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这个诘问,成了引用最多的著名问题之一。学校要培养出杰出人才,显然是离不开教育创新的,职业学校尤其如此。南京市鼓楼中等专业学校以生为本,创新立校,在思想、课程、文化等方面创新,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三创”型人才。
创新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教育的功利性较为凸显,教育的滞后性较为突出,教育的浮躁性较为严重。在当前诸多校长教育使命的角色逐步淡化的情况下,校长到底该怎样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功利浮躁的社会中,校长该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办教育?创新很难,但肩负着重要育人使命的校长,却必须前行,且来不得半点犹豫。学校创新不是“赶时髦”,必须“以生为本”,校长必须在脚踏实地中前行,在回归教育本原中创新。
思想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
校长要进行管理创新,必须具备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必须具备战略思维。校长只有进行教育思想的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发展的脉络,按教育规律办学。
为了改变当前职业教育教育目标上存在的偏差,学校提出了“以生为本,大力提高学生创新发展力”的口号,主张“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学校应该是一名好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应该是一名好员工,走向社会以后应该是一名好公民”,认为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不仅仅是普通的工人。从全面发展的理念出发,用“人格健全,德高技精,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统领学校全部工作,既保证了办学特色,又注入教育新元素,同时,实现了学校新的发展。
课程创新是学校创新的核心
在办学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创新,最终都要体现在课程上,表现到课堂中。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程创新应成为校长创新的一个重要支点。
校长应该做课程创新的设计师和建构者。课程创新在教育创新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集中体现校长教育创新理念和实施策略的载体。学校以“学分制”、“选课制”为抓手,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变革之路。组建专门的教学研究队伍,编制了适合学生的项目课程,在部分专业课中实施学科对开,学分替代。从学生礼仪表现、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文化创新是校长创新的极致
不管是教育思想创新,还是课程创新,实际上都是校长创新的切入点和抓手。如果校长能够对学校文化进行创新,使学校成为能够激发师生创新的“文化场”,那校长的创新就可以说明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要做到这一点,应该着力营造出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的学校文化。为学生提供自主舞台,努力培植学生想法生长的土壤,并通过学分管理推动学生在社团组织里自主发展。同时,请大师、专家进校园,让学生在面对面交流中受到激励与启发。
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应通过构建政策机制,培育学生自由呼吸的土壤。为此,学校以人生规划与职业规划为主线,帮助学生明确自我成长目标,启发学生内在动力,提高课程选择的自觉性和科学性,等等。而这些用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做法,逐步形成了一个可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文化场”。
创新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教育的功利性较为凸显,教育的滞后性较为突出,教育的浮躁性较为严重。在当前诸多校长教育使命的角色逐步淡化的情况下,校长到底该怎样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功利浮躁的社会中,校长该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办教育?创新很难,但肩负着重要育人使命的校长,却必须前行,且来不得半点犹豫。学校创新不是“赶时髦”,必须“以生为本”,校长必须在脚踏实地中前行,在回归教育本原中创新。
思想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
校长要进行管理创新,必须具备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必须具备战略思维。校长只有进行教育思想的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发展的脉络,按教育规律办学。
为了改变当前职业教育教育目标上存在的偏差,学校提出了“以生为本,大力提高学生创新发展力”的口号,主张“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学校应该是一名好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应该是一名好员工,走向社会以后应该是一名好公民”,认为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不仅仅是普通的工人。从全面发展的理念出发,用“人格健全,德高技精,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统领学校全部工作,既保证了办学特色,又注入教育新元素,同时,实现了学校新的发展。
课程创新是学校创新的核心
在办学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创新,最终都要体现在课程上,表现到课堂中。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程创新应成为校长创新的一个重要支点。
校长应该做课程创新的设计师和建构者。课程创新在教育创新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集中体现校长教育创新理念和实施策略的载体。学校以“学分制”、“选课制”为抓手,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变革之路。组建专门的教学研究队伍,编制了适合学生的项目课程,在部分专业课中实施学科对开,学分替代。从学生礼仪表现、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文化创新是校长创新的极致
不管是教育思想创新,还是课程创新,实际上都是校长创新的切入点和抓手。如果校长能够对学校文化进行创新,使学校成为能够激发师生创新的“文化场”,那校长的创新就可以说明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要做到这一点,应该着力营造出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的学校文化。为学生提供自主舞台,努力培植学生想法生长的土壤,并通过学分管理推动学生在社团组织里自主发展。同时,请大师、专家进校园,让学生在面对面交流中受到激励与启发。
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应通过构建政策机制,培育学生自由呼吸的土壤。为此,学校以人生规划与职业规划为主线,帮助学生明确自我成长目标,启发学生内在动力,提高课程选择的自觉性和科学性,等等。而这些用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做法,逐步形成了一个可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文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