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谱新篇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秋,开学伊始,两则新闻刷爆了禹州市当地的朋友圈:9月2日,禹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禹州中专”)一天报到新生2700余人,在校生总人数达6000余人,规模居许昌市职业学校之首。9月12日,禹州中专获得 “教体系统歌咏比赛”第一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为禹州中专点赞:唱出了师生的精气神,更唱出了时代发展的“职教凯歌”!
   近年来,禹州中专先后入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单位”;学校启用了办学条件焕然一新的新校区,办学成绩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移校区,开启职教改革新篇章
  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也是一所起点高、发展快的学校。禹州中专创办于1995年,随后开启了蓬勃发展之路。第二年,河南省十八强县(市)职业教育现场会在禹州中专隆重召开,禹州中专一时成为河南省县(市)级中职的窗口学校。
   禹州中专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先后荣膺三大国字号荣誉:2004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学校”;2006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百所德育实验基地”。随着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百亩校园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禹州中专需要一个更大的校园来承载腾飞之梦。2009年8月,经过多方协调,学校整体搬迁至禹州市北郊,与企业合作办学,学校性质改为民办公助。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并不那么理想,这次移校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反而导致教学与管理质量严重滑坡。搬迁后仅一年的时间,流失学生超过400人。
   在严峻形势下,禹州市委、市政府和教体局重新审视合作办学利弊,及时转变思路,调整策略。在2010年6月,学校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同时,改变合作办学模式为互助发展,从根本上扭转了局面。新班子上任后,迅速开始了艰苦的二次创业,狠抓教学与管理,学校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也随之展开。
   2017年,禹州市推行“大教育”模式,对颍北高校科教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原中专校区规划为郑州轻工业大学分校,禹州中专搬迁到老一高校址,正处于申报国家级示范校攻坚阶段的禹州中专不得不再次转移。禹州中专新校区在颍北高校科教园区破土动工。尽管工程量大,工期短,在市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强力推进下,仅一年时间,学校主要功能楼和相关设施就完工启用。
   历尽波折迁新址,规模扩大实力显。2018年10月,占地355亩、总投资4亿多元的新校区终于落成,4个功能区、22栋教学楼蔚为壮观;现代化的办学设备一应俱全。至此,禹州中专先后历经3次搬迁,终于安定下来。新校区的投入使用,成为禹州教育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示范校建设,引领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3年4月,禹州中专被国家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之后的5年里,全校教职工聚精会神谋发展,顺利完成示范校507个建设任务点和652个验收点;高质量完成了5个重点专业和1个特色项目的建设,任务完成率为100%。2018年9月27日,从教育部传来喜讯,禹州中专正式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国家级示范校的成功创建,带动了学校其他工作的联动发展,并对学校各项工作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教改工作领先,教研成果显著。作为河南省和许昌市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实行“智慧教学模式”,建立了高效课堂,升本率和对口就业率大幅提升。近3年来,学校开发校本教材30余种;《陶瓷造型设计》《礼仪教程》等教师专著出版发行;共有26个省、市級课题立项、结项;教师先后有65篇教学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2018年,教师李玲被评为“河南省名师”,康丙欣获得“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名校长”荣誉称号;2019年12月,郝留记获得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展示交流活动一等奖。
   德育成效显著,学生素质提高。学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制度,组建了20多个学生社团,定期邀请全国知名德育专家到校进行指导,培养出了一大批省市级优秀学生,很多班级获得了“河南省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
   实践教学突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拥有8大类20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与海尔、京东、蒙台梭利幼儿园等3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保障。
   2017年8月,神垕镇陶瓷职业中学并入禹州中专,学校发展成为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教中心,规模实力大大提升。以此为契机,学校协助禹州市圆满完成了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市创建。学校先后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致富带头人培训等1万余人次,受到了省扶贫办、许昌市农业局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国家级示范校建设让禹州中专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发展之路走得更加踏实稳健。
   2019年,学校获批“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双高项目建设,成功申报了“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现代农艺技术示范专业点”等重要项目。
  有教无类,成就学子出彩人生
   2019年10月1日,禹州中专的师生守在学校的大屏幕前集体观看国庆阅兵。当空军方队迈着铿锵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前时,方队最前排右端的一张硬朗脸庞格外醒目。安静的校园顿时响起了阵阵欢呼声。那个身影正是禹州中专2014级汽修2班毕业生——王东升。王东升在海军某舰队服役,多次立功受奖,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后来师生们得知,国庆节这一天,禹州中专还有两位校友参加了这次盛世庆典:2012级计算机升学班优秀毕业生徐帅豪在“国庆年号和国徽”方阵中出场;国家开放大学禹州中专分校15级毕业生苗毅萌以中央电视台记者的身份参加了国庆采访录像工作。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通过学习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他们的梦想。”作为一所职业学校,为国家培养不同类型的技能型人才,正是禹州中专不懈的追求。
   禹州中专实行 “3111”人才培养工程:“3”是指学生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的钢笔字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等三项通用技能;“111”是指学好一个专业、发展一项特长、做一名合格准军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为此,禹州中专还出台了《 专业人才孵化计划》等规章制度,实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教育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近3年来,学校获得省市级各类大赛一等奖200多项,二等奖300多项。在2019年10月举办的河南省中职生技能大赛中,禹州中专共有 15名学生参加10大类项目竞赛并全部获奖。学校还先后承担了历届禹州市职业技能大赛和许昌市中职生专业技能大赛电子电工类、汽车维修类等项目竞赛的组织工作,多次获得上述赛项的冠军荣誉和“优秀组织奖”等奖项。
   2019年,张逸臣、张铭洋两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鲁迅美术学院。
  往届优秀毕业生靳向硕曾获得过“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受到了时任省长郭庚茂的接见。王宁,考入大学后公派出国留学,曾到联合国总部实习。杨原星,2015年考入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升入北京师范大学做研究生。毕业之际,她回母校实习,在2019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做了典型发言。
