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_d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掌握这些新理念,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 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 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例如:在教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 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3 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课件等,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24页《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设计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堂活力;良好关系;灵活开放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如何才能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呢?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了解
期刊
问题1626:已知半圆O的直径AB=8cm,弦AD=DC=2cm,求BC的长。  《数学通报》2006.9期上刊登了上述问题的解答,但其解法较繁。本文将上述问题作如下引申(并给出它的一种简捷解法):已知圆O的直径AB=2R,弦AD=DC=m(0<m<2R),求BC的长。  解(1)当0<m<2R时,如图①D、C两点在直径AB的同侧。由AD=DC,可知<ABD=<DBC。在Rt△ABD中,BD2=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发生改变,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的探索经验,我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1 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打电话》一课时,我先在课前占用了约三分钟时间进行了打电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的需要,应该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答,最终获得答案。这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提问方式的教师多,可是,效果却不一定好,存在一些问题。其实,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也是目的。提问要将技巧。  【关键词】提问;手段;目的;技巧    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
期刊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成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课题。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创设和再现学生熟悉的真实问题情景,让学生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是课堂的延伸和最终目的,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及教学水平。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效课堂;
期刊
语文教学不单是识字、朗读,关键是通过这些语言的符号,透视出人的心灵世界,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语文的教学不应是单纯的说教,更不是用投影、录音等电教媒体进行简单的包装,而是沿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语文在生动、快乐、向上和谐的氛围中塑造出完美的人性。  1 提倡民主和谐课堂,做学生的好朋友  由于种种原因,封建专制文化的残余至今还存在于我们不少教育者的头脑中。在
期刊
教师的教学贵在创新,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本质差别,就在于对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传统教学强调对教材的忠实教学,对考试的目标教学,而随着现代知识的传媒速度的提升,教师只教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更无法实现课改的要求,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师走出语文教材,融入学生生活,才能使教材更加丰厚。  现在校园生活中,学生最关注的是流行音乐,他们也许说不出几位当代作家,却能轻松说出许多流行歌手,而
期刊
【摘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其次要营造一个和谐、开放、合作的的教学氛围,再次要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文;有效教学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进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期刊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1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
期刊
我是沈阳市第一七0中学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每天从晨光微露到星光闪烁(6点半至21点半),我都是步履匆匆的忙碌着。从学生手拿记录本问我你是哪个班级的,怎么不穿校服到如今家长对孩子说你们的老师和我的年龄差不多,会给你象家长一样的关爱;从一周上29节课不知道累到如今经常腰酸背痛;从刚毕业的90多斤到如今药物和压力双重作用下的一百二三十斤;从轻度近视到如今的高度近视,这十几年中我体会了育人的责任和辛苦,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