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原地区高寒、缺氧情况下,发生胸腹创伤后,若急救护理不及时,死亡率很高。2004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胸腹多发伤患者48例,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14~65岁,平均39.3岁;受伤类型:车祸伤22例,高处坠落伤11例,刀刺伤8例,其他7例;肺挫伤15例,血气胸13例,多发肋骨骨折11例,心脏伤1例,肝脾破裂伤16例,肠破裂10例,腹膜后血肿12例;本组手术36例,胸部手术10例,腹部手术26例,胸腹联合手术2例;治愈37例(77.08%),死亡11例(22.92%)。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
护 理
术前急救护理与配合: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迅速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痰液等,有舌后坠,用舌钳夹住固定;喉头水肿者迅速进行环甲膜穿刺术。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接诊后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胸腹创伤患者静脉通道尽可能在上肢建立[1],根据“先晶后胶的原则”快速输入林格氏液,同时提取血液标本做好交叉配血和生化检查;根据生化检查和交叉配血结果,再调整纠正休克治疗药物。③高流量氧气吸入:高原地区缺氧状态下失血休克患者更易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使患者的生存率下降;高流量吸氧可以提高患者血液中的氧分压,迅速缓解机体组织缺氧状态。④损伤控制性理论应用:损伤控制性是近来年在创伤外科方面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根据患者情况、损伤情况及医疗条件等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综合救治方案[2];现场急救中首先判断患者的伤情,优先处理致命伤情,根据现场情况和患者自身耐受程度来选择最好的时机和手术方法配合医生最佳的治疗方式。⑤术前准备: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备皮、配血、导尿、留置胃管以及术中用药等准备)。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术后患者未清醒时去枕平卧,同时心电临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吸痰等处理,高原地区尤其胸腹外伤情况下先给予较高浓度的氧气(50%)吸入,观察血氧饱合度>95%情况下平稳一段时间后,慢慢把氧气浓度降低至30%左右;观察每小时尿量,了解患者休克情况是否有好转,观察胃管是否有咖啡样液体流出,了解是否有应激性溃疡发生,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液体量和液体颜色。②胸部观察:对多发肋骨骨折引起反常呼吸和血气胸患者重点观察血氧饱合度、呼吸频率、意识状态等;2例多发肋骨骨折和1例血气胸患者出现血氧饱合度下降至90%以下,2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为并发血气胸,1例血气胸患者出现血凝块堵管;③腹部观察:腹部引流管液体量和液体颜色,腹肌是否紧张,伤口是否红、肿、热及渗出液;1例脾破裂患者出现血性液体并且量增多,检查腹肌出现紧张,重新剖腹探查发现动脉结扎线滑脱;2例患者伤口出现红、肿、热及渗出液等症状,诊断为伤口感染,加强伤口换药及加强抗感染治疗,伤口痊愈;2例体态较胖患者伤口出现血性渗出液分泌较多,诊断为皮下脂肪液化,加强伤口换药及拆线引流,伤口痊愈。④加强基础护理:高原地区居住时间长后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3];高蛋白血症影响血液向肌体组织供氧而影响免疫功能,加之长期卧床使患者抵抗力下降,极易形成口腔炎,加强口腔护理[4];定时翻身拍背(1/2小时)。
高原地区由于高寒、缺氧,胸腹创伤后急救不及时可造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急救时做到条理清楚、分工明确;心肺复苏中迅速开展:A(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挤压)程序;术前重点监控生命体征、纠正休克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患者耐受力;术后做到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术后一般和基础护理,重点做好专科护理;通过高原胸腹多发创伤急救护理提高患者恢复率。
参考文献
1 杜海红,叶彩顺,潘美玉.36例胸腹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1,32(4):537-538.
2 Habibi A R,Izadpanah M.New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reinforcedconcrete moment resisting frames with damage control[J].Scientia Iranica,2012,19(2):234-241.
3 翁宇,仁增,吴科学.西藏地区红细胞增多症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观察及后期教育[J].西藏科技,2011,(4):48-49.
