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璇教授对中国珊瑚礁研究的贡献

来源 :热带地貌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ji1j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昭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貌学家。他对中国珊瑚礁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著贡献。1961年曾教授参加国家科委代号为2204项工作,编写了《中国现代造礁珊瑚种属分布》一文,把我国珊瑚礁分成太平洋沿岸、大陆沿岸、南海诸岛、海南岛四大区。1961年底至1962年初,笔者有幸在曾教授指导下,开始接触珊瑚礁。当时笔者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工作,所领导派我参加曾教授组织和指导的海南岛珊瑚礁海岸考察,以便学习提高.自那时起,我对海洋和珊瑚礁产生了兴趣。1972年底从干校分配到
其他文献
根据我国海岸带的地貌条件和自然地理特点,提出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可分为:港址的选择,盐田的选择、滩涂的利用和海滨旅游选点等方面,并指出上述各项在我国的分布地点,并加以评述。
期刊
根据河流纵剖面及其相应流域的地貌特点,可将西江干流划分为四个河段,即河源段及上、中、下游段,各段的纵剖面因新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岩性、水动力和沉积物等方面的差异而可划分出大小不同的四种级别,每种级别都有其独特的地貌表现。
期刊
1989年7月26日在广州市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召开了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珊瑚礁分委员会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在穗委员:李楚朴、朱袁智、邹仁林、赵希涛、钟晋粱、郭丽芬、聂宝符、张良、黄玉昆、黄少敏、曾昭璇等十一人。会议由主任委员曾昭璇教授主持。
期刊
文论述在华南热带气候条件下,花岗岩红色风化壳分为四层,当表面剥蚀到每一红土层上,都有不同地貌出现,如表层侵蚀,在红土层出现沟谷地形,在第二风化层出露时,也可出现崩口,第三风化层出露时,地形为冲沟和石蛋地形。第四层出落时,石蛋地形为主要.
期刊
1、珊瑚的分类学、生态学和生态地理学研究.2、珊瑚礁的沉积特征和岩石学研究3、珊瑚礁地貌研究:(1)礁体类型,(2)礁坪微地貌,(3)珊瑚礁喀斯特,(4)珊瑚砂岛,(5)暗礁。4、珊瑚礁放射性元素测年及海平面变化研究。5、珊瑚及其骨骼的医学研究。6、珊瑚礁区的开发研究.
期刊
构成雷州半鸟南部台地的玄武岩主要形成于上新世至更新世,岩性主要为橄榄玄武岩和普通玄武岩。台地高度大多数在20-120米左右,目前台地侵蚀尚不很显著,但个别地点侵蚀作用却十分强烈,尤以沟谷地貌为明显。
期刊
本研究地点位于 Clarence 河支流 Shark 河附近。通过对一个由天然堤至洼地的地形系列进行调查,发现所有土壤剖面均含有一个酸性硫酸盐层(acid sulphate horizon),但其埋藏深度因地形部位而异。pH 值与 SO_4~(2-)的密切相关关系表明土壤的酸化主要是由于排水促使土壤中硫铁矿富集层氧化形成硫酸而引起。pH 值与可提出铝离子的相关系数也很高,说明土壤的酸化可诱发土壤铝
期刊
本文将珠海地貌划分为4种类型,分析其地貌发育和北东向、北西向、北东东向等多组断裂构造的关系。根据海岸地貌特征,现代地形变化和新构造运动年代学所估算的构造运动的速率表明,珠海地壳稳定性较好,地震危险性较小。
期刊
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热带河流三角洲,为我国三大河流三角洲之一.近十多年来,这个三角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研究水平,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说,都已居于全国三角洲研究的前列.我们作为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参与者,很为该三角洲研究取得的成就而高兴,同时亦深知这些成绩得来不易.回顾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认为,应该特别介绍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的曾昭璇教授所做的重要贡献。
期刊
沉积物的分析方法是研究沉积地貌生成的重要手段。本文着重介绍粒度分析、化学分析和电镜扫描的样品处理等方法的应用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