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中的党史教育问题探析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f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众多学者专家对高校党建的研究不断深入,几乎是面面俱到,但党史教育仍然是高校党建的木桶短板。加强党史教育是对理论自信的贯彻,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真正地“从思想上入党”,从而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修复党史教育这块短板则需要从“补短板”“消缝隙”“紧铁箍”“强‘拎手’”四方面入手,从而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正能量引导,使高校党建更加完善。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校党建;短板效应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144-02
  习近平总书记曾着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由此,党史教育在高校党建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但不得不承认,党史教育在高校党建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鉴于此,笔者拟对高校党建中党史教育的短板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完善党史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党史教育在高校党建中的价值定位
  第一,党史教育是高校党建的“地基”。中共党史教育,指的是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创建及其发展的艰辛历史,对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行中共党史教育,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同样,搞好党史教育也是高校党建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进行党史教育,可以让广大师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客观认识历史,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紧跟党的步伐,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从高校党建的内容上分析,高校党建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个方面,党史教育属于思想建设的范畴。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思想入党”的建设性意见。所谓思想上入党,就是要求广大师生能从心底信仰中国共产党,服从党的领导,跟随党的步伐。所以,只有打好党史教育这个“地基”,让全体高校学生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思想和特色道路,才能真正服众,才能开始建造无坚不摧的高校党建这栋“大楼”,才能更好地完成上述五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第二,党史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把理想信念比喻成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众所周知,“钙”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常量元素,“缺钙”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心神不宁、常发虚汗等各种不健康的症状。那么,精神上缺了“钙”,也会产生诸多影响。大学就是半个社会,同时,也更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思想碰撞,因此,坚定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保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必须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寻找正确的方向,获得稳固的精神支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重温党的历史,重走党的革命道路,有助于今天的共产党人增强“四个”自信,披荆斩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共同努力。
  二、高校党建中党史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政策现状
  近几年来,高校党史教育工作受到了党中央以及各级领导单位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习总书记曾着重指出要把学习党史和国史作为一门必修课。另外,教育部也明文规定了一些相关课程的宣讲内容和学时安排。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课程一学年要开设32学时,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学年则需要开设96学时,这两门课程都被规定为高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有了课程要求,就要有相应的统一的教材。教育部组织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编写了全国高校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四本教材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而且每年都会定期修改,加入最新的内容,目前最新版都是2015年修订版。此外,2001年党中央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2011年党中央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修订重印了第一卷;同时,启动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编撰准备工作。
  (二)实践现状及问题
  第一,高校的党史教育有关课程设置。虽然各高校都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开设了上述公共必修课,也达到了课时要求,但是实际效果距离预期效果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比如,师资力量方面,部分高校缺乏专门研究中共党史的优秀教师,任课教师中一半以上都是哲学、历史学、思政等相关专业的教师,虽然这些专业有相通或者交叉的地方,但毕竟“术业有专攻”。曾有学者对当前大学生的党史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很多学生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党史课就是讲历史的,讲跟中国共产党发展有关的历史,当然这与授课老师的专业局限有一定关系,但是也说明部分高校的党史课程设置还是存在问题的,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完善。
  另外,部分高校还设置了跟党史有关的公共选修课,比如某一历史人物、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转折点等等。课程虽然开设了,但因为是选修课,自主选择性很强,学分又偏低,所以选课人数不足,最终导致课程不了了之,这种现象在理工类院校尤其显著。