4 刘冰艳,张有明,唐礼丽.高原地区严重胸腹多发伤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16(3):154-155.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14~65岁,平均39.3岁;受伤类型:车祸伤22例,高处坠落伤11例,刀刺伤8例,其他7例;肺挫伤15例,血气胸13例,多发肋骨骨折11例,心脏伤1例,肝脾破裂伤16例,肠破裂10例,腹膜后血肿12例;本组手术36例,胸部手术10例,腹部手术26例,胸腹联合手术2例;治愈37例(77.08%),死亡11例(22.92%)。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
护 理
术前急救护理与配合: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迅速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痰液等,有舌后坠,用舌钳夹住固定;喉头水肿者迅速进行环甲膜穿刺术。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接诊后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胸腹创伤患者静脉通道尽可能在上肢建立[1],根据“先晶后胶的原则”快速输入林格氏液,同时提取血液标本做好交叉配血和生化检查;根据生化检查和交叉配血结果,再调整纠正休克治疗药物。③高流量氧气吸入:高原地区缺氧状态下失血休克患者更易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使患者的生存率下降;高流量吸氧可以提高患者血液中的氧分压,迅速缓解机体组织缺氧状态。④损伤控制性理论应用:损伤控制性是近来年在创伤外科方面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根据患者情况、损伤情况及医疗条件等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综合救治方案[2];现场急救中首先判断患者的伤情,优先处理致命伤情,根据现场情况和患者自身耐受程度来选择最好的时机和手术方法配合医生最佳的治疗方式。⑤术前准备: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备皮、配血、导尿、留置胃管以及术中用药等准备)。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术后患者未清醒时去枕平卧,同时心电临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吸痰等处理,高原地区尤其胸腹外伤情况下先给予较高浓度的氧气(50%)吸入,观察血氧饱合度>95%情况下平稳一段时间后,慢慢把氧气浓度降低至30%左右;观察每小时尿量,了解患者休克情况是否有好转,观察胃管是否有咖啡样液体流出,了解是否有应激性溃疡发生,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液体量和液体颜色。②胸部观察:对多发肋骨骨折引起反常呼吸和血气胸患者重点观察血氧饱合度、呼吸频率、意识状态等;2例多发肋骨骨折和1例血气胸患者出现血氧饱合度下降至90%以下,2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为并发血气胸,1例血气胸患者出现血凝块堵管;③腹部观察:腹部引流管液体量和液体颜色,腹肌是否紧张,伤口是否红、肿、热及渗出液;1例脾破裂患者出现血性液体并且量增多,检查腹肌出现紧张,重新剖腹探查发现动脉结扎线滑脱;2例患者伤口出现红、肿、热及渗出液等症状,诊断为伤口感染,加强伤口换药及加强抗感染治疗,伤口痊愈;2例体态较胖患者伤口出现血性渗出液分泌较多,诊断为皮下脂肪液化,加强伤口换药及拆线引流,伤口痊愈。④加强基础护理:高原地区居住时间长后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3];高蛋白血症影响血液向肌体组织供氧而影响免疫功能,加之长期卧床使患者抵抗力下降,极易形成口腔炎,加强口腔护理[4];定时翻身拍背(1/2小时)。
高原地区由于高寒、缺氧,胸腹创伤后急救不及时可造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急救时做到条理清楚、分工明确;心肺复苏中迅速开展:A(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挤压)程序;术前重点监控生命体征、纠正休克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患者耐受力;术后做到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术后一般和基础护理,重点做好专科护理;通过高原胸腹多发创伤急救护理提高患者恢复率。
参考文献
1 杜海红,叶彩顺,潘美玉.36例胸腹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1,32(4):537-538.
2 Habibi A R,Izadpanah M.New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reinforcedconcrete moment resisting frames with damage control[J].Scientia Iranica,2012,19(2):234-241.
3 翁宇,仁增,吴科学.西藏地区红细胞增多症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观察及后期教育[J].西藏科技,2011,(4):48-49.
4 刘冰艳,张有明,唐礼丽.高原地区严重胸腹多发伤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16(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