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因“实”而美丽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i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众多的现在的公开课中我们不禁发现,语文课堂热热闹闹的背后,觉得有些“华而不实”。面对语文教学发展新形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朴实、扎实是语文课堂不渝的追求,“实”是语文课的灵魂所在,“实”是语文课的生命。
  关键词:语文课堂;充实;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发言中指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面对语文教学发展新形势,我更深切地感受“实”是语文课的灵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课堂的“实”。
  一、教学手段简单实用。
  采取教学手段的功能就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引导学习、完成教学目标,但教学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实用,要具有实效性。而现在的一些公开课,教师不是把劲用在“教什么”上,而是在 “怎么教”的技术性问题上投入大量的精力。他们热衷心于选用最“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希望教学能够出彩,结果反而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诚然,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通过多媒体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语言学习的难点,这是值得借鉴和运用的。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在某一种具体情境下是最优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不一定有成效。
  如一位老师教《鸟的天堂》,为了让学生理解“鸟很多,很热闹”,在让学生找出有关段落后就让学生看课件:一棵大榕树上一些剪贴的各种各样的鸟在那里动,同时配上了鸟的叫声。但所制作的课件不仅毫无美感可言,更与课文描写的情景相去甚远。事实上,学生依据课文语言展开的想象可能更加丰富。作者如此精炼传神的语言,是多媒体演示难以媲美的。这样的多媒体实属画蛇添足。
  二、教学过程简约充实。
  有的语文课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虽条理清晰,却让人感到复杂、深奥。要给语文课“减肥”、“瘦身”,我们必须学会删繁就简、削枝强干、集中目标。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的分析,避免了繁琐的串联式提问,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一位老师就是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整体规划的。一条主线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不论发生,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板块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再借助探讨深究、细读推论、听中感悟、感情朗读、想象写话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父子的伟大之爱。
  三、双基训练有效扎实。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忽视工具性,又怎能感受到人文的情怀?杨再隋教授说:“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的灵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在当前的一些公开课中,我们看不到写字训练,看不到理解词语,看不到品味句子……语文课堂呈现出“虚”、“闹”、“杂”、“碎”、“偏”的现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选好训练点,以训练为突破口,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让学生理解文本,深入教材,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比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课文重点写威尼斯具有独特的美,小艇在威尼斯城又具有奇妙的作用。最后一段通过拟人手法写“静”,通过动态、声音衬托静,用奇妙的文笔描绘了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景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用哪些精彩的语句、采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威尼斯奇特的风光,即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的奇妙,而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美。
  四、激励评价智慧真实。
  在以往的公开课中,我们总能听到老师这样表扬学生“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亦有些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不评价,不纠正,唯恐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此类评价无为、无效。让我们来欣赏某一教师评价激励片断,从中我们或许能有所领悟。“你是用气息在念,再现了文字的画面!”“你用你的声音把感情推向了极致!”“叹号都读出来了!”“你把叶子看作了人生,真了不起!”“如此深刻,你真是一位哲学家!”……这些都是一位老师在执教《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时的激励评价语言。没有空洞泛化的表扬,而是一语中的地赞赏了学生动情的朗读或独到的见解。
  五、课外延伸适度厚实。
  几乎在所有的阅读教学公开课中,我们都能欣赏到美仑美奂的课外延伸,有推荐相关或类似作品阅读的,有开展思想内容探讨的,有进行人文价值引领的……但无论哪种主题、哪种形式,她都应是课堂的升华与拓展,是点睛与生花的妙笔,不应成为课堂的主体与重点。拓展应与文本浑然天成——大雪无痕,自然和谐,不突兀,更不会喧宾夺主;应该有效果,做语文该做的事,给孩子一些语文的积淀或从文本走开去,进入语文更广阔的读写天地。拓展阅读应该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从文本出发,讲求有序、适度、高效。例如,《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三个例子阐述了生命的坚韧顽强,从而发出了要珍惜生命的感言。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对生命这样沉重的话题产生深刻的理解的。他们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在大人的呵护下长大,没有遭到过风雨的倾袭,不懂得生命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课文,激起学生探求文本的欲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课前,老师补充了关于杏林子的生平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杏林子的不幸遭遇和她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感动中,学生对作者以及文章的立意有了初步的感知,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实”是语文课的灵魂,“实”是语文课的生命,语文课堂因“实”而美丽。去浮华、求真淳,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达到“真实、扎实、朴实”的境界,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本真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
其他文献
句式仿写”是《考试大纲》中确立的从句子运用角度检测考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考点。从2000年开始进入高考试验田后,句式的仿写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因为它不仅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甚至涉及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考查的内容也丰富多彩,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对联,诗歌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尝试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开放性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使学生感受到评价的快乐,让评价正真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努力在多元评价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所以,在评价中我们
期刊
摘要:小学生每天都处在各种媒介以及它们提供的大量信息包围之中,开展小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研究,迫在眉睫。我们教育者应努力探究有效途径,使他们形成以阅读能力为根基与主干、以生活中可以接触的所有媒介为树冠的树状结构媒介素养。  关键词: 媒介 素养 树状结构  21世纪的今天,是被媒介包围的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据统计,我国目前报纸种类超过5000种,期刊杂志超过10000种,电视台达到3000家左右,网
期刊
摘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 教学策略 建模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
期刊
摘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新课标 学生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是20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笔者就合作学习理论及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的运用作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 应用  “合作”是人类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合作意识是人类的本身固有的行为意识,人类在知识和技术的传承过程中,都有意或无意地伴随着合作行为。在教育领域中合作学习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两
期刊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深感: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质,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是:学生爱上语文课,对语文有浓厚兴趣,喜欢并自觉进行语文学习。如何才能使这一条件具备呢?我认为首先在于教师要讲究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使语文课富有魅力。  所谓讲求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就是用微格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语文教学技能。具体讲,就是精心设计每堂语文课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结构的导入、提问、组织讨
期刊
小学数学概念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定义型的概念,如约数、倍数、分数等。这些概念,教材中有确切的定义。二是描述型的概念,如直线、小数等。这些概念,教材中没有严格的定义,只用语言描述了其基本特征。三是感知型的概念,这种概念,在小学阶段既没有下严格的定义,也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用实物或图形让学生直观感知认识。对于这些概念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般要经过引入、形成、巩固和发展四个环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期刊
【摘要】 小说《红字》是一部有名的文学作品,自从它在1850年出版问世之后,就深受欢迎。许多研究者较多地关注其中红字A的意义转变。而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了一不同于前人的视角,其主要内容就是揭示小说中的悲观色彩,并且通过揭示书中的悲观色彩来突出清教主义在压迫人性上体现出来的残酷性。  【关键词】 红字;悲剧色彩;清教主义;压迫人性  PartⅠ Introduction  The fiction——t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这对于高中教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高中数学,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因材施教;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