  第二,高校学生与党史教育之间的碰撞情况。经有关学者调查得知,当前大学生群体对党史知识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其中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群体对党史教育的接触以及对党史知识的掌握要明显好于普通群众以及其他政治面貌群体,另外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示学习党史知识主要是为了应试而非兴趣使然。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定期都会有党课培训以及思想汇报,他们或被动或主动都会去了解党史知识,跟进党的步伐,坚持党的领导,而普通学生群众和其他政治面貌群体被动接受党史教育的机会只有必修课是最普及的;二是大多学生觉得党史相关课程枯燥乏味,而且多是一些“又大又空”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透彻,而且跟自己所学专业以及平时的生活甚至以后的就业都没有太大关系,但他们又不得不选择这种课程,所以部分学生没有特别重视相关课程,甚至很抵触,要么上课睡觉玩手机,要么直接逃课。综上,高校学生在接受党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主流推动不充分、被动接受困難的问题,以及在选择上应试性远大于思想性的问题。   第三,黨史教育的载体和途径有待完善。目前,据有关学者统计,党史教育的载体和途径大致有课堂讲授、影视传播、党校培训、红色旅游、文学作品、社团活动等几个类型。部分高校确实很重视党史教育的开展,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努力去加强大学生的党史教育,让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坚定理想信念。但是,也确实存在授课方式老旧、内容枯燥、吸引力不足等诸多不足之处,导致高校党史教育推进滞缓。尤其是影视传播方面,近年来个别影视作品为了收视率、迎合大众喜好,篡改历史,呈现出一种娱乐化、庸俗化的不良趋势。无论是剧本还是台词,漏洞百出,诸如“同志们,抗日战争已经第七个年头了,还有最后一年,大家一定不要放弃”“八百里之外,一枪干掉鬼子的机枪”等等,广大网友给这类影视作品起名“抗日神剧”。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如今却成了影视笑谈。据调查,近40%的大学生是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来了解党史知识的,而因为影视作品的不认真、不严肃导致许多大学生对党的历史缺乏正确认识,盲目崇洋媚外,长此以往,会对党和国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和破坏。
  三、短板效应视域下加强高校党史教育的具体措施
  “短板效应”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指木桶能盛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子决定的。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即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因此,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党建中的党史教育问题也必须重视“短板效应”,并以此为切入点,从而切实提高党史教育在高校党建中的实效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补短板。木桶能够盛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板子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子来决定的。所以,要提高党史教育在高校党建中的实效性,首先要强化党史教育,而强化党史教育的前提就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了解“中共党史教育”的内涵,结合当前国情,可知高校中搞好党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树立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不懈努力。有学者认为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在授课当中要坚持党史“姓”党、思想政治教育姓“马”的党性原则,用历史事实铿锵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充分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是消缝隙。一个木桶,如果木板之间有缝隙,那么即使木板再高,水也会从缝隙中慢慢渗出来,最终还是一个空桶。那么,在高校中党史教育受众面狭窄这一问题上,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来填补缝隙,比如,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浓厚的党史教育氛围。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继续坚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开设,同时要注意改变授课的方式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在多媒体、视频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进行创新式教学,尽可能地与同学们互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其次,可以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比如开展以学习党中央重要会议为主题的系列班会、以党和国家的重要活动为契机举办讨论会等,让非中共党员的学生群体也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此外还要扩大党史教育宣传的覆盖面,充分利用广播、教室以及寝室楼下的宣传栏、校园官网、图书馆前的LED屏等方式进行多渠道、全方位、无死角的大面积普及。总之就是要将党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高校学生生活中。
  当然,从宏观角度讲,对党史教育在高校党建中的“消缝隙”不仅仅是扩大受众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宣传到实施到反馈再到完善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紧密衔接、默契配合。各环节在大局意识领导下积极创新,这需要“容错机制”的配合才能更有效果。
  三是紧铁箍。短板补齐了,缝隙也消除了,但这并不是最结实的木桶,它还需要扎铁箍。如果没有铁箍,一旦木桶受到撞击,里面的水也会晃荡,木桶承受了里外两个不均衡的力,木板必然会发生松动,轻者是重新出现缝隙、渗漏,重者直接散架。那么,搞好党史教育,提高其在高校党建中的实效性,就要健全机制,完善党史学科体系建设。当前,部分高校对党史学科的建设认识不足,在教学工作中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导致高校党史学科发展不平衡,因此完善中共党史这一学科的建设迫在眉睫。首先,要构建一套以校级党组织为主导,各二级院党组织、宣传部门、党史研究室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形成常态化,打造一个高校党史教育齐抓共管的阳光局面。另外,可以尝试将党史学科作为各高校的基础必备学科,而在文科型高校中发展为重点学科,打造精品课程。
  四是强“拎手”。已经盛满水的木桶能否用得更久,能否把水带到更远的地方,还要依靠结实的拎手。党史教育的强“拎手”关键在于师资队伍。正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的:“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首先,各高校应注重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加大财政支持,积极引进人才,并定期组织各大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会或教师交换互访,分享教学经验,讨论最前沿的党史教育问题,以便更深入更有效地开展党史教育,为高校党建打好“地基”;其次,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授课主体作用,在保持党性、坚守原则的基础上给予教师畅所欲言的自由,充分发挥“容错机制”的创新效能;最后,任课教师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课程的生动性、时代性,将生活带入理论,将社会带入课堂,同时可以采取“产婆术”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授课引导作用。
  当然,除了优秀丰厚的师资力量,各高校还可以邀请党史权威专家、革命军人、社会各界基层优秀党员等参与党史教育教学,向高校学生传递正确的党史知识。关于影视、文学作品方面,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严肃整顿,将文化市场引向规范化发展轨道,向受教育群体灌输正确的党史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张雪,等.以习近平系列讲话为统领做好高校党史教育工作[J].科教文汇,2016(10):133-134.
