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强化教育探析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是指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它并不需要别人的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做,所谓的‘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意思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有些人,就拿学生这个群体来说,很大一部分的人会任性、乱花钱、学习不专心等等,这就是显著的坏习惯,这些习惯也已成为自然,想要改变也只是表面的东西,根本是治标不治本,追其根本还是要从培养孩子习惯的方向考虑,尤其是在小的时候,要打好做人的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更能在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孩子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所以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这一时期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孩子的幼儿时期进行良好欣慰习惯培养的强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下面就是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所提出来的建议和方式,希望可以对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孩子的幼儿时期主要的活动地点就是幼儿园和家里,所以首先分为两部分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首先要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里,小孩子都适合自己年龄相近的伙伴在一起,往往就会很信任和依赖老师,所以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正确教导,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幼儿的年龄都是非常小的,故此理解能力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差,所以作为教师要明确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具体、耐心的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再有就是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在这个时期模仿性和可塑性都是非常强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和塑造习惯的对象,作为教师要时刻记住“身教重于言教”;在幼儿园中同样还要注重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可以在是没专门设置好孩子、还习惯的动态墙式,让幼儿随时能感受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而在室外的环境创设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还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里和各种实施旁边,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更换室内外的环境气氛之外,我本还可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发觉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注重情感教育,不要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要幼儿亲身体会知识中的真谛,以“情”促'“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在交流、游戏中的运用,不断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深化教育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来自家庭的教育培养,重视家庭教育,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有了家庭的重视,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在生活中父母要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的方式有:在实践中锻炼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因此,家长应提供更多让孩子独自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家长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适当的表扬,这样可以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然后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家长要把我号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还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要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这样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不论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单独的实施都是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为了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更快更好地培养起来,要实行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园要与家园建立好的联系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养成教育理念,还要召开家长会,探讨教育经验,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但是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幼儿年龄小,自制力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转移,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如果不及时强化巩固,仍容易改变,所以为了让幼儿能从小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还是要运用一些方法巩固的,如:表扬奖励法,在孩子主动做出尊敬长辈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并表扬奖励,久而久之,孩子尊老爱幼的美德将得到形成和巩固;示范法,上面我们提到过,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想让孩子养成爱清洁、爱劳动等好习惯,家长就可以示范这些过程,让孩子去模仿去学习;练习法,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成人可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与孩子反复的练习如穿衣服、系鞋带等行为;除此之外还有随机教育法、暗示法、运用各种文艺形式,强化良好行为等等。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志燊.幼儿好习惯养成教育丛书--生活习惯篇[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2]郑佳珍,朱炳昌.幼儿养成教育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版,2005.
  [3]孔令谦.习惯是最好的医生:398种生活习惯解读[J].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
  [4]王乃正.幼儿德育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广东出版社,1996. (编辑郑云东)
其他文献
何谓“问题意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被普遍认可的有安徽师范大学姚本先先生的观点。他认为“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的培
期刊
作业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作业批改的结果可以为教师检验与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成效提供及时的反馈。批改作业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如何让作业批改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于生物这门学科而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名普通高中生物教师,特别是高一,大多都担任着6—8个班(每个班约60人)的教学任务,批改一次作业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因此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往
期刊
近些年,国家教育部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负担过重,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已经做了不少积极有意的探索和改革。但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深远影响,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改革不但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坚定不移的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而且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一、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材教授者  (一)新课程体系要求我们能够自主选择教材。  新课程标准体系下,对教
期刊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与特点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教师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有三个基本特点:
期刊
一、背景资料  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要不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各国的改革都是围绕此主题进行的,我国亦是如此。为使我国的新一代能够具有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所必需的国民素养,深入比较了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趋势,深刻反思了在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基础教育现状,探究分析了新世纪人才发展需求之后,在课程改革中确定了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目的。对于基础教育,特
期刊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中职学生是否能够学好制图,要怎样才能学好制图,是中职制图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制图课的特点和中职生的特点,探讨中职生学好制图相关策略。  一、制图课的特点  在学习机械制图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数学、语文学得好的学生,制图成绩一般或者很差;而数学、语文成绩差的,学习制图时却感到得心应手;也有个别学生,其他课程都很差,就制图这门课一支独秀
期刊
一、重视结构教学、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改革应十分重视“结构课程论”。他说:“不论我们选择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学科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从目前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来看,学科知识强调结构是现代科学理论的重要特点,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知识的基本结构,对概念的确立反复进行强化,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规律的基础上,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期刊
药剂学是普通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药剂学的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药剂学是以多门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以解决生产应用实践问题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技术科学。众所周知,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中文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
期刊
一、反思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为实现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如果仍然因循着原有的传统,新课程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追求的仍然是一种“形似”。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
期刊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中,电工实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要使职业学校学生得到较好的培养,应做到知识和能力兼顾,其中加强实训教学是关键所在。我认为在加强实训教学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培养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工专业,学生对电的畏惧心理也使他们在学习时不敢动手。针对以上情况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