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乙肝病毒DNA转染Raji细胞系的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克隆双体HBV DNA(p177)以电脉冲仪转染Raji细胞获得成功。病毒DNA可在细胞中持续9~16天,然而并未发现有乙肝病毒复制或病毒基因表达,结果提示单个核细胞并非HBV侵犯的靶细胞,肝细胞仍是嗜肝DNA病毒的靶细胞。

其他文献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成功地在体外扩增了人补体C3a片段的cDNA,並在其3′末端导入终止密码,连入表达质粒载体后,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出人重组C3a。免疫测定证明表达产物与抗人C3抗体反应阳性,与抗人C3c抗体反应阴性。纯化的表达产物能促进豚鼠回肠收缩和使豚鼠血管通透性增加,证明表达的人重组C3a具有过敏毒素活性。
期刊
期刊
本文对登革2型病毒国内分离株(D2-04)主要非结构蛋白NS1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2-04株NS1基因含有1056个核苷酸,编码一个352个氨基酸的多肽。核苷酸序列的碱基组成为33.6%A,20.6%C,24.5%G,21.2%U。全长序列含两个糖基化位点,分别于氨基酸残基130和207位;一个可能的蛋白裂解位点350~352、含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其中5个集
从304医院烧伤病房分离到34株多重耐药性葡萄球菌,其中17株为金黄色萄葡球菌,17株为表皮葡萄球菌,对这些菌株进行质粒消除,根据各种质粒消除前后的药敏试验,发现分离的葡萄球菌多重耐药性有77%由54kb的大质粒介导,23%由染色体编码,小质粒的生物表型尚待研究。
本文研究了HFRSV感染3~5日龄BALB/c新生乳鼠胸腺的病理改变以及有关细胞免疫的变化等。结果表明:①感染鼠较正常对照鼠胸腺体积明显缩小,细胞数量显著减少;②胸腺细胞受病毒抗原活化后,在无丝裂原的培养条件下,其3H-TdR掺入率明显升高;③感染组胸腺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对ConA、ConA+rHuTNFα、ConA+rHuIL-2、ConA+rHuTNF-α+rHuIL-2诱导的增殖反应明显升高;
空肠弯曲菌是腹泻病的重要病原体。为了制备空肠弯曲菌的种特异性探针,我们采用鸟枪法,将空肠弯曲菌染色体DNA片段克隆到pAT 153载体之中。用我们改进的生物素标记DNA技术获得一个重组质粒pCJ 174含有一个12.8kb的插入片段,该片段对空肠弯曲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作为空肠弯曲菌种特异性探针。
期刊
空肠弯曲菌甲醛疫苗(CJ-S131疫苗)经口免疫不同品系小鼠后,其肠组织出现超敏反应性炎症。肠组织充血、水肿、变性和坏死,以淋巴滤泡周围组织为甚。肠粘膜下层有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这些变化和细菌内毒素(LPS)的直接作用无关。迟发型超敏反应(DHT)的动力学研究表明,CJ-S131疫苗经肠道免疫后,能诱致Ⅳ型超敏反应,并可伴有Ⅲ型超敏反应(Arthus反应)。小鼠在新生期接触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基因区编码产物作为转膜蛋白的信号肽,为分泌型e抗原的产生所必需。本研究应用寡核苷酸诱导定向点突变技术,分别改变了前C多肽N末端2个或4个氨基酸残基。结果发现:前C多肽链N4~N7位氨基酸突变后,对病毒颗粒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使病毒丧失了产生分泌型e抗原的能力。提示N4~N7位氨基酸残基负责e抗原前体多肽与肝细胞网膜系统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