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对改善预后的意义.方法 前瞻性研究高度怀疑为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42例外伤患者,早期行DSA检查,诊断明确的给予及时治疗.结果 病情平稳后立即行DSA检查,检查在入院后1-7d,共发现8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患者,8个动脉瘤,6例位于大脑前动脉分支,2例位于颈内动脉段.3例在破裂之前、5例在二次破裂之前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其中3例行开颅手术治疗,5例行介入治疗.随访12个月,无再出血病例,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例行DSA复查未见复发,2例因经济原因未行复查.术后肢体偏瘫加重1例,3个月时肢体肌力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高度怀疑为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早期行DSA检查,手术或介入治疗是治疗创伤性动脉瘤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虽然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使胶质瘤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高级别胶质瘤的预后还不容乐观.广泛的肿瘤切除,手术后的放、化疗等序贯治疗还是难免胶质瘤的复发,原因何在?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理论的提出,为我们重新认识胶质瘤以及治疗的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如果以海绵窦肿瘤作为复杂颅内肿瘤的代表,其在近半个世纪里治疗策略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神经外科手术技术、辅助治疗手段以及人性化治疗理念不断完善的过程。
目的 探讨经耳囊入路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3月诊治的听神经瘤患者资料,术前常规进行纯音测听、面神经功能评估、颞骨CT、内耳MRI等检查,选择听力损失超过50 dB或肿瘤直径>2 cm而无法保留听力且颞骨CT提示中颅窝低位、乙状窦前移、颈静脉球高位的听神经瘤患者32例,在全麻下经耳囊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结果 肿瘤全切30例;术中面神经结构保留率100
岛叶肿瘤以低级别胶质瘤多见,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由于岛叶位置较深,且表面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全切除肿瘤而不损伤其周围正常组织,难度较大.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60余例,效果良好,无永久性功能障碍,现介绍此入路的手术体会和要点。
期刊
目的 探讨后方经椎弓根入路脊髓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后方经椎弓根脊髓减压术的7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通过手术前后症状改善和手术疗效对比,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3.7个月,5例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1例术后一过性单侧下肢肌力下降,1例左下肢瘫痪.神经根性症状和二便功能术后均有较好缓解.末次随
目的 总结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应用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进行血管内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治疗结果.结果38例患者中致密填塞33例,大部分填塞3例,瘤颈残留l例,术中破裂出血后死亡l例.12例患者入院DSA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治疗比较困难,通过血管内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积累大量的临床
目的 研究大脑半球切除治疗由一侧大脑半球广泛病变引起的难治性癫痫的术前评估及手术改良.方法 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2006年11月至2011年7月58例行大脑半球切除治疗癫痫病例.根据患者的临床发作、影像学及脑电图特点进行癫痫起源一侧半球的定侧;根据功能磁共振、磁共振弥散成像、PET -CT等进行术前神经功能分析及术后神经功能预测;选择制定合适的半球切除手术计划.结果 58例均行一侧大
垂体促甲状腺素(TSH)细胞腺瘤罕见,约占垂体瘤的0.5%,随着敏感TSH测定方法的应用,比例增加约占1.0%~2.8%,人群患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很易误诊误治[1].我院在2010年12月和2011年11月收治原发性垂体TSH细胞腺瘤2例,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经翼点-眶顶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13例颅眶沟通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经翼点-眶顶入路的手术方式切除肿瘤.结果 在1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10例,大部或部分切除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4例.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为脑膜瘤,本组6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关于视神经的损伤机制和视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1]已有相当成就,建立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是众学者科研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在研究视神经系统修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定义及致伤因素视神经全长50 mm左右,分为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视神经颅内段为视交叉至视神经管近端部分,由脑组织及脑膜保护,不易受伤;管内段位于骨管内,在外伤时极易受伤而引起失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