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10月发现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的多只大熊猫体表面部、大腿外侧等处出现黄色、团状赘生物,致使患病熊猫出现搔痒、烦燥不安、食欲减退、脱毛等症状。刚出生一月多的雌性双胞胎熊猫幼仔也同时出现类似症状。工作人员刮取该赘生物浸泡于无水酒精中送检。经过显微镜观测,成虫镜下形态特征如下: 虫体呈卵圆形,似西瓜籽,体呈黄褐色。大小平均为329.00±23.62×224.33±15.03μm,♀>♂(照片,见封4)。头部腭体短小,螯肢呈钳形。躯体不分节,有线纹,并具有硬化的板。体周有刚毛。雄性成虫腹面可见胸板和腹板,雌性成虫腹面可见胸板、腹板及生殖板,生殖孔位于生殖板上,呈横的或倒“U”字型。足4对,雌虫第4对足较小,第3对足较大,末端有一长分岔毛。雄虫第4对足退化,第3对足长而巨大,末端有一长毛不分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