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初体验(三)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虫不可以语冰
  
  2010年元月的某一天,我突然大咳不止,不几天,嗓子也哑了。很多人都说我“感冒了”,但没有发烧和疼痛。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及时吃药将病打压回去,而是调动身体自愈的潜能。俗话说“百病之源气为先”。我尝试用自身的充盈之气将病毒从体内全“表”出去。
  小时候,每当“消防救火车队”从家门口疾驰而过时,我都兴奋地冲向街道,翘望其绝尘远去,但那毕竟是一年中屈指可数的几次。时至今日,我们几乎天天听到,看到“120救护车”哀鸣着在公路上爬行。相比几十年前,现在的人钱多、欲多、食多,不管是男人、女人、老年人、中年人或儿童,只怕营养不够,从不担心营养过剩。再加上生活方式不良和环境发生了巨变等原因,现在的人更有一多——“病多”!
  其实,人经春夏秋冬,食五谷杂粮,难免不生病,也无需大惊小怪。如果病情积习已久,出现了病灶,特别是年老体质虚弱者,还是应当及时就医用药,以免让病情失去控制进一步往坏处发展。但是人自身是拥有内在保护机制和内在治愈病痛的能力的。如果刚刚出现身体不适症状,或因换季衣食不得体而初病,那就要视具体情况来判定了。中医养生是可以通过自我诊断,自我管理来达到自我调理、祛病强身目的的。令人痛心的是由于晚清使中国文化不自信和西医东渐,我们总是在错误中迷失,不相信药物只是暂借外力,只有自身的通行气血、阴平阳秘才是疗愈的关键;不相信自己的感同身受,而过于着迷医院仪器检查、化验的指标,身体跟着指标走;不相信身体内有可能被调动的巨大的潜能和本能。现在我们大多数的人平时不注重调养,没有安时处顺的良好修养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是又稍有不适或形成病感就立即用药将其顶回去,一旦进了医院又无所适从,如果西医仪器测得其是危重病人,又会对医生言听计从,依赖于医生的只言片语。中国人本来就惜命,又缺乏宗教情怀,所以通常会接受医院的一切条件。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中医把人体以一个整体的范畴来看待,中医不仅仅是治病之道,也是治人之道、治国之道。对待疾病应像对待孩子一样,要善待、引导、教化他们,而不是杀死、战胜和消灭他们。关键是要相信自己潜在的自愈能力。程云林老师在《唤醒身体自愈的潜能》一书中提到:自愈就是身体自我调节、自我治疗,使之恢复健康或相对健康的状态。病症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身体有调理一切失和、化解一切疾病的能力。在我们发生问题时,随时准备帮助我们解决它,而这个解决的过程往往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或者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告诉我们。而我们又往往误会了身体的语言,与他对抗,使问题越来越大。比如拉肚子只是你的身体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排出身体的垃圾,你却错误地以为生病而去遏制它,垃圾就这样留在了体内,日久为患。
  道家说:痛苦给我们的从来都是一种升华,不管是心灵方面,还是身体行为方面。我不懂医,但这次尝试着没有看医生和打针吃药,留待身体自己把病毒化解。十几天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同时,找到“列缺穴”、“阳溪穴”等穴位,用发热的手掌来回搓,通过运气动血、清热散风,起到了止咳平喘,利水通淋的功效,逐渐随生随化地停止了咳嗽和吐痰。
  《庄子•秋水》曰:“夏虫不可以语冰者,笃于时也。”我怎么跟夏天的虫子去解释冰天雪地的感受呢?“道不同,不相与为谋”,我只能与知者道,不可与不知者道。人生绝大多数事情都取决于你自己的看法,悟境不同,会有许多大相径庭、相互不理解的地方。中医认定复杂的人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仅有物质的人,还有精气神及其与人相关的大自然,故中医看病,除了关注看得见之物,还关注看不见之物,亦即形而上之存在,同时关注外部环境等等。老子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中医之医道与大道同为一体,它相信人体自有“大药”在,阴阳和合才是硬道理。让我们分享悟道、觉悟之妙有,远离颠倒梦想之茫然,倾东海以为酒,一浇胸中块垒。病由心起,也由心解。一个正确的观念比昂贵的医药和危险的手术更重要,更能帮助患者解除疑惑和心理负担,从而重新找回健康。但是观念不改,疾病难愈。
  悠游山水间,悟本身心灵。疾病犹如尘埃,在太阳的照射下有尘埃才会传递光彩,而且依然可以五彩缤纷。但重要的是你要相信疾病是可以与身体自愈功能同生共存的,只要我们不是消极而悲观地躲在不现实的真空里,而是乐观地改变我们对待尘埃的姿态,与其只顾驱赶、消灭,不如与其和光同尘、若存若亡,生命的奇迹一定能够到来,即使是尘埃也一定能折射出光而不耀,纯真性情的风彩!
