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木构件用材资源及民族木结构建筑类型的研究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黔东南州境内木材资源丰富,林木采伐量基本满足需求.而当地掌墨师和木匠就地取材选用杉木、枫木、椿木等为原料,以墨斗、角尺、斧头、凿子、锯子、铁锤(钉锤)木锤、丈杆、木钻等为工具,建造了包括吊脚楼、鼓楼、风雨桥、戏台、凉亭、禾仓等在内的大量民族木结构建筑.对黔东南州木结构建筑用材资源及民族木结构类型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本地传统木结构建筑改造及其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实际应用尺度需求,选择合适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有一定的帮助.为了研究卫星分辨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影响,以波士顿和华盛顿地区的Landsat和Sentinel-2A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对这两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根据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分类统计表以及专题图,比较了不同分辨率影像所得出评价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波士顿和华盛顿地区基于Landsat
指出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近年来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水利工程相较其他类型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要求更高,管理更加严格,更需要监督检查工作的介入.以西淝河左堤加固工程为例,通过比较该工程凤台段和利辛段在不同监管强度下的水土保持成效,证明了监督检查工作对水土保持工程质量、土壤侵蚀模数及水土保持效益等关键指标具有显著影响,施工期间的强监管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各有关单位应在传统监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完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并利用高精尖技术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
阐述了工业固废的特性、市场前景、现有工艺技术,并对逆流回转窑控制热解技术处置工业固废进行了应用探讨.实践表明:回转窑热解技术相较于垃圾掺烧炉排炉、循环流化床炉、水冷炉排炉及顺流回转窑在处理高挥发分、高热值等特性的工业固废具有较大优势,该处理工艺为工业固废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置探索.
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污染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工艺技术方案.通过在垃圾堆体上建设充气膜结构密闭大棚,使堆体垃圾开挖过程处于密闭空间内,防止臭气向填埋场周围扩散.并在堆体垃圾开挖前应用强制通风预处理技术措施,有效降低垃圾堆体内填埋气体浓度.效果预测:该工艺方案的实施可有效防止填埋臭气在垃圾开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为填埋场治理的臭气防控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由于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随之而然成为了当下最为迫切的社会需求,公共卫生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成为当下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的热点领域.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入的相关研究文献作为基础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了该领域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并结合传统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公共卫生间无障碍环境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适老化设计、改造设计等方面,以主观性分析研究为主体,在公共卫生间无障碍环境评价等客观方面研究较少,与新材料、数字技术、智能
指出了预成型焊片通常由焊料合金丝材或者焊料合金箔材冲压而成,能够批量生产且公差精度高,它在形状、尺寸以及成分上几乎没有限制.为此,研究开发了一种垫圈形预成型焊片的新型制备工艺,该工艺工序精简,制作出的焊片成分精准、外形完美.通过对该焊片进行形貌和焊接性能分析,其表面质量较好,无焊接缺陷.基于该工艺,成功批量生产出垫圈型预成型焊片,并获得使用方认可,使用结果表明:该焊片的使用性能达到了所需要求.
能源资源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风电作为资源潜力大、技术基本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风电能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西北地区属于我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在风力发电环境价值构成中,风力发电对火力发电所产生重要污染物SO2和NOx的减排明显,而CO2的减排效益最为显著.2019年西北地区的风电相当于减排SO2气体573096 t,环境价值约为343858万元;减排NOx气体254709 t,环境价值约为203768万元;减排CO2气体55112752 t,环境减排效益约为126759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加速了人们工作模式、生活方式的变革,传统餐饮空间的开发还停留在对原有模式的认识上.研究了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作用,打造餐饮空间的品牌性和新体验,探讨了品牌设计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路径,同时,运用品牌战略管理提高餐饮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挖掘了品牌设计在餐饮空间的设计思想和新的应用领域.
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工艺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结合西安广成国际中心项目的具体工程实践,阐述了其工艺原理,分析了该工艺的适用范围,并从其施工程序及施工要点详细对比分析了其优点及经济性;通过过程情况及最终的施工效果表明:这一工艺可在充分利用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大幅减轻楼盖自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及可行性,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思路.
为研究木材表面粗糙度(Wood surface roughness)、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和环境温度(T)对木材对流传质的影响,以冷杉(fir)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的木材表面粗糙度、相对湿度和环境温度对木材对流传质的影响,得出了结论:①冷杉在木材表面粗糙度、相对湿度和环境温度下,冷杉的对流传质规律相似,均为开始时冷杉含水率变化较快(所用时间约为吸湿总时间的1/3),之后逐渐减小,直至木材含水率(Moisture content,MC)达到平衡;②木材表面粗糙度对冷杉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