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以野山参、林下参和农田栽参土壤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法(PLFA)测定人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中C、N含量不同,野山参土壤中全C和全N含量均显著高于林下参和农田栽参土壤(P<0.05),是农田栽参土壤的10.30和4.61倍;C/N比为野山参土壤>林下参土壤>农田栽参土壤,野山参和林下参土壤C/N比差异不显著,但远高于农田栽参土壤;野山参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为1 671.05 nmol·g-1,农田栽参土壤最低为266.80 nmol·g-1。不同人参生长模式下细菌均为优势菌群,但放线菌在野山参土壤中含量为187.18 nmol·g-1,林下参土壤中为26.12nmol·g-1,农田栽参土壤中为6.77 nmol·g-1。通过挖掘功能微生物发现,代表抗逆性微生物指标蓝细菌(182ω6)及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比值(G+/G-)均为野山参土壤>林下参土壤>农田栽参土壤,野山参土壤中蓝细菌含量是林下参土壤的3.51倍,农田栽参土壤则未检出;野山参土壤中G+/G-分别是林下参土壤和农田栽参土壤的6.93和9.10倍。野山参土壤微生物量大、种群丰度高,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添加外援微生物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提高农田栽参土壤肥力。
其他文献
平湖杜布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价值。然而目前由于平湖杜布工艺复杂传承人稀有而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境地。通过对平湖杜布现状的考察,引
潍坊农村要注重生态景观设计,逐步改善农村现状,实现潍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2015-2016年冬季积雪观测试验,测量自然条件下雪深、雪层温度、雪层密度、雪层液态含水率等积雪特性参数,分析积雪特性参数影响因子和发育变化规律,构建径向基神经网络雪
为辅助秸秆纤维制取机高效制取秸秆粗纤维,解决喂料过程中因人工劳动强度大、喂料不连续造成粗纤维加工质量下降等问题,设计竖直向下螺旋强制喂料装置。在喂料装置结构及工作
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是生物解离技术提取大豆油脂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纤维素,合理利用该纤维素有利于生物解离技术推广。试验以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为基材,添加丙三醇后利用延流
Micro RNA(mi RNA)是小分子RNA,参与靶基因转录后调控,长度通常为20~22 nt。MIR156基因在植物中分布广,是目前已知第一个与植物年龄有关的小分子RNA,表达量随植物年龄增长而逐
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癌模型的预防作用及机制。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FGF21组,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FGF21组大鼠每天注射一次FGF
农作物秸秆田间打捆后收集及运输中存在机器系统配备问题,装载及运载机械配备不合理导致作业成本增加,延误农时。结合生物质秸秆收获作业对装载机及运输机械作业时间实地测量
通过对《印花技术及实训》课程传统授课情况的分析,结合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将隐性知识管理融入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中,从课程能力目标、课程效果评价、促进教师专业
文章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验证不同条件下氨化和碱化处理玉米秸秆粗蛋白含量测定效果.选择不同超声条件对玉米秸秆样品前处理,获取54种样品,粗蛋白含量为2.535 6%-6.85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