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旅游文化资源已经进入了地方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作为中学生,了解家乡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综观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旅游广告用语的拟写(个别的地方要求赏析),已经成为一项很重要的考查点,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审视。现结合电视上经常播放的旅游广告用语,简要谈一下其写作技巧。
一、典型旅游广告用语解析
1.追随圣人,品味泰山;和谐经典,儒风泰山。(山东电视台影视、生活、综艺频道)
解析:泰山之所以被尊为五岳之首,全然在于它丰厚博大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泰山紧靠儒家孔子、孟子家乡,孔子又亲自登过泰山,至今泰山还有孔子登临处景点,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极大,也随之凸显了它的经典地位。又加上历代统治者在此举行的封禅大典,把泰山之尊的突出地位牢牢地稳固了下来。二者相互融合,合二为一,使之发扬光大。此句旅游广告用语,不仅诠释了泰山儒雅的历史文化品位,还把想急于了解泰山历史文化的游客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时也把现代和谐文明的元素融合了进去,随之成为富有特色的典范旅游广告用语。
2.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解析:都江堰是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水利枢纽工程,至今在发挥着它的重要灌溉作用,成为中华历史文明的一部分。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此句旅游广告用语,不仅浓缩了两处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把都江堰市水的神韵和山的灵气和盘托出,给游人铺设了一条探寻历史文化轨迹的道路。
3.感受黄山,天下无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解析:相比较而言,黄山的历史文化底蕴要淡一些,而它的独特山水文化魅力却毫不逊色:它的山奇特、险峻。它的松大都生长在极顶和绝壁上,迎风招展,挺拔中显出秀美,尤其是松根系能分泌一种有机酸,慢慢溶解岩石,把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如此巧妙地结合,使得黄山的松与石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风景。此句旅游广告用语,把黄山外在自然风光美景展现了出来,让游人流连忘返,产生如痴如醉的感受。
三则广告内容,都是关于山水的,但是侧重点各不相同:第一则重点突出儒家文化对泰山自然风光的影响,属于雅历史文化景观的具体呈现;第二则是按照历史的顺序平行推进,强调一水一山是都江堰的灵魂,属于雅俗文化景观的融合与补充;第三则把黄山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表现了出来,是以俗山水文化景观展现在游人面前的,但也倾注了雅的文化品位。
二、旅游广告用语拟写技巧指导
要想拟写出好的旅游广告用语,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1.抓住旅游景观的所属类型,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与内在特征。在拟写之前,首先要对旅游景点的特色了解仔细:一是根据平时的搜集与媒体上的介绍,二是根据旅游景点提供的旅游资料,判断出旅游景点属于何种类型(自然美景、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科学考察等)。然后才能根据景观类型拟写出旅游广告用语:属于自然美景的,要着重凸显它的外在美,如九寨沟、大草原、沙漠、雪山等;属于历史文化的,要复杂一些,有的是纯粹的历史文化遗迹,有的是和外在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渗透(含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拟写时要着重凸显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以及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上的美感愉悦,如长城、泰山、都江堰等;属于民俗文化的,要着重凸显它的地域文化色彩,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江南的水乡民俗文化和北方黄河岸边的民俗文化就截然不同,差别很大;属于科学考察活动的,拟写时要凸显它的科学内涵,如地下溶洞、森林地质公园等。了解了这一些之后,拟写时就能够抓住旅游景观的外在美景和内在灵魂,使其相互融合,拟写出切合实际旅游景点的广告用语,不至于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2.语言要凝练、简洁、明晰,既要高度浓缩旅游景点的特色韵味,又要雅俗共赏,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和理解。旅游广告用语,一般都显示在游人出入明显的位置,或者在媒体上,目的是让游人(或观众)能够快速了解景点特色,铭记在心里,不至于遗忘,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决不是短时间内吸引眼球。所以,文字不能过长,必须做到简洁明快,易记易懂。同时在拟写时,要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比喻等,来增加旅游词的生动感、形象感、气势感。
3.加大对家乡旅游景点的熟悉力度,在强化拟写能力训练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一般来说,中考对这方面的考查,大都涉及到家乡旅游文化景点(当然包含本省,以及公认的属于中华民族典型代表的),考生比较熟悉,一般不涉及其他省市区的地方景点,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4.要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作为基石,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的相互交融。拟写旅游广告用语,表面看起来很简单,认为就是写一句话,其实不然。如果拟写者不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就品味不出旅游景点的特色魅力,特别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只是糊里糊涂,充当了一位匆匆的过客。这样拟写出的广告语,显得干干巴巴,毫无文采,起不到宣传的作用。同时,旅游景点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要在平时学会灵活运用,但必须凸显出它的语文性质。
