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在你生活里的,至少有一百个“上帝”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r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帝”是永远正确的,并且,他无所不在。
  比如群里。但凡大一点的群,有几十人的那种,一般都有几个相当活跃的人。如果这几个人有趣,那是一种幸运。如果这几个人酷爱讲道理,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那就惨了,几乎无法好好聊天。无论是讲男女关系、明星八卦还是国内外形势,他或者他们,都会滔滔不绝地、居高临下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纠正抨击他人。反正,什么都懂,对任何问题都会有成熟的、成体系的思考。
  然后天儿就聊不下去了,全群沉默。当然,这些人是不会怕冷场的。网络热点每天都有,他们会在很冷的时候突然蹦出来,去评判那些热点,希望诱发别人的讨论,从而展示自己的辩才。一段话发好几百字,非常有闲工夫。说句实话,看得人直想退群。
  但不少群是工作群,或者组织群,不好退,也只能忍。算了,言论自由吧,爱说说去,总不能这点宽松都没有。
  这些特别自信特别爱辩论并且观点特别没什么的人,自信满满,站在高处看人,应该就是生活里的“上帝”吧。
  另外一个容易遇到“上帝”的地方,是饭局里。饭局,一般也有特别爱说的。要是说得有趣,也是幸运。要是酷爱讲道理,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那更惨。群还能屏蔽,消声,可饭局不行。有次参加聚会,一个不太熟的人,几乎从头到尾在教育我必须要锻炼,必须要少吃,必须注意身体,并举出不下五个英年早逝案例。三个多小时,几乎每隔十来分钟就提这茬儿,还让不让人吃东西了?我就喜欢吃肉,我就不喜欢去健身房,又怎么了?
  要说在座的有姑娘,你抖抖范儿也算有目的,我也乐于甘当人梯。可大家都是大老爷们儿,岁数差不多,谁比谁经历的也不少,您这是图啥?要在我们中间建立威信吗?要不是碍于主人的面子,我就走了。
  本质上,他们说的话,基本都是对的,但很多道理是人就懂。老觉得别人不懂,滔滔不绝,高看自己的同时,就透露出鄙视对方了。我想,这应该是引起不快的根源。
  遇到这种情况,我只好沉默,要么把注意力努力放到吃喝上,要么不停思考,这种迷之自信来自哪里?
  见得多了,依稀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来。比如,这些人的岁数,在三十五岁到五十多岁之间,以男的居多,大多有自认为与众不同的一面,比方说有钱,或者去过一百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出差),或者就是在夏威夷看过火山(跟团旅游),或者与某某领导人、某某大富豪、某某知名教授什么的说过话(合过影),或者自己曾经做过官,当过老师,或者,干脆,就是谁谁的孙子(孙女婿,或者外甥侄子,表的堂的)。什么,连谁谁都不知道,那你还是中国人吗?
  我猜,以上,就是支撑起他们迷之自信的全部精神支柱。要不,怎么那么喜欢■瑟呢?
  这些人说话有两个特点,一是口气和态度完全不容置疑,你即便同意他的大部分观点,只质疑一个小细节,都会招来猛烈的反击。二是称呼和自己有交集的名人时,尽量不说姓,以示熟络和平等。要是名人的姓名只有俩字,那就必须全说了,气势就弱很多。有时候还伴随着身体语言,老用手指头指人,或者摊开双手,或者为自己的玩笑梗爽朗地仰天大笑,真看不懂为什么如此夸张。
  老北京有话,说这类人叫“侃爷”,现在叫“大喷子”。但他们自己可能不认为自己是喷子,他们可能真心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加见多识广,也就更加正确,更有资格语重心长,更希望其他人和自己有共识以获得提升。也许,在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里,被众星捧月习惯了,气场已经养成,换了场景,总是改不过来。也许,就是这样觉得快乐,就爱以“上帝”的视角活在世界上。
  换个角度想,有时候我还挺同情他们的家人的。成天这么挥斥方遒,被挥斥的人一定很累吧。
  现在想当“上帝”的人特别多。这两天上网,看到一个案件的新闻,下面的评论真是炸了锅了,就像吵架一樣,谁都不让谁,而且都正反两方指责对方不懂法。有一位振振有词,一条条分析,就跟法律条文倒背如流一般,结果我一查,嘿,全是编的,刑法根本不是那么写的。另外还有一位,则公开指责网友“违宪”,吓人。自己整不明白呢,但就特别义正词严。还真是网络培养“上帝”啊。
  人到中年,觉得自己见识不少了,喜欢指点他人也正常。我就担心,现在年轻人不管有没有见识,也喜欢当“上帝”。好些个公号文章,一副你不这么做就死定了的脸色。比如“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他很苦”、“中国股市遭遇当头一棒,某某日大跌将不可避免”……都特别肯定的口气。
  心理学家总说,过于自信有优越感的人,其实内心都自卑。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他们是真的觉得自己优越啊。当“上帝”的有两种人。有一些是不自知的,到岁数了,开始不收敛了,或者就那般见识,感觉自己无所不能。而有些人,不见得是真想指点别人,为了钱或其他什么,装呗。可见,在不少情况下,“上帝”还是受欢迎的,普罗大众希望有人给他们指点迷津,有了土壤,自然有生长。只是装的时间长了,容易自己当真,这就不好办了。
  常上网常看评论的人,每天遇见百十位“上帝”不新鲜,张嘴就骂祖宗三代的有,“一看标题就知道小编不是好鸟”的也有。我个人觉得,在各类以上帝视角看世界的人中,最可怕的是年轻人,真不是说他们轻狂不可爱,而是担心这种自以为是深入骨髓。人生还那么长,跟那些吹拍蒙吼的人学坏了,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夏艺文荐)
其他文献
环境工程   “小刘,你学的什么专业?”   “环境工程。”   “你去把卫生打扫下。”   “领导,请尊重我所学的专业……”   “那你给我说一下300万人口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设计占地多大,要用什么工艺,泵站要多少个,曝气多久,春夏秋冬分别需要水力停留多长时间才能保证脱氮除磷效果达到排放标准?”   “领导,扫完我再拖一下。”土木工程   “小王,听说你大学是学土木工程的?”  
