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思考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哈贝马斯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对资本主义指导思想继续研究,提出了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虽然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呈现出了一定的弊端,但是对于哈贝马斯而言,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做出的努力。本文在此基础上,批判并反思了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关键词:批判;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一、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
  1.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理论的理解不当
  哈贝马斯认为,人际交往和生产实践是相互孤立的,两者没有任何联系;同时,他承认交往行为仅仅是语言上的,而并非是物质上的。他指出,过去的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提出真正的“交往”概念,所以现在加入“交往”概念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完善,是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看到,原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交往”问题,“交往”概念始终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空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研究资料中,“交往”“交往关系”始终被看作是一种不完善的生产关系,往往被人们忽视。哈贝马斯虽然在研究过程中借鉴了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但他认为,马克思并没有真正提出“交往”概念,因为马克思把“交往行为”看作是一种生产实践和劳动行为。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这种观点。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打破了一切旧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他把交往行为和生产活动明显区分开来。马克思认为,交往有很多不同形式,包括政治交往、物质交往、语言交往、宗教交往等。其中,物质交往是最基本的交往形式,因为物质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对于其他活动具有决定性影响。实际上,哈贝马斯对于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存在误解,这主要是由于他认为人际交往和生产实践是相互孤立的,两者没有任何联系,这种片面的认识也导致了他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偏见。
  2.历史发展的动力不是单一的文化动力
  社会进步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想要改革完善生产关系,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当然,社会进步发展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包括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矛盾、不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内部矛盾,同时,科技进步促使社会生产力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进步,统治阶级通过调整完善生产关系、制度建设,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都看做是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主要表现为进步阶级通过革命形式来和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斗争。从个人史观、群众史观角度来说,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了那些杰出人物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认为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把阶级社会发展各种推动因素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群众力量。它们是彼此联系、彼此影响的,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历史进步发展取决于其动力系统,系统中各要素起到不同作用,而根本动力处于核心地位。
  3.哈贝马斯意识形态理论的局限性
  马克思认为,虽然过去剥削阶级宣扬用思想统治世界,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形态,但它们毕竟是客观存在于阶级社会中的,而且起到了一定作用,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从这点上说,它们应当是真实的意识形态,并且以观念上层建筑形式存在。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能反映客观的社会经济形态,反映社会系统的模式,因此,他把意识形态叫作观念上层建筑。
  《德意志意识形态》里的意识形态其实也是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在分析市民社会特点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这一概念反映了直接产生于交往活动、社会实践的社会组织,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是形成观念上层建筑、建立国家的基本前提。为了支持自己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哈贝马斯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提到的意识形态概念才是其真正的意识形态理论观点,即它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形态。事实上,哈贝马斯故意歪曲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
  哈贝马斯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才是统治阶级的工具。由于意识形态是虚假的、不真实的,所以必须要批判它,并且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所以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其实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也就是批判科技。换句话说,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只需要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就行了,不需要进行真正的革命斗争。我们看到,哈贝马斯这一观点具有明显局限性、片面性,而来认识到阶级统治的本质。
  二、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歧途的反思
  1.对批判理论困境的反思
  在法兰克福学派中,哈贝马斯是一位特殊代表人物。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哈贝马斯还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并始终坚持自己的批判性原则。在哈贝马斯本人看来,霍克海默在《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中首次提出批判主义思想,在然后的《启蒙辩证法》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而他自己是十分支持批判主义的。其次,从哈贝马斯的理论思想中,我们看到,他并非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且他只是利用批判理论来扩大自己的理论体系。实际上,哈贝马斯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宣扬“坚守”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却“抛弃”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法兰克福学派很早就提出理性已经成为一种工具。
  2.对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发展的反思
