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浸润性肺腺癌的PET-CT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aiai1987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分析表现为肺部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浸润癌与非浸润癌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代谢特征和容积数据高分辨率重组(VHRCT)形态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同时进行胸部诊断性CT扫描和VHRCT,发现的局灶性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51例,共52个病灶,病变大小均≤30 mm,经病理或随访确诊后分为浸润癌组(31个)与对照组(21个)。评价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位置、大小、密度、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最大标准摄取值的肿瘤本底比值(T/N)、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血管连接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的T/N值对浸润癌组和对照组的鉴别诊断做ROC曲线分析。

结果

浸润癌组T/N值、SUVmax、密度、大小分别为1.97±0.71、1.16±0.54、-(431±104)HU、(18.48±5.65)mm,对照组分别为1.20±0.28、0.64±0.20、-(533±109)HU、(12.05±5.04)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0、-4.87、-3.39、-4.21,P值均<0.05)。浸润癌组出现分叶征、血管连接征分别为21、13个,对照组分别为2、1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5、7.01,P值均<0.05)。T/N值、分叶征及血管连接征为鉴别浸润癌组和对照组病灶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52.547、18.375、72.206。T/N=1.62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鉴别浸润与非浸润癌的敏感度为77.42%,特异度为90.48%,准确性为82.69%。

结论

pGGN18F-FDG PET T/N值≥1.62以及形态上出现分叶征和血管连接征时提示浸润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R引导下聚焦超声术(MRgFUS)缓解骨转移瘤疼痛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14例骨转移瘤患者,行病变部位的MRgFUS治疗。术后对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和标准简明疼痛量表问题调查(BPI-QOL)评分,以及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的卡氏功能状态量表评分(KPS)。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正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纹理分析对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且术前进行过腹、盆腔CT增强扫描,CT显示有短径>3 mm的直肠区域淋巴结的35例患者。CT扫描为常规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根据病理结果在CT图像上选取淋巴结,分为转移性淋巴结(MLN)和非转移性淋巴结(NLN)组。测量计算淋巴结短径、短/长径比,记录纹理分析参数(偏度、峰度、方
期刊
目的对比MR弹性成像(MRE)和T1ρ成像诊断肝纤维化(HF)分期的价值。方法纯种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采用动物随机区组分组法分成造模组HF(44只)和对照组(16只)。HF组兔通过皮下注射CCl4溶液的方法建立HF模型。HF组分别于注射CCl4后第4、5、6周时各任意选取8只,对照组每次选取4只,第10周为两组剩余兔行肝脏常规扫描、MRE及T1ρ成像。完成MRI扫描后行肝脏病理检查,进行纤维化
期刊
目的探讨图像CT值与管电流、管电压及碘浓度的关系以及降低管电压时合理降低对比剂用量的比例。方法配制初始碘浓度为0.5mg/ml,以0.5 mg/ml的递增量达50.0 mg/ml,共100份样本。将样本按顺序装入100个注射器,量均为4 ml,每25个装有样本的注射器为一组,将其用胶带间隔相等距离固定在圆柱形CT校准专用水模上。采用不同管电压(70、80、100、120、140 kV)及管电流(1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连续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SAP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趋化因子CCL21的水平,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