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在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处置过程中都有其特殊要求。本文剖析了中国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医疗废物的全程管理和环境无害化处理处置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对策
一、 医疗废物的来源及危害
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它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威胁健康、危害很大。在我国被列为第一号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比一般的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更大,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一般由综合医院排出的固体废物可能受到各种病菌的污染,有的还带有大量乙肝病毒。此外,医疗废物中的有机物不仅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并且在腐败分解时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如果收集、管理不严或处置不当,不但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还为人类疾病的产生和蔓延埋下了重大隐患。国内外因地表水污染而引发流行性传染病的记载很多。1955年印度某城市因水源遭病菌污染,68%的人口受到甲型黄疸性肝炎感染;中国吉林市江北地区曾因水源污染,引起伤寒流行,400多人发病,5人死亡;中国抚顺市结核病院曾因污水污染水源,使附近居民中300多人患结核病[1] ;1986年因食用医院带病毒污水,上海市了爆发的甲型肝炎。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疗废物产生量日益增大,医疗废物的有效处置日益受到人们重视。WHO及欧美各国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处置对策,我国也于2003年7月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将医疗废物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二、 医疗废物的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1. 医疗废物的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国家环保部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对医疗废物的监管力度日益加大, 要求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垃圾, 应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收集于指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必须有专门的收集场所, 且贮藏场所必须密封, 袋装后消毒, 转运时,必须使用专门的车辆密封转运, 送到规定的特种垃圾处理场进行特殊处理, 也可用高温焚烧炉焚烧处理。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对医疗废物的处置长期重视不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滞后[2],大部分医疗废物处于简单贮存、低水平处置或直接排放状态,流失严重,相当一部分医疗废物直接混入生活垃圾,极大地危害了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有医疗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医医疗污水中大肠杆菌数量超标,给污水的处理和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
因此,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完善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贮存、转运、处置和监管体系,实现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是一项保护社会环境,维护人民身体健康,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2.医疗废物处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医疗废物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没跟上, 没有足够的焚化设备, 且技术不过关, 很多焚烧设施不能正常运转;
2)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还不够严格, 还存在着漏洞;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社会化运作还不够成熟, 存在着政府部门行政职责分工不明确;
4)社会对医疗废物的危害程度认识不够,缺乏参与和监督意识;
5)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已有的制度落实不到位;
6)医疗废物很多处置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高。
三、处理对策及建议
1、加快医疗废物处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制造水平,采用先进实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实现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可以适当吸收社会资金,实现医疗垃圾处理的企业化运营、社会化管理。
2、强化法律意识, 加大监管、规范收集,集中处置。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要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分类别采用有明顯标识的专用包装收集医疗废物,存放于专用的暂时贮存场所,专人负责管理,明确运送时间及路线,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由具有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集中处置。严格管理医疗废物的回收利用,禁止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或向环境直接排放等违法行为,杜绝医疗废物遗失。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事故,制定医疗废物处置及污染防治应急预案,配备相关设施,并明确相应措施。
3、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实施全过程监管。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的实施办法,实行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转移联单制度等,依法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贮存和处置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医疗废物能够安全有效的处置。同时严厉打击不法商贩, 防止医疗垃圾二次或多次使用。
4、进一步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法规。明确主管部门和各医疗单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制定可操作的具体实施细则。更要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
5、加强普及宣传,努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借助新闻媒体,加大宣传,使群众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有充分的了解,增强公众的健康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医疗废物的回收管理,构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医疗废物处置的良好氛围, 从而推动医疗废物全面的环境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魏莎.天津市医疗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分析及处置的建议.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4): 62.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废弃物管理国家法规与标准》.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3.
【关键词】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对策
一、 医疗废物的来源及危害
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它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威胁健康、危害很大。在我国被列为第一号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比一般的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更大,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一般由综合医院排出的固体废物可能受到各种病菌的污染,有的还带有大量乙肝病毒。此外,医疗废物中的有机物不仅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并且在腐败分解时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如果收集、管理不严或处置不当,不但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还为人类疾病的产生和蔓延埋下了重大隐患。国内外因地表水污染而引发流行性传染病的记载很多。1955年印度某城市因水源遭病菌污染,68%的人口受到甲型黄疸性肝炎感染;中国吉林市江北地区曾因水源污染,引起伤寒流行,400多人发病,5人死亡;中国抚顺市结核病院曾因污水污染水源,使附近居民中300多人患结核病[1] ;1986年因食用医院带病毒污水,上海市了爆发的甲型肝炎。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疗废物产生量日益增大,医疗废物的有效处置日益受到人们重视。WHO及欧美各国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处置对策,我国也于2003年7月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将医疗废物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二、 医疗废物的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1. 医疗废物的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国家环保部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对医疗废物的监管力度日益加大, 要求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垃圾, 应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收集于指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必须有专门的收集场所, 且贮藏场所必须密封, 袋装后消毒, 转运时,必须使用专门的车辆密封转运, 送到规定的特种垃圾处理场进行特殊处理, 也可用高温焚烧炉焚烧处理。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对医疗废物的处置长期重视不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滞后[2],大部分医疗废物处于简单贮存、低水平处置或直接排放状态,流失严重,相当一部分医疗废物直接混入生活垃圾,极大地危害了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有医疗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医医疗污水中大肠杆菌数量超标,给污水的处理和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
因此,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完善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贮存、转运、处置和监管体系,实现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是一项保护社会环境,维护人民身体健康,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2.医疗废物处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医疗废物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没跟上, 没有足够的焚化设备, 且技术不过关, 很多焚烧设施不能正常运转;
2)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还不够严格, 还存在着漏洞;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社会化运作还不够成熟, 存在着政府部门行政职责分工不明确;
4)社会对医疗废物的危害程度认识不够,缺乏参与和监督意识;
5)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已有的制度落实不到位;
6)医疗废物很多处置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高。
三、处理对策及建议
1、加快医疗废物处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制造水平,采用先进实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实现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可以适当吸收社会资金,实现医疗垃圾处理的企业化运营、社会化管理。
2、强化法律意识, 加大监管、规范收集,集中处置。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要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分类别采用有明顯标识的专用包装收集医疗废物,存放于专用的暂时贮存场所,专人负责管理,明确运送时间及路线,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由具有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集中处置。严格管理医疗废物的回收利用,禁止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或向环境直接排放等违法行为,杜绝医疗废物遗失。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事故,制定医疗废物处置及污染防治应急预案,配备相关设施,并明确相应措施。
3、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实施全过程监管。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的实施办法,实行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转移联单制度等,依法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贮存和处置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医疗废物能够安全有效的处置。同时严厉打击不法商贩, 防止医疗垃圾二次或多次使用。
4、进一步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法规。明确主管部门和各医疗单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制定可操作的具体实施细则。更要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
5、加强普及宣传,努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借助新闻媒体,加大宣传,使群众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有充分的了解,增强公众的健康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医疗废物的回收管理,构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医疗废物处置的良好氛围, 从而推动医疗废物全面的环境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魏莎.天津市医疗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分析及处置的建议.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4): 62.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废弃物管理国家法规与标准》.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