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出血性汗疱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y11011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报告了1例81岁寡妇于双足跖发生小疱,继而波及躯干和四肢。根据临床表现、组织学检查和免疫荧光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BP),给予口服60mg/d强的松龙,获得皮损缓解。复发时,小水疱以双足跖为主。皮肤科检查:于足跖面见许多大小不一的水疱,部分为出血性,手掌亦见少数损害,右前臂有单一红斑,其他皮肤及粘膜无异常。

其他文献
此文系西柏林自由大学Steglitz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CE Orfanos教授来华访问时所作的学术报告。他结合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干扰素抗肿瘤作用的进展,内容较新,特译成中文,供读者学习参考。
石蜡切片的核仁组成区(NORs)染色是最近才用于组织病理学的新方法.NORs是位于具有核糖体RNA基因的细胞核内的DNA袢.而嗜银技术则能使NORs相关蛋白着色.业已证实,NORs的数目多少可以反映出核和细胞的活性.
期刊
作者对红斑性肢痛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原发性或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的红斑性肢痛病是由血小板介导的小动脉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所致。
作者报告1例组织学特征示原发性鳞癌,但据全面临床病理分析考虑为亲表皮性转移性鳞癌的患者,男,64岁.1983年患阴茎鳞癌,同时发现右下肢水肿及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组织病理证实为基底样鳞癌.1985年因右下肢发生多发性溃疡再次入院.溃疡活检显示鳞癌.肿瘤由小基底样鳞状细胞组成,呈索状和不规则巢状.
期刊
本文作者将到大学保健科每年常规进行妇科检查的479名、年龄18~25、性活跃、非行经期妇女列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盆腔检查。研究对象中大约1/4有少量分泌物和轻微刺激症状。
过去几年间,传染性梅毒[一期及(或)二期梅毒]与艾滋病同时发生者不断增多.传染性梅毒特别常见于容易感染艾滋病的城市男性同性恋者和异性恋滥用毒品的人群,这不仅具有流行病学意义,也给临床带来以下三个问题.
先天性脂质代谢异常的皮肤表现可以是诊断这类疾病的主要线索。大多数患者皮肤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如黄斑瘤、黄瘤、血管角化瘤,但通过这些皮肤表现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一组代谢性疾病的认识。本文重点讨论先天性脂质代谢异常及其特殊的皮肤表现。脂质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全身或局部脂质的代谢和储存发生障碍造成的。在这类疾病中,已经认识其皮肤病理学的有: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脑腱黄瘤病、谷甾醇血症和溶酶体脂质储存性疾病。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正确组织学诊断是重要的。以往应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在鉴别不能确定的肿瘤团块是否来源于黑素细胞有意义。然而不能区别良性与恶性的黑素细胞皮损。应用Ag NOR技术区别恶性黑素瘤与良性黑素细胞痣是一种可选用的方法。
本文报道了20例可疑或确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前后,用抽吸水泡技术测定表皮衍生的胸腺细胞活化因子(ETAF/IL-1)活性、表皮淋巴细胞趋化因子(ELCF)活性和混合皮肤淋巴细胞反应(MSLR)的结果。
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由于过量的卟啉不能由尿排出或经血液透析有效地清除,而诱发迟发性皮肤卟啉症(PCT)。患者血浆卟啉浓度及皮肤光敏感性要比其他原因引起的PCT明显高。此种病人常规静脉放血治疗或小剂量氯喹疗法均不很适用,故治疗上常感困难。本文报道1例应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获得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