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T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指出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加强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自动化控制技术能有效减少煤矿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煤矿生产中加强通风安全管理,能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充分发挥控制技术的智能作用,同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科学化,能有助于灾害的处理。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既要坚持积极推动,又要坚持实用原则,更要坚持加强管理。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煤矿通风;安全
  中图分陈类号:TD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359-02
  在煤矿生产中,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安全事故发生在“一通三防”方面的较多,尤其是对较大安全事故,将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将能有效地预防和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
  1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1.1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国所有人每年消耗的煤矿资源总量非常多,对煤矿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煤矿的开采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的需求。根据国家“十二五”煤炭能源发展规划,西部地区产量将有所增加,其中处于西部地区的贵州也有一定的增加,2014年贵州煤炭生产已达2亿吨,根据贵州省的区域地位优势和西电东送再发展优势,“十三五”期间,贵州的煤炭发展将是“集团管理、提升总量、减少数量”的产业管理模式。随着煤矿的开采深度加深,生产时间增长,通风网络将变为复杂、阻力增加,瓦斯压力与含量将增大,通风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将体现得越来越为突出,国家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对通风安全的管理要求越来越严,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矿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安全为天、生命至上的必然需要[1]。
  1.2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涉及到井工开采煤矿的各个场所,其主要体现在煤矿的通风管理、防治瓦斯管理、防灭火管理、防尘管理,即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在通风管理中,又具体体现为对通风系统、通风设备设施等的管理;防治瓦斯管理具体体现为对防治突出、防治瓦斯及日常瓦斯管理等的管理;防灭火管理中具体体现为防灭火技术装备及措施等管理,防治粉尘具体体在对防尘设备设施与防尘措施的管理。国家对通风安全管理明确规定井工开采煤矿必须实现“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十六字方针”。
  2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能够有效对通系统、设施设备、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粉尘含量、灾害发生前的相关灾害参数指标等进行实时监控管理、监测管理及分析防治,有效进行安全管理,同时能帮助管理者对事故发生前进行分析处理,及时采取有力有效手段和措施,防止和防范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2]。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应用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须和必然的。
  2.1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概述
  自动化控制技术实际上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它能够对系统中的设备、仪器仪表进行有效管理。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及仪器仪表都与计算机相连接,它们通过通信接口来对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监控系统三部分。
  2.2 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中央控制系统能将系统传输的信号监控并计算出控制参数,然后再通过参数进行系统控制。如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对通风系统管理,通过在通风设备上安装开停传感器、在风门上安装开关传感器能通过系统终端(监控中心)实时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和风门的打开与关闭情况进行管理;井下安装的瓦斯传感器,一旦发生瓦斯超限,在其传感器所控制的区域能自动断电,监控终端发现警报,煤矿管理人员及时通知和落实瓦斯超限区域人员的人员及时撤出和撤人情况等。自动化控制技术已涉及各领域及行业,在煤矿的应用已较为普遍,加强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的应用管理及开发应用,发挥其更好更大作用,是煤矿仍待继续研究的课题。
  3.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常出现的故障有传感器断线、传输数据失真、系统运行稳定性差三大类。
  3.1.1 传感器断线故障分析
  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常有发生传感器断线故障,其断线故障的主要原因有传输线路受损坏,传感器与线路插头、线路与分站插头、线路与终端插头故障和传感器本身故障几大原因[3]。
  传输线路受损坏原因主要表现为线路老化断线、线路受损断线、线路外保护层但芯线已断;插头故障原因主要表现为接头松动、接触不良,接头插头受粉尘影响、被氧化、受潮等,造成接触不良。
  3.1.2传输数据失真故障分析
  传输数据失真故障主要表现为数据不同步、同步数据数据不同两大类。数据不同步主要原因有系统运行故障,如2014年3月25日3时20分23秒至25分08秒,水城县老地沟煤矿,地面监控中心出现井下各地点瓦斯超限,最大值达3.69%,经核实,井下现场未发现一处瓦斯超限,后经重启动系统后,各种数据恢复正常。同步数据数据不同主要原因有系统运行故障、分端故障和传感器故障。系统运行故障,如水城县东风煤矿,2013年4月8日1317回风巷T1传感器,在10时50分20秒至57分31秒,控制中心T1传感器显示数据为1.31%,此数据一直不变,实际现场T1传感器显示数据为0.32%,后经重启动系统后恢复正常;分端故障,如水城县东风煤矿,2013年6月3日1317回风巷T1传感器,在15时3分11秒至6分31秒,控制中心T1传感器显示数据为1.2%,实际现场T1传感器显示数据为0.27%,经改换传感器显示数据为仍0.27%,后经分析分端(5号分站)进行处理后,恢复正常;传感器故障,2015年3月13日2051采面回风巷T2传感器,在13时5分11秒至11分13秒,,控制中心T2传感器显示数据为0.48%,实际现场T2传感器显示数据为1.13%,经改换传感器显示数据为0.48%[4]。   3.1.3系统运行稳定性差故障分析
  系统运行稳定性差故障主要表现为系统程序开发与煤矿实际管理上存在缺陷、系统防雷击性差两大方面。系统程序缺陷,系统的程序设计往往由学历高、理论知识较强,但现场实践经验不丰富的人员进行设计,但井工开采煤矿灾害因素较多、考虑的预防措施因素也较多,需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人员才能对灾害防治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处理;系统防雷击性差是煤矿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系统的控制与数据传输本身是靠电来进行的数据传输。
  4. 煤与瓦斯突出实时诊断系统的应用分析
  煤与瓦斯突出实时诊断系统主要是通过对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的变化,通过瓦斯浓度变化与之对应的煤与瓦斯突出综合假说的致因理论来建立的诊断系统。