  毫无疑问,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让人们可以从一个全新角度去看待、认识社会生活。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和马克思生活的那个年代相比,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主流思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二战以后,新一轮科技革命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阶级群体。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将人看作是历史的主体,而人在一定生产关系下从事的物质生产就是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动力。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准是把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解放相统一,以生产方式作为划分历史形态的标准。哈贝马斯试图将这两个标准融入他的“社会组织原则”中去,用他划分的社会组织原则来区分社会历史形态,否定了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又把其标准多元化,让我们无法用统一标准来衡量社会发展。   一方面,科技迅速发展,并且成为第一生产力。进入新世纪以后,科技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导社会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引起了社会意识形态变化,世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各国积极的国际交往过程中,个性化、局部特色更加突出。另外,全球性问题愈加突出,人类和科技之间矛盾激化。这些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文精神缺失、价值理念偏差。特别是在二战以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人们承受了太大心理压力,人际关系冷淡,这从客观上造成了理性科学主义思想泛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互对立,现代社会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生活。
  三、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启示
  1.追求真理,实现社会的整合
  哈贝马斯说,“世界的一体化是历史哲学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历史的可创造性是它的另一个前提条件。”从一个角度来讲资本主义的扩张让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实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资本主义本身的发展又使历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非“自然的特性”,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愈来愈体现出入的活动在社会中的作用,这些正是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境域。都是对历史和进化同一性的理解,马克思注重的是生产力对历史进化的解释,而哈贝马斯为了解决“生产范式”遭遇的异常,强调了人对自然和社会规范的控制作用。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赞成的是对“历史”的“唯物”的重建,而不是对马克思“生产范式”。他认为,历史发展的可能状态决定了历史的意义。在历史的发展中,人才是历史的主体而且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人类真正掌握了学习机制和批判反思的理性时候,人就不但能知晓自己的历史,而且还能决定自己的历史,人的活动就能够决定历史发展的可能性。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有时代性和局限性的。在他看来,传统的理性观念是基于理性的主体性原则基础上的,但是在社会理性化过程中,社会破裂了,整合社会的力量消失了,所以人们眼前的任务就是怎么重新实现社会整合。目的理性不能完成这项任务,这个任务只能通过交往理性来完成,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人们间的辩论与讨论,来使人们形成对真理、规范和审美判断的一致意见,通过交往来实现社会的整合。他认为,要克服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问题,就必须拯救那些仍然残存于生活领域中的交往理性元素,重新使生活世界各个领域之间恢复平衡。
  2.当前要紧密联系时代性,保证科学发展
  现代性是哈贝马斯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上便是哈贝马斯把现代性与交往理性相结合,建立新社会进化论、解决现代性难题的过程。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不应该否定现代化,也不应该要回到非现代化的历史状态中去,而是应该不断地推进现代性,不断地推进社会的理性化的过程。在我们思考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时,应该要反思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得到一种理性的哲学上的思维方式;通过批判现实,形成实践智慧,无论是对马克思理论的研究,还是对哈贝马斯理论的研究都是如此。总之,社会一直是在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要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思想,密切联系实际生活,通过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唯物史观完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四、总结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虽然在实践中呈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也表现出了一些弊端和不足的地方。但在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论批判的同时,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一思想,要能够在批判的同时认识到它的进步性,看到哈贝马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做出的贡献。
其他文献
近些年,通过对医学文献的分析,依据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本文先是对栀子苷的概念进行了详细介绍,后又对药理学与毒理学展开了深度探究。此次探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栀子苷的研
去调查美规车,起初是因为一朋友看中了某豪华品牌的一款SUV,但随后去4s店咨询却被告知没货,需要交钱预定,预计要等2个月到半年。
一般传统观点认为,教育就是指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与此同时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教育的基础就是现实社会和未来需要。因而,一般情况下,普遍认为受教育程
针对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在深入理解CDIO工程教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适合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工程教学体系,并对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详细探讨。CDIO工程教育模式可以加深
一、前言 钨具有高熔点、低热膨胀系数和低蒸气压,是高温能源设备领域,如核聚变反应堆分流器、加速器的束流收集器和磁硫体(MHD)发电机电极有用的材料。此外,钨还可望作为融
1995年,除前苏联外,全世界各地钨消费旺盛。这一势头始于1994年下半年,1995年上半年特别强劲。1995年最后几个月钨的需求有些疲软,这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是由于经过一年需求坚挺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钨铜复合材料在新品种开发上的进展 ,如梯度钨铜材料、纳米钨铜材料等。为了开发这些钨铜新材料 ,叙述了相应的制取工艺上的发展 ,且概述了钨铜复合材料的
大力提倡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一直是10多年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最有效途径。本文拟就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谈谈几点看法。  1.英语教师要转变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整堂课中,教师始终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发动者,其教学理念及自身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师生互动的真正
扮男扮女,不是问题 5月12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廉价航空机场,英国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浓妆艳抹,打扮成空姐模样为乘客服务。布兰森之所以要这么做,则是因为与马亚西亚亚洲航空
2014年1月15日,2013上海市印刷协会年会暨中国(上海)自贸区与印刷产业报告会在上海市科学会堂隆重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虹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印刷处处长路洲,以及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印刷协会和上海市印刷界的相关领导和嘉宾共2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王岩镔司长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她指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