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马克思?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you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马克思是值得尊敬的历史伟人,他极为敬业、无私奉献、贡献伟大,其思想影响深远。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命运,其阶级分析法帮助中国人认清了复杂的社会面貌,其社会理想帮助中国人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人奋起作为的最强大武器,中华民族要实现长久独立和发展,还面临很多难题,唯有依靠马克思主义才能取得最终胜利。我们要不断创新,续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关键词〕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6-0022-04
  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每年他的诞辰,总要搞一些纪念活动,但今年是最隆重的一次。为什么今年这么隆重?有人说因为今年是200年的整年。这是个理由,但更重要的在于,我们要借助这个时机,来说明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尊重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是值得尊敬的历史伟人
  第一,马克思极为敬业。马克思既是学者,又是革命家。作为学者,马克思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反复论证,多次推敲,寻根究底,决不含糊。我们今天看到的马克思的著作,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马克思在世时出版的;在他在世时出版的著作里,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成稿后又经历了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交付出版,这是因为,马克思对研究工作要求很高,文章成稿后还要反复多次进行推敲修改,因此很难及时出版。马克思在世时,每次他的著作再版,经常还要为其再写上一篇序言,作一些反思、说明和补充。作为革命家,马克思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他不但通过理论钻研为革命者提供指导,而且还亲自参加、组织和指挥革命活动,为革命战友提供大量的帮助。为了革命,马克思及其家人饱受反动政府的迫害,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穷困潦倒,但这些都始终没有消蚀他的革命意志。
  第二,马克思无私奉献。马克思出生于一个大律师的家庭,家境很好,他的妻子燕妮更是贵族出身。优越的出身,再加上卓越的才华,马克思如果像一般人一样,无论做点什么,都足以谋得富足的生活,可是他没有。他从少年时就立下志愿,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1835年只有17岁的马克思在一篇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1 〕。他鏗锵有力地说,脚踏实地地做。为了一个17岁时立下的誓言,他无私地奉献了整个人生。
  第三,马克思贡献伟大。马克思一生的著述卷帙浩繁,他留给后世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迄今为止的最普遍真理。这一学说在今天仍然对整个世界产生着影响,并且影响越来越大。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堪称人类友谊的榜样。马克思与妻子燕妮患难与共的爱情,一直是革命者最高洁最浪漫的典范。虽然马克思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并没有什么物质遗产,但他却给人们留下了一笔极大又极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马克思的思想影响深远。1883年,只有65岁的马克思与世长辞,但是他的身影却又似乎从未离开过这个世界。在他逝世后的这100多年里,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他和他的学说对这个世界的意义。在资本主义社会,每当社会发生经济波动、政治动荡时,人们总会想起马克思,蜂拥到书店里去购买马克思的著作;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每向前推进一步,人们总要把这些成就和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2 〕
  二、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单就世界观问题来说,马克思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形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他又把辩证唯物主义延伸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全新的历史观。列宁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3 〕。此言不虚。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类社会的历史研究还远不能称为科学,这些研究只是一般性地收集了一些资料,或者至多是把握了一些历史的侧面,但都没有真正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整体规律,而这个推动历史研究走向科学的工作最终是由马克思来完成的。可以说,“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学才真正成为科学” 〔4 〕。有的历史学家评论说,“马克思之前的历史,都通向马克思;马克思之后的历史,又都是从马克思重新出发的” 〔5 〕。这个评价的确是一语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它的正义立场上。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的历史规律出发,找到了人民这个真正的历史主角,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个现实的革命力量,指出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并坚定地站在了代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无产阶级的正义立场上,成为人类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为什么说它还是普遍真理呢?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高”“远”“深”“广”。其中,“高”是指马克思主义是最宏观的真理,它是人类对于整个世界运动发展规律的把握;“远”是指马克思主义是最开放的真理,它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不断开拓、不断进入新的境界,从而使自己永葆青春;“深”是指马克思主义是最抽象的真理,它是人类对最本质最深刻问题的认识;“广”是指马克思主义是最全面的真理,它的基本原理指导人类一切领域的实践并与之相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这并不是某种崇拜和夸张,而是经过严密科学的逻辑论证和长久反复的实践验证才得出的结论。
  三、马克思主义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命运   在近代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山河破碎,命运多舛,国家和民族濒临危亡之际,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苦寻救亡图存之路,先后选择、比较、尝试了多种救国救民的方法和路径,如技术救国、经济救国、文化救国、政治革命等,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我们都一一尝试了。这些方法虽然各有区别,但都有一个总的共同点,就是主张向西方列强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很遗憾,这些探索最终都归于失败。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旧中国内无民主、外无独立,资本主义于中国来说,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中国将向何处去?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中国人送来了革命的新指南。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帮助中国人认清了复杂的社会面貌。毛泽东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6 〕。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抓住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找到了代表中国未来方向的革命力量,把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一下子划分清楚了。正是因为有能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才终于开启了一条虽然艰苦卓绝但前途光明的革命道路。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帮助中国人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提出的全人类社会理想,而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进发过程中的一个低级历史阶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方面,只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苦难劳动者才能真正翻身做主人,积极劳动,中国的生产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另一方面,在整个世界还处于资本主义时代、还通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之时,积贫积弱百年的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迅速造就保证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四、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人奋起作为的最强大武器