  2010年在六盘水恒鼎实业公司祥兴煤矿、德昌煤矿、顺源煤矿、次凹子煤矿部分掘进工作面进行试验应用。经对8个掘进工作面(煤巷3个,岩巷5个)的试验应用,各工作面施工工艺为炮掘,应用中,各工作面均出现突出预警,1个月内最小的达3次,最多的达8次,全岩巷工作面还出现突出预警,实际未发生煤与瓦斯动力现象[5]。原因分析,此系统虽通过瓦斯浓度变化与之对应的煤与瓦斯突出综合假说的致因理论来建立,但未充分考虑巷道在施工过程中的煤(层)破碎变化情况、煤层周围的岩层实际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情况、邻近层开采对开采层的具体涌出情况等。次凹子煤矿,副斜井掘进工作面,全岩巷道,炮掘工作面,工作面炮后最大瓦斯浓度为0.6%-0.8%,2010年7月23日中班的炮后瓦斯超限,持续时间6分38秒,最大瓦斯浓度达3.23%,通过相关人员现场勘察分析,炮后现场渣量8-12吨(与正常渣量相同),工作面一帮出现0.1-0.2m的煤线。通过县局、公司、煤矿相关人员分析确定不是突出,防突预警设计人员认为是煤与瓦斯突出。
  对煤与瓦斯突出实时诊断系统的应用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结束语
  在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是加强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能有效防治煤矿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指导煤矿加强通风安全管理,使用管理得到自动化、科学化。在通风安全充分发挥控制技术的智能作用,有助于处理灾害时工作人员不进入现场,同时提长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科学化。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既要坚持积极推动,又要坚持实用原则,更要坚持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华锋,张先龙.自动化控制下的煤矿通风系统探讨[J].科技展望,2015,16(5):140-140.
  [2] 王震生,杨桂娟.浅议煤矿提升机的自动化控制[J].煤炭技术,2013,32(5):49-50.
  [3] 谢志英.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煤矿生产供电系统改造[J].煤炭技术,2013,30(12):52-53,54.
  [4] 马德鸿.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领域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1,25(5):420-421.
  [5] 高俊祥,高孝亮.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1,42(11):81-84.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科学进步的日新月异,网络技术进入了急速发展的时期,可以说云技术无疑于是当今社会科技进步的产物,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发展的主旋律,这是值得骄傲的,将其作为一种崭新的资源加以运用,就必须要留意提升其关于相关文件信息的存储与处理安全可靠性,另外在实际运用中将其付之于实践技术,将会进一步加强实用性与高效性。本篇文章浅谈了云计算机环境中的分布与存储等关键技术,并且浅显进行了探究分析,以及应对发
期刊
[摘 要]机电运输在煤矿生产的每一环节都会涉及到,因此其安全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煤矿生产的安全,同时决定着井下人员的安全。本文主要阐明了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具体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对策,为以后煤矿做好煤矿机电运输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煤矿 机电运输 事故 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326-
期刊
[摘 要]皮带输送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常用机械,其实很多行业都用到了皮带机,因为输送设备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国内皮带机存在的问题并做了相关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皮带机 问题 解决办法  中图分陈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354-01  引言:皮带机是带式输送机的简称,有固定式和移动式,结构简单,效率高。以挠性输送带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煤矿掘进支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煤矿高效掘进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煤矿;掘进;支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368-01  煤矿与大多数领域的发展都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我国对煤矿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度和范围越来越大,使得煤矿采矿的地质条件越老越复杂。我国大多数的煤矿
期刊
[摘 要]红外测温技术和以往的传统测试方法相比较而言,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温技术,在现代电网规模越来越扩大,变电设备的应用越来越频繁。本文主要对红外测温技术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在变电工程中的运用,对变电工程中的红外测温技术的特点和运行原理做出详细的讨论,并介绍和分析宣城供电网中的故障,运用了红外测温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红外测温技术 变电工程 应用  中图分陈类号:TM76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力系统的进步,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工程中,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动化的监督与控制,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保证电力工程的顺利实现。主要介绍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概述,并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最后就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陈类号:TM76 文献
期刊
[摘 要]锚喷巷道先锚后喷施工工艺在日常生产中显现了多种不足,为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本文结合我矿先喷后锚施工工艺的应用实践,阐述了先喷后锚施工工艺的做法和优缺点。  [关键词]锚喷、先喷后锚、安全质量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367-01  1. 前言  巷道支护的目的在于改善围岩的应力状况,减缓围岩变形、移动速度,从而创
期刊
[摘 要]该文介绍了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田陈煤矿3下324工作面采用充填材料实现沿空留巷工艺的应用,现阶段高水充填材料实现沿空留巷技术作为主流已日渐成熟,该工艺具有充填率高、速凝早强特性等特点,有效控制采空区顶板,限制地标下沉,高水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渗透性,材料损耗少等优点,对于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进作用。该技术的应用能减少巷道掘进量,节约掘进费用,最大程度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缓解
期刊
[摘 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企业无可避免要调整其原有的业务工作流程,以便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然而早期的各类信息应用系统都是简单地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固化于程序代码中,这使得每每流程发生变动就不得不对原系统的代码进行修改,这种情况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运维成本,本文中作者运用XML技术对工作流程进行读写,实现的流程管理与程序的分离,有效地解决的该问题。  [关键词]工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办公方式已经落后于信息化改革的要求,必将被全新的办公方式取代。我们开发的网络协助自动化办公系统可以改变传统的办公模式以及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把原来的纸质文件全部放到电脑上进行办公,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能力。  [关键词]网络协助自动化办公系统;个人办公  中图分类号:T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