一、典型旅游广告用语解析
1.追随圣人,品味泰山;和谐经典,儒风泰山。(山东电视台影视、生活、综艺频道)
解析:泰山之所以被尊为五岳之首,全然在于它丰厚博大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泰山紧靠儒家孔子、孟子家乡,孔子又亲自登过泰山,至今泰山还有孔子登临处景点,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极大,也随之凸显了它的经典地位。又加上历代统治者在此举行的封禅大典,把泰山之尊的突出地位牢牢地稳固了下来。二者相互融合,合二为一,使之发扬光大。此句旅游广告用语,不仅诠释了泰山儒雅的历史文化品位,还把想急于了解泰山历史文化的游客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时也把现代和谐文明的元素融合了进去,随之成为富有特色的典范旅游广告用语。
2.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解析:都江堰是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水利枢纽工程,至今在发挥着它的重要灌溉作用,成为中华历史文明的一部分。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此句旅游广告用语,不仅浓缩了两处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把都江堰市水的神韵和山的灵气和盘托出,给游人铺设了一条探寻历史文化轨迹的道路。
3.感受黄山,天下无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解析:相比较而言,黄山的历史文化底蕴要淡一些,而它的独特山水文化魅力却毫不逊色:它的山奇特、险峻。它的松大都生长在极顶和绝壁上,迎风招展,挺拔中显出秀美,尤其是松根系能分泌一种有机酸,慢慢溶解岩石,把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如此巧妙地结合,使得黄山的松与石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风景。此句旅游广告用语,把黄山外在自然风光美景展现了出来,让游人流连忘返,产生如痴如醉的感受。
三则广告内容,都是关于山水的,但是侧重点各不相同:第一则重点突出儒家文化对泰山自然风光的影响,属于雅历史文化景观的具体呈现;第二则是按照历史的顺序平行推进,强调一水一山是都江堰的灵魂,属于雅俗文化景观的融合与补充;第三则把黄山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表现了出来,是以俗山水文化景观展现在游人面前的,但也倾注了雅的文化品位。
二、旅游广告用语拟写技巧指导
要想拟写出好的旅游广告用语,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1.抓住旅游景观的所属类型,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与内在特征。在拟写之前,首先要对旅游景点的特色了解仔细:一是根据平时的搜集与媒体上的介绍,二是根据旅游景点提供的旅游资料,判断出旅游景点属于何种类型(自然美景、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科学考察等)。然后才能根据景观类型拟写出旅游广告用语:属于自然美景的,要着重凸显它的外在美,如九寨沟、大草原、沙漠、雪山等;属于历史文化的,要复杂一些,有的是纯粹的历史文化遗迹,有的是和外在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渗透(含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拟写时要着重凸显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以及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上的美感愉悦,如长城、泰山、都江堰等;属于民俗文化的,要着重凸显它的地域文化色彩,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江南的水乡民俗文化和北方黄河岸边的民俗文化就截然不同,差别很大;属于科学考察活动的,拟写时要凸显它的科学内涵,如地下溶洞、森林地质公园等。了解了这一些之后,拟写时就能够抓住旅游景观的外在美景和内在灵魂,使其相互融合,拟写出切合实际旅游景点的广告用语,不至于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2.语言要凝练、简洁、明晰,既要高度浓缩旅游景点的特色韵味,又要雅俗共赏,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和理解。旅游广告用语,一般都显示在游人出入明显的位置,或者在媒体上,目的是让游人(或观众)能够快速了解景点特色,铭记在心里,不至于遗忘,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决不是短时间内吸引眼球。所以,文字不能过长,必须做到简洁明快,易记易懂。同时在拟写时,要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比喻等,来增加旅游词的生动感、形象感、气势感。
3.加大对家乡旅游景点的熟悉力度,在强化拟写能力训练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一般来说,中考对这方面的考查,大都涉及到家乡旅游文化景点(当然包含本省,以及公认的属于中华民族典型代表的),考生比较熟悉,一般不涉及其他省市区的地方景点,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4.要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作为基石,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的相互交融。拟写旅游广告用语,表面看起来很简单,认为就是写一句话,其实不然。如果拟写者不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就品味不出旅游景点的特色魅力,特别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只是糊里糊涂,充当了一位匆匆的过客。这样拟写出的广告语,显得干干巴巴,毫无文采,起不到宣传的作用。同时,旅游景点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要在平时学会灵活运用,但必须凸显出它的语文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