  新生事物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但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华民族要实现长久独立和发展,还面临很多难题,唯有依靠马克思主义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今世界还是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才能把握好社会主义航向。虽然1917年发生的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十月革命至今已逾百年,但是,相对于资本主义来说,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在强势资本主义包围、干扰、威胁、渗透、演变的环境中努力保证自己的存在与发展,不但要学会与资本主义进行斗争,还要学会在斗争中与其进行竞争与合作。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坚持住社会主义的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来装备一个坚强有力的执政党,是把握好社会主义航向的首要任务。
  其次,我们必须承认,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展望的未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还相差甚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新中国是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经济文化落后,物质基础薄弱。邓小平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7 〕。这里所说的“不够格”主要是指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的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邓小平这段话主要是说明,我们搞社会主义的起点很低,要耐心地去做長期发展的工作,同时要做好迎接在这个漫长征途中必然出现的、多种多样的困难和挑战。不过有人会问,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进入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可不可以说,我们已经“够格”了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8 〕。这两个“没有变”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它说明,虽然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距离让人民普遍享有高质量美好生活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必须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继续奋斗。
  再次,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可用的模式,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里搞社会主义,一切都要靠中国人独立自主的艰苦奋斗,要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大胆探索、小心求证,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和道路。这个理论和道路今天已经形成,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反复向人们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拿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武器向困难开战、奋勇斗争的珍贵成果。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已经推进到崭新的阶段,我们必须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把我们的事业推向更高的水平。
  五、不断创新,续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新时代,我们还要继续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武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更高阶段。为此,我们应当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的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里要正确理解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丰富广博,其中有许多在特定场合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论述。时过境迁,把这些对具体问题的论证直接迁移到新时代的中国肯定不合适。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应学会把握其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要掌握几个最基本的科学规律,即关于世界运动发展的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关于人的认识发展的规律、关于政党建设的规律、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关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的规律等。另一方面,什么是中国实际?并不是所有在中国发生的社会现象都可以称作是“中国实际”。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一时一地的、局部的、个别的现象不能代表全局,必须通过全面调查、整体归纳,以全局视角和战略思维,用科学方法,掌握宏观大势、全局状态、整体脉络,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性质,这样了解到的东西才能称为“中国实际”。因此,了解中国实际必须做到着眼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站在民族发展兴亡的高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翔实科学的调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这是我们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进程必须把握的大前提。
  第二,回答和解决新时代的新实践提出的新問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新时代的中国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发展,国外敌对势力就越急于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各种渗透、诱导、分化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另一方面,国内利益矛盾加剧,出现多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和阶层分化固化的趋势,这些因素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产生着干扰和影响,要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并非易事。新时代的中国还要面临攻坚克难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伴生了一些急难险重的问题。当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矛盾凸显期、问题叠加期,各种矛盾、问题错综复杂,交织存在,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坚持问题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武器,不断回答和解决新的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是我们必须努力完成的任务。
  第三,创新形式以使科学的理论掌握物质力量,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9 〕。“理论掌握群众”,就是使群众掌握理论,即当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拿起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后,就会在改造世界的历史实践中驾驭规律,取得成功。这当然会形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而真理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武器武装党和党员,还要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普及开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很多学者穷极一生也没能全部掌握,因此有人怀疑它是否能在普通大众中传播开来。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方面要准确提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另一方面则必须创新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形式,使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来说,不但是科学,而且是十分亲切的科学。只有在人民群众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我们才有可能使党的队伍不断充实新鲜血液,才能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造充分可用的接班人队伍,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始终充满希望。
  综上所述,我们今天隆重地纪念马克思,是要对马克思这位历史伟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更是表达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信心与决心。新时代,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人民普遍享有高水平有质量的美好生活而奋勇前进。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3〕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
  〔4〕胡乔木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2.
