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导致危及生命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有症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并无疑义,但对直径〈7mm的无症状颅内动脉瘤患者,究竟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实施手术夹闭或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目前的意见尚不统一。文章就此进行了讨论。
【机 构】
:
解放军66393部队门诊部,保定074100,解放军66393部队门诊部,保定074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导致危及生命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有症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并无疑义,但对直径〈7mm的无症状颅内动脉瘤患者,究竟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实施手术夹闭或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目前的意见尚不统一。文章就此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目前,在发病4.5h内进行静脉溶栓仍然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最有效方法。对于不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静脉溶栓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经动脉机械取栓装置能实现迅速和完全的血管再通,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文章对近年来机械取栓装置相关的技术演变和临床试验进行了综述。
患者男,8岁.暴露部位反复水疱、瘢痕8年.出生后被发现尿液呈红色、贫血,曝光部位反复出现水疱、糜烂、溃疡、瘢痕,有明显光敏史.无家族史.牙齿呈褐色,面部弥漫性色素沉着伴色素脱失及萎缩性瘢痕,多毛,口周有放射状纹理,鼻部糜烂,双手背皮肤色素沉着,散在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水疱、溃疡及萎缩性瘢痕,手指瘢痕挛缩.实验室检查示:荧光红细胞、尿卟啉、尿胆红素、尿胆原阳性.B超见胆囊结石、脾脏肿大.诊断:先天性红细
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南粤女职工文明岗”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女职工弘扬艰苦奋斗和爱岗敬业精神,立足本职,文明从业,争创一流业绩;提高女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服
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再通、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等。文章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循证证据进行了综述。
本刊对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常用词汇允许直接用缩写,即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注中文,公布如下:
主权债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准确选取是主权债务危机正确预警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依据指标选取原则和参考国际上通用的预警指标,选取了宏观经济、债务总量、债务结构和偿债能力以
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所有类型卒中的70%,而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又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亚型。目前,血管内血运重建已广泛应用于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治疗,多模式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持。文章就神经影像学在血管内血运重建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患者女,54岁,因反复眼干涩2年,躯干四肢水疱伴口腔破溃2个月入院.皮肤科检查:鼻腔黏膜破溃结痂、充血.口腔大片浅溃疡,可见有水疱,表层水肿发白,边缘充血,下唇散在小溃疡,双峡颊黏膜水肿,溃疡与舌背相似.肩部、颈部及躯干见红斑周围或红斑上散在少许水疱,疱壁稍紧张,疱壁薄,尼氏征可疑阳性.该例以黏膜为突出表现,临床表现类似于瘢痕性类天疱疮,容易误诊,且皮疹和黏膜损害随着肿瘤的病情而转变.获得性大疱性
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在内的治疗手段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开展。文章对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报道1 例急性髓细胞性皮肤白血病.患者男,38岁,因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年,躯干部皮疹1个月入院.皮肤科检查:躯干、右额部皮肤散在数十个直径约1~2 cm大小的红色结节及斑块,略高出皮面,触之有明显浸润感,无压痛.骨髓检查及免疫学证实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型,患病1年后躯干及前额皮肤出现斑块及结节,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皮肤白血病.白血病短期内出现皮肤、肺、脾、肾、胸腰骶椎多发性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