3都不到,而车商最为关注的北京车展,3天只让他们收到20份有意向的客户资料。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元旦前后的销售热潮。对于非常高档的汽车的销售,更是玄妙不断。上千万的汽车销售,好多都是自己找的人,购买后再回到自己的公司,以示该品牌旺盛的销售势头,其实就是“托儿”。
越来越理智的消费者让代理商们手足无措,部分财力雄厚的代理商通过大范围的广告,以此获得注意,加大自身的竞争力,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对于那些知道无论如何努力,也完不成厂家提车任务的代理商来说,只能通过谎报军情的方式,先把本月销量报低,再等待厂家按照被报低的销量制定下月提车量。“但这样做,如果被厂家查出来,可能就面临最高为取消代理权的处罚。”李经理说。
压库:消费者也有风险
因为压库可能会让代理商降价促销,所以消费者都认为自己才是受益者,其实不然。
通过在北京近10个4S店和销售店的采访,几乎所有的代理商都表示,压库对于消费者也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于贷款现金提车的环节。在代理商贷款的同时,会将车辆合格证作为抵押交给银行,当消费者买到车,代理商却还没有还清贷款时,车辆合格证是不会到消费者手里的。没有合格证,车辆连入户、上保险或者过户都是问题。
“我们现在其实是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资金循环,越累越多的库存就像一枚定时炸弹,搂着炸弹睡觉,滋味不好受!”在采访的最后,李经理如是说。
计划经济似的压库
“对于我们来说,每年年底的‘压库’就是生死线,撑不过去,这家公司的利润和福利等基本就什么都没了!”北京北三环某汽车销售公司李经理告诉记者。据了解,由他们公司代理的某日系品牌汽车目前的月库存量大概在400台左右,销售量却只有120到140台,库销比高达1∶3。而1∶1.5的库销比才能归到正常的范畴内。看似非常火的汽车市场,实际上销售的数量远远低于厂家生产的数量。
巨大的库存压力让各大代理商苦不堪言。
这些对于只重视销量的厂家来说,并没有直接影响。因为按照目前车辆销售的模式,代理商用现金提车几乎是通用规则,只要车从厂家出库,就算是今年的销量了,哪怕是动用厂家的能量贷款给代理商提车。代理商为了完成厂商定下的上一级别的年终返点比例,只能无奈接受。出场即为销售的模式实际上很不公平,为了说明自己的销售额,“适当”地夸大些也属正常,李经理坦言。
李经理所在的公司,目前在现金提款这个过程中,仅银行贷款就有数千万。而流动资金的匮乏几乎是北京大部分代理商普遍面临的问题。
“每年都在这个过程中轮回,但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今年!”
2009年,火爆的车市给了各大制造商一个意外的惊喜。为了延续这种惊喜,从今年年初开始,各厂家纷纷调整年度销售目标,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甚至不少企业还在盲目扩大生产。然而,到了今年的第二季度,库存量逐月上升,回落的车市当头泼了各大厂家一盆冷水。
这些上升的库存被转嫁到了代理商的身上,他们与厂家的矛盾也越来越显著。许多代理商开始选择退网。
“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
降价销售与谎报军情
在强压之下,代理商们也逐步转变策略,开始自救。
用降价销售来减少库存压力就是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按照惯例,每年的9月和10月是汽车销售最旺的时候,这两个月,大量的库存会被消耗,而剩下的则被放到了过春节进入3月,到时候又一轮的降价促销风潮会被掀起。如果销售商和某保险公司有合作,就会送一定数额的保险。如果和某汽车维修厂有合作,就会以送保养服务为优惠条件。从而使购买者增加了优惠,购买的欲望就越强烈。
然而,今年的情况似乎并不是那么乐观,在北京东三环另外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就职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九月、十月两个月公司只销售了200台车,连往年的1/3都不到,而车商最为关注的北京车展,3天只让他们收到20份有意向的客户资料。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元旦前后的销售热潮。对于非常高档的汽车的销售,更是玄妙不断。上千万的汽车销售,好多都是自己找的人,购买后再回到自己的公司,以示该品牌旺盛的销售势头,其实就是“托儿”。
越来越理智的消费者让代理商们手足无措,部分财力雄厚的代理商通过大范围的广告,以此获得注意,加大自身的竞争力,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对于那些知道无论如何努力,也完不成厂家提车任务的代理商来说,只能通过谎报军情的方式,先把本月销量报低,再等待厂家按照被报低的销量制定下月提车量。“但这样做,如果被厂家查出来,可能就面临最高为取消代理权的处罚。”李经理说。
压库:消费者也有风险
因为压库可能会让代理商降价促销,所以消费者都认为自己才是受益者,其实不然。
通过在北京近10个4S店和销售店的采访,几乎所有的代理商都表示,压库对于消费者也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于贷款现金提车的环节。在代理商贷款的同时,会将车辆合格证作为抵押交给银行,当消费者买到车,代理商却还没有还清贷款时,车辆合格证是不会到消费者手里的。没有合格证,车辆连入户、上保险或者过户都是问题。
“我们现在其实是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资金循环,越累越多的库存就像一枚定时炸弹,搂着炸弹睡觉,滋味不好受!”在采访的最后,李经理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