  
  光景无须千金买
  
  世界卫生组织告诫人们,人类致病的原因,第一条是不良生活方式;第二条是营养不均衡。不均衡,包括“过剩”和“缺乏”。什么是过剩?脂肪过剩;什么是缺乏?矿物质、维生素缺乏。
  中国传统养生圣典《黄帝内经》曰: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对疾病防患于未然。“饮食有节”,即注意饮食调养,保护脾胃运化的功能。中国人过去一直吃不饱饭,现在却走到另一个极端——追求食道快感,吃得太多。以为能吃就是身体好,根本不管能不能排泄出去。食物消化不了,排不出去,形成的垃圾就积累在身体内部了,久而久之导致人体阴阳失衡,是谓病。古今中外养生智慧告诉我们,每年要有规律地通过辟谷、减食、少食来达到调理身体、清除宿便的目的。
  汉代养生家王充曾说:“欲得长生,肠中长清。”中国养生术也有句箴言:“若要长生,腹内长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中医认为宿便中所含的毒素是百病之源。西医也认为,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经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肠道内食物残渣腐败后的产物是体内毒素的主要来源。人体内大便中2/3是各种杂菌或致病菌,如果24小时内不能按时排出,它能繁殖出2万亿以上的病菌,特别是大量的酸性代谢物在宿便中积聚,其产生的毒素被肠道绒毛吸收进入血液中,使得体液酸化,体质变酸。人的肠道有5〜6米长,并且千皱百褶,平均每隔3.5厘米就有一个弯折。许多残余的废物滞留在肠道的褶皱内无法排出,日积月累,这些食物残渣最多可积存高达6.5斤左右,他们在细菌的作用下干结、腐败、发酵,并像锈一样牢牢的粘连在肠壁上,形成黑色、恶臭、有毒的物质,即为宿便。宿便在人体内的大量积聚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严重者可诱发多种疾病。
  过去我曾看到一篇养生文章分析到:即使正常人在吃“十分饱”的状态,胃和脾也只能消化、吸收食物的35%左右,其余部分由于有体内宿便的阻隔不能再转化为养分,只能化作大便排出体外;反之,人如果有规律地时饥时饱或习惯于“六七分饱”,胃和脾不会过累,功能反而增强,对食物养分的吸收比率也会相应地提高,体态也更清爽。阴阳平衡了,胖者会变瘦,瘦者会变胖。
  古今中外,凡长寿者都以少食为原则。2009年12月中旬的某一天,我体验式地开始了减食,目标是清宿便。因为每天还要工作,不宜突然断食,也很难一下子断掉几十年一日三餐的积习,所以只要退而求其次,至少可以通过减食、少食减轻脾胃的负荷。我每天一日三餐只吃一点点主食,其余全以米粥、汤类替代,外加适量的蔬果汁和水。减食的头几天心中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不仅真的不饿,反而精神越来越好,精力充沛,身轻如燕;到了第五六天,身体开始出现流泪、流鼻涕、唾液增多、腹胀、气满和呕吐等现象,奇怪的是,每顿饭吃得那么少,但每天的大便仍然很准时,并且排量不减;第十天,奇妙发生了,除了当天早上已经正常排了“香蕉便”之外,晚间12点突然入厕,结出来全是不整形的、粘黏的、黑黑的、臭臭的大便;转天又是一次、两次、三次⋯⋯我惊讶发现这种现象与书中记载的断食后四五天排出的宿便非常接近。我相信,虽然没有不食人间烟火,也没有达到导引天地蕴藏日月精华的境界,但是也已经享受到了一种“动手”的快乐,一种悟道“勤而行之”的自我感知。减食让我初步转换了生命体状况,体验了安心知足的修炼。其实,世上的很多事情、很多光景并不神秘,也无须刻意求取,只是你暂时还没有享有、领悟到罢了。所谓悟,仅仅明白不够,还必须靠实修证悟。悟道,成道,道法自然,自然会健康。
  当下社会上流行“低碳经济”和“减法生活”,就是要通过节一度电,少开一天车,减去太多的烦恼和欲望,减去对环境不必要的破坏,从而还我们一个安宁、纯净的灵魂。同时,人的身心灵也可以通过减食、减盐、减糖、减脂减出健康,减出轻快,减出幸福,活出真正的自我,快乐自如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光景无须千金买,健康就在减法中。“知”是自己求的,禅者曰:“说时似悟,对境生迷。”《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最无为、最自足的系统,我们一定要“因天之序”,根据身体本性的原则来对待我们的身体,才能达到整体和谐,才能时常享受“暂得于己,快然自足”的高峰体验。
  台湾林光常博士在《无毒一身轻Ⅱ》中写到:健康受到威胁,首当其冲是大肠的排泄功能先出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便秘。他将便秘分为三级:四五天排一次叫重度便秘;两三天排一次叫中度便秘;一天一次叫轻度便秘。正常人应是每天多次、快速、干净、无臭、柔软的便秘。经过十几天的“减食”和长期坚持无饥饿感不吃。少吃、杂吃的体验,我已经达到了正常人的便秘标准。