众所周知,酸奶中含有益生菌。然而,事实上,除了酸奶,还能在很多地方看到益生菌的身影,比如巧克力、泡菜、婴儿配方奶粉,甚至洗手液。为了促进消化,服用益生菌补充剂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但是 9 月 6 日发表在 Cell 杂志上的两篇新研究却得出了一个和我们想法相悖的结论:益生菌对人体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益,甚至会干扰肠道原有的微生物。通过在人体肠道内部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人员发现部分人群的消化道会
山里人以前做生意少,就算买卖也不像是交易。  比如卖瓜论个,不管大小是一个价;卖羊论只,大一点小一点也不计较。卖柴则论步,把柴火码成大体上四四方方的垛子,然后以脚步丈量出一二三。至于脚步的长或短,柴垛的高或低,都是马马虎虎的。  牛马是比较昂贵的财产,计量不能太随意,因此买卖时需“拳牛比马”,以拳头或指头比量牛马的大小。但这是专业贩子的功夫,非一般人能胜任。  现在商品交换增多,山里人也大多会精打
在南美洲生活的四个月里,遇到许多在当地生活的中国人,十个有九个来自福建,剩下一个来自广东。九个福建人里,多半七个来自福清,两个来自莆田。  福清人大多开正统餐馆,在“淘金热”的年代,最早这批人去的是秘鲁,因为不会西班牙语而站在饭店门口喊“吃饭吃饭!”多年下来,秘鲁人就把这类廉价美味、效率极高、贴着奇怪山水图的中餐馆叫成了“chifa(吃飯的谐音)”,并传播到了整个南美洲。  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你会
1976年,我六岁,妈妈带我到浙江义乌农村看眼病。有一位病友,我叫他赵叔,经常带我去河边。周围没有人的时候,他总爱唱:“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呦,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呦。”是的,要在夜里没有人的时候偷偷地唱。那时候,唱情歌是犯法的、不道德的,可能他觉得有个听众好一些,所以叫上我这个小孩子旁听。当时我就觉得这才叫歌,比起“大海航行靠舵手”好听多了。后来他远在东北
宋朝的建立,标志着半个世纪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的结束和长达320年的两宋的开始,并且形成了与唐朝尚法有极大区别的崇尚意境的独特书法风格。唐时所有书体均已经完全出现甚至成熟,所以到了宋朝,书法家们只有兩个选择,一个是模仿、承袭唐人;一个是避开唐人的森严法度,寻求新的风格形式,由此开始了宋人求意而不拘法的尚意风格。苏轼即是这个时代敢于创新的代表,他主张“执笔无定法”,“我书造意本无法”,“书初无意于佳乃
“每個人都住在自己衣服里。”这句话是从张爱玲那里学来的,张爱玲的原话是:“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有一次,受邀担任一个级别较高演讲比赛的评委,七个评委都是四十岁往上的老男人。和评委们的老气横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个选手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清一色的美女——真的是美女,是那种能够把老男人的眼睛晃得扑闪扑闪的美女。我真为我们这些评委担心,都是美女,你们打分的手该如何把握,才能公正,才能不颤
前番太炎先生说现在青年的四种弱点,都是很可使我们反省的。他的意思是要我们少年人:  (一)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  (二)不要妄想凭借已成的势力;  (三)不要虚慕文明;  (四)不要好高骛远。  这四条都是消极的忠告。我现在且从积极一方面提出几个观念,和各位同志商酌。  少年中国的逻辑  逻辑即思想、辩论、办事的方法。一般中国人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一种正当的方法,因为方法缺乏,所以有下列的几种现象
很多朋友并不清楚毕业后的第一年,我究竟在做什么。在饭局上做自我介绍,只会用一句“在银行”一笔带过,至于具体职位,都含含糊糊地搪塞过去。很多人可能想,不就是当柜员吗,有什么可羞耻的。但人们不了解,柜员并不处在银行鄙视链的最低端,柜员还可以鄙视大堂,大堂还可以鄙视保安,而所有网点的员工还可以鄙视——电话客服。  银行客服中心办公楼是那种笔直高耸、黑灰色系、毫无特征的大楼,即便坐落在市中心,每天扯着嗓子
精神上的朋友宛因,和我的通讯里,曾一度提到死后,她说:“我只要一个白石的坟墓,四面矮矮的石阑,墓上一个十字架,再有一个仰天沉思的石像。……这墓要在山间幽静处,丛树阴中,有溪水徐流。你一日在世,有什么新开的花朵,替我放上一两束。其余的人,就不必到那里去。”  我看完这一段,立时觉得眼前涌现了一幅清幽的图画。但是我想来想去……宛因呵,你还未免太“人间化”了!  何如脚儿赤着,发儿松松地挽着,躯壳用缟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