  [4]肖胜龙,等.当代大学生党史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23-125.
  [5]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新华网,(2014-
  12-29)[2017-08-1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29/c_1113818177.htm.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建立健全政府向第三方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将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让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这是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方向。哈尔滨市应加强统筹引导,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协调机制;完善对接机制,畅通购买服务渠道;实施绩效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监管体系。  关键词:第三方;社会组织;政府管理;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墨家在历史上昙花一现,法家助秦国成就霸业,二者政治命运截然不同。其原因在于以对人性的不同考察为逻辑起点,墨法两家提出不同救世之策。但墨家偏空想,法家偏务实。墨家的空想性表现在其兼爱及以此为基础的非攻和节用等;法家的务实性则表现在注重强兵、兴农等,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昭示不同结局。  关键词:墨家;法家;政治命运;人性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
期刊
摘 要:作为我国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管理者与政策执行的实践者,村级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联系农村与农民的纽带,在我国基层政权组织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村级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是促进村干部不断发展的措施。中共在抗战时期就针对干部教育培养提出了干部训练政策并实施。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区为适应当时的革命形势与革命任务的需要,继续加强对本区内村级党员干部的训练,完善训练机制。这为继续开展革命,培养和发展了干部队
期刊
摘 要:游戲能使儿童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同时也有助于儿童智力的提高。随着现代城市化浪潮的继续推进,作为弱势群体之一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被不断地压缩和排挤,因此现代城市儿童游园的建设迫在眉睫。针对我国现代城市儿童游园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梳理国外建设儿童游园经验的基础之上,选取榆次类似儿童游园的小规模儿童游戏场所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分析,对榆次的儿童游园建设进行了绩效分析,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刻揭示,蕴含着对生态与人性的反思。生态认知、生态意志、生态审美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位”灵魂,即“真善美”这三位形成的一体就是生态文明,其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广泛的基础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认知;生态意志;生态审美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059-02 
期刊
摘 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其分工理论的全过程之中。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主要从资本生产逻辑的角度出发探求资本主义运行规律,分别从社会内部分工和生产机构内部分工两个层面考察人的发展状况,揭示了分工对人的影响,并具体指明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究《资本论》中的分工理论,对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经济,重申“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分工;《资本论》;
期刊
摘 要:本土化慕课的实行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这种环境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着以下挑战:从科技条件说,需要专业化、复杂化的系统技术;从改革重点说,课堂教学要进行混合模式教学;从难点来说,如何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制度保障来说,高校的规范要进行调整;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技能要提高。可从这五个方面寻求相应对策,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土化慕课;挑战;对
期刊
本文着重讨论曹操霸府中世族儒门和庶族新官僚的关系。以往学术界关于曹操用人政策的成果颇丰。田余庆在《秦汉魏晋史探微》中指出曹操“德业内举”的关键在于他对世家大族这一阶层的清醒认识,他在代汉之路上打击世家大族,但最后却向世家大族回归;朱子彦在《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中对曹操的“唯才是举”提出质疑,认为“曹操的政策是典型的帝王权术”,他“拒谏饰非,轻慢贤士;嫉才害能,剪除功臣”;同时也指出曹操政权中汝颖集
期刊
摘 要:“以文化人”就是用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浸润人、培养人、教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谈到“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他的“以文化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文化观,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文化人”有利于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其具体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一是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也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价值共识。二是注重教育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
期刊
摘 要:文化自觉是民间艺术的应有追求,但在文化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撞击下,造成了民间艺术文化自觉的当下缺失,文化价值遭受认同危机,文化生态遭消解危机,技艺传承遭断流危机,民间艺术要走出危机必须在文化自觉中寻找突破。本文以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和硇州岛民间艺术为例,以文化自觉为分析视角,来探讨当下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觉;民间艺术;重塑;传承;东海岛;硇州岛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