  正可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解决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矛盾的重要创新形式.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目前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面临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从不同侧面给我们提供了同一组数据的面貌,都是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三者都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但是它们反映数据的特征有所不同.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理解这三个量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意义和求法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
把中国的社会转型放到历史的长河中观察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从1978年开始的,而实际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研究中国社会转型应当从170年的那场战争开始。只不过由于我们在最近几十年中,我们受到了太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往中国近代的历史中注入了太多的政治因素,注入了过量的民族主义的考量,于是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就被分为 “反对封建帝制阶段”、“民族解放阶段”等等,其实从大历史的角度看
反腐败,教育是基础。反腐倡廉教育是长期性工作,充分认识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积极的对策与举措,从明确责任,健全体系,整合资源,优化手段,加强文化建设工作等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题,它会使肝脏结构发生改变,肝细胞的血液供应等受到影响,使肝脏功能逐渐丧失,并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目前临床上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肝活检病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输卵管绝育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2月在我站行输卵管绝育术的120例女性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站行输卵管绝育术的女性120例设为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全面推进和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成为当前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重大议题。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对于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Part孕期保健护理rn双胞胎妊娠属高危险妊娠,在孕产过程中妈妈及胎儿可能遇到的状况会比单胞胎妊娠来得多,所以,双胞胎妈妈更需要从生活、产检等各方面来注意自己及胎儿的健
《文汇报》2011年11月20日第8版《笔会》刊登孟建英先生所写《“记者的道德”》一文,文中提出: “1935年,孟秋江遇到了范长江,两人志同道合,相约做旅行记者.1936年夏天,孟秋
在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原因的理论认定和舆论渲染,太多的分量指向了“看不见的手”,对过去“看得见的手”引出危机的根源性作用,则没有深刻的反省,当然就谈不到相应地对策设计和方案出台了。若是孤立地从美国来看,这样的救市理论和舆论鼓噪,将给政府更加重用“看得见的手”来救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甚至于对“看得见的手”极端化的使用也默然认可,在美国社会埋下未来更大灾难的恶种。在此,我们说,美国时下救市的种种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