  〔5〕任仲平.他的英名和事业永世长存〔N〕.人民日报,2018-05-02(01).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5.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责任编辑 周 荣
其他文献
〔摘要〕 党性教育课不仅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和灵魂,而且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和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党校教师要上好党性教育课,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党性教育课的新特点,用学术讲政治,体现出“大哲学、大历史、大党建”的学术视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真正融入党性教育课中,相关部门则要通过强化主体责任、优化激励机制等措施,为党校教师上好党性教育课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进而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社会组织之间的科层制关系逐渐被打破,要求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也随着其职能范围、组织形态以及运行机制的变化而变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目标是对各利益相关人的权益进行有效分配,在实践推进中可借鉴国外公务法人制度的相关经验,一方面要系统梳理和重构事业单位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大众的法律关系,另一方面要通过建构事业单位法人分类
期刊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了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为了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积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战略方面,保持战略定力,以中国之稳应对时代之变;在制度方面,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中国之治应对时代之变;在生态方面,发展低碳经济,以绿色中国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在外交方面,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智慧应对时代之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关于扩大开放的主张,表明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扩大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实现我国企业从“引进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结构性调整,具有中国意义。同时,扩大开放也具有世界意義,可以为全世界处于发展困境的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习近平主席;博鳌论坛;中国扩大开放;中国意义;世界意义  
期刊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也是党的哲学理念不断创新演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哲学理念建构的历史逻辑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的辩证统一,党的实践胜利确证了中国共产党哲学理念的真理性,中国共产党哲学理念的深化向度在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历史逻辑;哲学理念;学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完善高级干部权力监督体系,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不仅要做好权力监督外在的他律式监督,也要做好内在的自律式监督。当前,有些高级干部自我监督存在弱化的现象,如党性修养弱化,被物欲诱惑、生活腐化,疏于学习、价值观错位,亲属参与腐败等。为此,要通过强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进行有效沟通与心理疏导,营造良好家风等路径加强高级干部自我监督,进而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  
期刊
〔摘要〕 线上庭审因其高效、便捷、利民的优势,回应了民众的司法需求,具有现实必要性。但线上庭审只是法庭审理的一种实现方式,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是实体合法性、程序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庭审的仪式感缺失等。实践中,为进一步促使线上庭审的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在正确定位线上庭审的目的与功能的基础上,确保当事人的选择权,把握线上庭审限度,严肃线上法庭纪律,使线上庭审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正常运转。   〔关键
期刊
〔摘要〕 《毛泽东自传》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两本既“畅销”又“长销”的领导人传记类图书,影响广泛而深远。两部作品的出版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人文价值,堪称通俗理论读物中的精品力作。它们揭示了领袖的成长历程,总结了领袖的成长规律,追溯了领袖的思想原点,改善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新时代,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应借鉴这两部作品讲好领袖故事的成功之处,
期刊
〔摘要〕 “民法典时代”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实践中,囿于历史、环境、人文等因素影响,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如部分民众法治素养欠缺、个别领域监督机制有弱化倾向等。为此,要创新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路径,必须坚持党对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不断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提升依
期刊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党的建设视角看,是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国家发展战略视角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手段;从干部教育培训性质特点视角看,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从干部自身视角看,是提升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必由之路。干部教育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