   学校对口升学专科100%进线,本科进线率达50%。目前,学校已累计向天津大学、燕山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输入2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同时,学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超过90%,累计培养毕业生3万余人。
  创新发展,铸就禹州职教品牌
   驻足回眸,岁月峥嵘,我們不免感慨,是什么让禹州中专一路前行的足迹如此笃实?又是什么创造了一所地方中职学校的发展奇迹?历史和现实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把握机遇,变危机为转机。禹州中专三移校区,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国家示范校的创建和新校区的建成使用。二是不断调整办学策略,形成办学特色。学校准军事化管理的管理模式享誉中原;新教改的做法提升了教学品质;滚动发展的生源规模振奋人心。三是高度注重以人为本,勠力同心,形成攻坚精神,实现了学校从建起来、大起来到强起来的华丽蜕变。这种精神不仅是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实践,更是祖国走向繁荣富强、不断跨越的精神之源。
   翻开 “十三五”发展规划,推进教育现代化与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方针跃然纸上,一幅更加气势恢宏的蓝图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禹州中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高建设”为引擎,全力打造“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鲜明、服务质量上乘”的中原名校,学校的发展将全面进入新时代。 (责编  张德广)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当前中职学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要将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落到实处,正是当下课程思政的努力方向。那么,何谓“课程思政”,中职学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应在哪些方面着力,教师还存在哪些迷惑和困难,专业课教师怎样提高教书与育人的融合度…
期刊
有关微课的具体含义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微课应该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围绕某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某些知识点,以流媒体形式为载体,开展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资源集合,也是实施碎片化学习的重要手段,具有诸多优点。   微课的载体是微视频,微视频具有容量小、内容精和效果好的特点。教师将书本主要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个小知识点并转化为微课,制作时长为5~10 分钟的微视频,可
期刊
通过分析先进制造技术对数控技术的人才需求情况,从基本思路、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制造是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源泉,制造业是“永远不落的太阳”,是现代文明的支柱。制造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还要靠制造业牵引。而我国制造业要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
期刊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雅奎斯教授、朗曼教授和德国ASC教育研究与服务机构傅溟深先生一行三人,对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访问。   此次访问,是对河南机电职业学院2018年派出专业教师赴德国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进行研修的正式回访,也是该校年度诸多对外交流活动的一环。2019年6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还邀请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奥伯勒教授一行6人来校交流
期刊
甘肃省民乐县职教中心自加入甘肃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以来,为加强集团化综合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推动创新改革,本着“搭建一个平台,形成一个团队,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批企业,服务一方经济”的原则,立足民乐“四县建设”(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和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途径,将当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三农三化”)同步
期刊
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采用校内学习的方式,实践性教学较少,合作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使得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较快得到认可。与之相应,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工程类专业人才,是职业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经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对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
期刊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高职院校是技能型人才主要培养基地,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千万家庭的福祉、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中国梦”和“中国制造2025”美好愿景的实现。当前,在国际贸易的新形势下,国内的装备制造业受到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加之近5年来,高职入学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那么,如何有效开展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最
期刊
社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教育惠民,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奠基工程。近年来,我省社区教育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发展模式,涌现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实践,对如何推动县域社区教育发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能为社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县域社区教育发展的
期刊
完成一个梦想需要多久?5年,10年,还是20年?  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落幕之际,也是“90后”青年郭雷圆梦之时。在高手如云的通信工组比赛中,来自通号工程局集团天津分公司的郭雷不负众望,摘得“全国技术能手”桂冠。自2010年从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毕业至今,郭雷先后经历了哈大、向莆、兰新等重点工程的历练,完成了从一名普通职工到“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直至“全国技术能手”的华丽蜕变。  上学时的郭雷不会
期刊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其培训包制度作为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纲领和标准,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借鉴意义,可为我国高职院校机场运行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澳大利亚培训包概况   澳大利亚培训包是一套国家注册的、在职业教育和培训(VET)领域用于认证与评估劳动者职业能力的技能标准与准入资格,其为资质课程的设计、考评标准、学分安排以及其他标准提供了指导依据。培训包制度体现了行业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