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病态“孤独者”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案阅读
  “他人即是地狱”
  病态的孤独者回避他人。他们的内心有一种强迫性的需要: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保持感情的距离。他们在自己周围画了一个魔圈,任何人不得“侵入”……林正这个看来是事业成功的“海归派”就是这样的人。
  优秀的海归人士
  林正是一位非常和蔼的先生,与同时代的人相比,他可算是非常“绅派”的男子,淡泊功名,随遇而安。
  他的清静无为的处世态度,甚至让人感觉他是漫不经心的……
  林正在一个研究院情报室做资料翻译工作。严格地说,他不是来找我咨询的个案,但是,他无意之间流露出的情绪以及偶尔提出的问题,却令我感到他是个非常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在他和蔼、得体的举止言行背后,我看到了孤傲、冷漠、拒人千里之外的本性。透过他用理性围成的“铁甲”,我窥到了其中的“非理性”与“非人性”。
  他曾经随出国潮去留学,而且是比较成功的“海外兵团”成员之一,他以出色的外语水平成为当地的白领打工者。
  在机遇很好、发展顺利的情况下,林正却辞去工作回到了祖国。他说他无法忍受在国外遭受到的种族歧视与紧张的工作节奏,所以毅然地回到了故乡。
  回国以后,他应聘进了研究院。朋友们知道他外语水平高且人又随和,纷纷介绍他去收入更高的外贸或合资企业工作,他却毫不动心。他并不在乎有更多的钱,却希望有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可以休整。有一次,他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所有的情感都是妄念、虚无、浪费,听说过吗?‘他人是你的地狱’!”
  英俊的感情杀手
  林正不但是为人称道的“儒士”,而且体魄伟岸、相貌英俊。在他这样的成熟年龄,加之礼貌而漠然的表情,是最容易令一般年轻女子倾慕的。即使是年龄稍大的妇女,也会对他情不自禁生出爱慕之心。他是一位独身主义者,这早已是他周围的人共知的事实,却仍不断有女子找上门或“补习英语”,或“切磋棋艺”。
  然而,在林正身边“盘旋”过的女子,都会被他骨子里的冷酷僵硬弄得不知所措,以致失去了自信。他对任何女子有足够的礼貌,也有足够的距离。他善于言辞,谈笑风生,但都是由理性主导,乏味,冷冰冰的,令人生畏。
  女人们的柔情,在他的钢铁意志前化作了无云的清风。也有人不甘心,假借为他做媒,来来往往地折腾,待到毫无希望时,叹息一声“可怕”,无奈地引退了。几年、十几年过去了,他依然孤独一身。
  早年去了国外,而今重返故里的戚小姐,忽然想起了少女时代的梦中情人:哥哥,昔日的同学林正。当年她怀着心中的秘密远游,如今又带着往日的心愿来“朝圣”。千辛万苦地找到了他,竟意外地发现他还是个独身者。这一份惊喜,足以令她沉醉。而她也正是为了摆脱破碎婚姻的恶魇,只身返回了祖国。她以西方妇女的热情频频追击,使得林正简直无以逃遁,只能坐下谈判。他表白自己此生只能是个“独身主义者”,绝无婚娶的可能,并且他安慰戚小姐,不是她不可爱。
  戚小姐以为,只要心诚意真,金石会为之开。不谈婚嫁也行,只求别断了来往。戚小姐知道他一个人生活多有不便,便提出要在闹市区主要街道上,一家一家地吃遍整条街的食府,作为在国外闹“中国菜”饥荒后的补偿。她请林正作陪,说是可免一人就餐时的尴尬。
  林正最终同意了,他只是想趁此机会,让戚小姐对他有个了解,可以就此止步。孤男寡女相伴,各揣自己心思。一个秋季过去了,戚小姐费尽心机,结果依然如故。
  在“恋爱挫折”背后
  林正的“高度理性”,有时令人觉得到了荒谬的地步。
  他本人对自己的“前尘往事”避讳很深。他也曾追求过爱情,他的初恋情人是深宅大院的闺秀,与他是中学同班同学。
  两人的交往发展得很顺利,并且得到双方家长的默许。然而,在顷刻之间,这种交往便被林正毁了。那是一个下着滂沱大雨的夜晚,林正去女友家,好不容易在电闪雷鸣之中敲开了她家的大门,保姆对他说:小姐关照,请林先生把雨伞放在门边,不要带进去。
  就这么一句极其平常的话,却惹恼了刚愎自用的他。他既恼女友不亲自前来迎接,更讨厌保姆如此对他说话。
  自傲的他觉得自己受了“冷遇”,无法忍受,潜在的自卑感便跃然而现。他觉得自己既然受到了轻视,就应该放弃所有的温情、利益,绝对不能容忍自己被冷落、被支配、被制约。
  
  心理分析
  冲突着的“假人”
  在林正机械、僵化、呆板的思想与行为方式背后,我们发现类似他那样的人的共性,一方面希望自己是优秀、杰出的,另一方面,却又拒绝通过履行职责、权利与义务服务于他人;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另一方面又吝于表露甚或压抑对他人的情感。这样的矛盾冲突心理,必然使他们成为怪诞的人,或是那种抽掉了情感、抑制了冲动的,好像是“优秀”的、永不出错、表里如一的人。
