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fe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对京津地区PM2.5质量浓度长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有更深入地研究,本论文基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站点和天津武清野外大气观测站点的观测实验,详细阐述了两地区对PM2.5质量浓度的监测方法,对两地区所用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工作进行了全面地描述,并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作了系统的介绍。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站点观测得到的2007年8月-2014年7月PM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这期间北京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来源。研究发现,北京地区近几年的PM2.5质量浓度年均值呈下降趋势,但超标倍数严重,仍然处在较高的浓度水平。PM2.5质量浓度由高到低的季节次序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11.6μg/m3、94.8μg/m3、77.2μg/m3、70.5μg/m3,近几年冬季PM2.5质量浓度平均值呈逐渐增加迹象,这可能受到京津冀地区整体的影响。在PM2.5质量浓度月际变化特征中,11月份的平均浓度最高,为125.3μg/m3,7月份的平均浓度最低,为76.4μg/m3。PM2.5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周末效应”和“假日效应”,并且早高峰从2012年开始变得平缓,这可能受到北京地区对机动车不断提高的燃油和排放标准的影响。对轨迹聚类结果分析发现,源自华北平原南部与内蒙古西部的两类轨迹占比较大,气流中PM2.5质量浓度较高。对北京地区持续重污染天气过程及特殊时段的空气污染特征研究发现,各类重污染过程呈逐年下降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变化特征。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污染应急控制措施,可使区域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依据天津武清观测站点2011年8月-2014年7月的PM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这期间武清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来源,并与同时段北京地区的PM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地区在PM2.5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上较为一致,但在某些重污染过程时段存在一定差异。冬季两地区在PM2.5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两地区在冬季出现不同的重污染过程导致。两地区在早高峰时段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武清地区实行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的时间晚于北京地区造成的。对武清地区的轨迹聚类结果分析发现,源自山西东部,途径河北西南部的气流占比较大,其PM2.5质量浓度平均值最大;而源自山东东南部,途径天津南部的气流占比最大,但其PM2.5质量浓度平均值不是很高。
其他文献
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体污染物具有无选择性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去除水体有机污染物极具应用前景的绿色治理办法。为解决悬浮态纳米TiO2粒径小、回收利用难、
g-C3N4作为一种非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催化剂,自2009年首次被发现其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催化产氢性能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g-C3N4具有类石墨的片层结构,但通过高温缩聚制备的块体
目的:探讨外放疗联合个体化导板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无法手术的头颈部鳞癌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7例因全身系统疾病而无法手术的头颈部鳞癌患者进行常规分割放
台风北移变性并入东北冷涡是造成东北地区夏季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其中的热动力结构变化特征及其物理机制尚不清晰。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资
利用18年带通滤波的卫星高度计资料,通过引入黑潮延伸体中尺度涡能量(EKE)的面积指数,分析了黑潮延伸体中尺度涡EKE的强度和位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使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
基于1959~2013年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以及10.7 cm(2800 MHz)太阳射电通量资料,本文分析了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气候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大气环
运用实况自动站、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和数值模拟资料,对2009年7月24日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锋面南侧的暖区弱降水环境内,近地面的风场会有扰动涡旋出现,
采用NCEP/NCAR和ERA-40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冬季垂直尺度上北太平洋风暴轴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北太平风暴轴垂直结构具有显著年际变化特征。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垂直结构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了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尤其在科技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建筑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随之而来的建筑工艺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已经证明是减缓大气CO2排放的有效手段。在CO2注入地下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地球化学反应和CO2-水-岩相互作用。这些作用过程会影响CO2封存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