  他们用所有表面上所能做到的文明、礼貌、洁身自好、敬业、刻苦,力求得到他人的好评价。但是与心理健康的人相比,他们却存在着“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故步自封、自我神化的观念。他们的心理虚弱,使之不敢也不愿参与正常的竞争,只能以苦行僧式的个人奋斗来获得自己的所需。他们回避人的目的,正是为了掩饰自己,就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套着救生圈在海水里浮游,人们以为他仅仅是为了休息,而实际却是为了活命,虽然他不愿意显露真相,但自始至终他却都是紧张的,毫无乐趣的,因为他不是在享受,而是千方百计想“逃命”。
  他们的掩饰是出于对他人的不信任与对自己过分的拔高。他们是失掉了轻松自然、得心应手地与他人合作并共同获益的能力的人。他们需要“优秀”的称号,不是出于感情上的需要,而仅是安全的需要。在基本需求尚未满足的情况下,他们自顾不暇,不可能有“利他”之心。而病态的孤独者甚至是连“交易”也不愿意做的,他们奉行的处世哲学是“为了不让你得到,宁可我也放弃”。
  病态的孤独者的人生观有问题,价值观也有问题。他们害怕他人,害怕人群,害怕社会,却又企图装出坦然的样子来掩饰自己的焦虑。有时候,他们又真的相信自己的不平凡与众人的愚蠢,以获取些微好感觉。但是总体上,他们是包袱沉重的,麻木的,甚至是痛苦绝望的。
  
  心理解码
  回避人的实质
  对于他们来说,自我孤立是一种表象,回避人才是他们的动机。在回避人的过程中,他们企图获得某种清高和明澈的心境。
  有些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认为,在东方哲学里,孤身独处可被看做达到更高精神境界所必需的基础。当然,这与病态的孤独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前者是人的自愿选择,被认为是达到自我完善的最好途径。后者则不同,神经症性质的冲突是内心的一种强迫,是患者唯一的、被动的生活方式。
  当然,这并非是说他们不可救治。在未能彻底调整好心理状态之时,他们还是可以从这种“孤独”中汲取有益的东西的。有时候,这种带着神经症性质的自我孤立,也可以提供机会,发挥潜在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尼曾经这样解读自我孤立者:他们面对困难局势时,既做不到委屈妥协,也不能奋起抗争;既不能俯首合作,也不能颐指气使;既不能爱,也不能恨。他们毫无自卫能力,只有一种应付危险的办法——逃跑和躲藏。
  也许这样的人物与心态古已有之,过去曾有“清静无为”的说法。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剖析他们的内心,发现他们在“孤独”与“洁身自好”的现象后面,隐藏着的其实是某些病态心理。
  据《上海家庭报》
  编辑 / 张秀阳
其他文献
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当前档案创新工作的基础。本文阐述了电力档案优势,提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应用方面的相关策略,为档案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摘要: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在隋唐。那时长安尼寺与比丘尼的数量、地位都超过任何时代;由僧寺改尼寺的丰德寺是道宣设坛与著书立说的地方,也是(南山)律宗的祖庭;民国以来,长安尼寺经历了衰败、复苏与转入正常化的过程;罔极寺的民众缝纫社是长安尼寺历史上的新事物,具有重要意义;西五台“文革”中破坏最重。改革开放后新建的六座宫殿式主体台、殿气势恢弘,别开生面,史无前例。  关键词:隋唐长安尼寺;丰德律寺;罔极寺民
鲁迅的小说《呐喊》中的母亲形象在旧时代环境下有着独特的可读性和挖掘性。她们有的散发着发自生命原态的母爱、有的受制于权利的压制、同时在她们的背后隐喻着深层的意义,从
以永春芦柑为原料,采用2,6-二氯靛酚法分别测定芦柑果肉、果皮、种子中维生素C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芦柑果肉、果皮、种子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
干部档案作为记录相关部门干部日常活动、为组织所做贡献、工作业绩、工作作风、工作表现的主要资料,是对干部行为的评价和对干部进行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也正因为如此,使得
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民族声乐教学肩负着储备和培养音乐人才,向社会输送艺术血液的艰巨任务。纵观民族音乐的发展征程,民族声乐教学中相关文化日臻流失,表演者文化素
目前,太极拳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也是一门热门课程,太极拳课程教育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对于太极拳这个特殊的项目而言,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