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网络研修品牌建设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kiso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教研”是新时代教科研工作的生长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研的深度融合,让“将教科研送到每一位基层教师身边”的美好愿景成为可能。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语文学科组从“以人为本”的高站位,本着“共建·共享·共成长”的原则,积极打造“每周话题”网络教研活动品牌,发挥其对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服务”与“引领”作用,促进基层教师在课改中更好地胜任工作,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每周话题”;以人为本;网络研修;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21/24-0083-03
  从2014年开始,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语文学科组就开始了“互联网与学科教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单位已经构建起了“常态即时研讨+每周话题研讨+月主题研修+特别主题研修”的立体化网络研修体系。“每周话题”研讨从2014年5月至今,共进行了204个话题的研讨,形成了51万多字的“每周话题研讨文字纪实”。
  一、美好的教育愿景让“每周话题”应运而生
  (一)课程改革倒逼教研工作进行变革
  无论是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一标多本”新教材格局的出现,还是课堂教学的千变万化、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构建,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改革深刻影响着学科教学活动。广大基层教师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培训与引领,他们遇到的诸多问题也需要得到及时指导与解决,而当时不少区域教研部门的工作则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也迫切需要进行变革。
  “曲高和寡”“锦上添花”的“精英教研”需要改变。2014年,诸多教研活动的开展均以“实验小学”之类的窗口学校为中心。对于优秀的典型的学校和教师来说,教研活动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而更多的基层教师需要的则是“雪中送炭”;从教研活动的内容来看,正因为其面向的主体是骨干教师,很多教研活动也就沦为“精英教研”,存在着不接地气的问题。这样的区域教研是“曲高和寡”的,对广大基层教师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
  “重在评优”、形式单一的线下教研活动需要改变。彼时的教研活动大多还沉浸在“重评优少探讨”的思路中,“优质课评比”“优秀教学设计(教案)评比”“教师基本功比赛”可以说是教研活动的“老三样儿”;教研活动以现场活动为主要形式,但能够参加现场教研的教师却屈指可数,而且举办这样的教研活动要花费不少时间和财力。覆盖面小、辐射面小、教师受益少,这是传统教研不争的现状与事实。
  低层次的学术研讨活动需要提升。在常态教研活动中,“课例研讨”最为普遍,而课例研讨往往又是以“二分法”(分析课例的优点和缺点)和“三段式”为常见状态。所谓的研讨也往往是泛泛而谈,很少能够聚焦课改中的“真问题”,这种状况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刚需。
  (二)“以人为本”的美好愿景促使教研工作开拓创新
  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在新形势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要求教研部门将阵地前移,重心下移,合理地开发和配置优质教研资源,缩小城乡教师差距,将基层教师的发展问题作为根本性的问题去解决。
  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不久,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语文学科组就在全市提出了“共享语文每一天”的教育理想,寻求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语文”的美好境界。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内,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又相继提出了“让每一位教师在团队中成长”和“把教科研送到每一位基层教师身边”的美好愿景。为实现上述目标,学科教研工作需要发生质的转变。
  (三)“互联网+教研”让美好教研愿景的实现成为可能
  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建设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即“三通两平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教研工作也不能置身事外。正如2016年河北省教育厅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工作的转型升级;建立区域网络教研和教学资源平台;创新方式,提高教学研究服务水平;搭建优质资源平台,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
  地市级教育科研部门肩负着传播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推动新课程改革、服务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大责任。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为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2014年5月,沧州市小学语文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建立“沧州语文人学术团队QQ群”,基层学校的普通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随时进行交流和研讨。2015年11月,以全市小学校长和主任为主体的网络研修平臺“沧州小学教学管理者QQ群”建立起来,基层学校的校长、主任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随时将教师遇到的教学问题提出来进行交流。这样,直抵基层学校和教师的网络研讨平台就建立起来了。
  二、“服务”与“引领”让“每周话题”魅力永恒
  对于基层学校和教师来说,区域教研部门应该发挥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两个层面,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服务”和“引领”。“服务”解决的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引领”解决的则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中“会遇到”和“该解决”的问题。两者的有机结合,则使基层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更好地胜任工作,也更有职业发展的潜能。
  通过网络研讨平台,教师既可解决如何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语文课上应培养哪些习惯、消灭错别字集结令、古诗教学的基本方法、探秘语文学习的好方法等语文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又能解决例如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享受语文”大家谈、谈谈“语文”与“生活”、谈谈语文课的“语文味”、“有效备课”大家谈、怎样变“问题”为“话题”等。通过对上述实际问题和基本问题的解决,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极大提升。   三、“共建·共享·共成长”让“每周话题”行以致远
  在打造“每周话题”这一地市级小学语文学科网络研修活动品牌时,我们强调凸显“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共建·共享·共成长”的原则加以推进,使“每周话题”坚持长达六年之久,被广大基层教师认可。
  (一)强化过程化管理的“一岗三配”责任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探索实施了“一岗三配”的岗位责任制,即“每周话题”这个栏目确定了“栏目主持人”和“研讨文字纪实”两个岗位。“栏目主持人”负责“话题的确定”“话题的发布”“研讨的发动”“研讨的推进”等;“研讨文字纪实”则专门负责收集学术群内围绕“本周话题”的研讨内容,并在该周研讨结束后整理成文字纪实。
  为保障研讨活动的顺利开展,课题组在每个岗位都安排了三名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值守,加之有一层级管理员的常态化监管,如此一来,促使这一品牌活动坚持下来。另外,便捷合理的过程化管理也很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每周话题”的序号编制方法,制作了发布“每周话题”的PPT模板,制作了每周话题研讨文字纪实模板。这样,每一周都会形成一个文字纪实,每年都会形成一本研讨文字纪实文集。
  (二)屡试不爽的“招募令”与“征集令”
  “每周话题”如何确定,不同的做法会体现出实施者不同的思维角度。我们在确定“每周话题”时,采取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QQ群中不定期发布“招募令”和“征集令”的方式,向基层教师征集话题。“自下而上”可以确保“每周话题”能够满足基层教师的需求,是他们需要解决的“想研究的真问题”,也可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积极性参与研讨,这体现了“服务性”;“自上而下”则是学科教研员根据课改发展和教师发展方向确定的“该研究的前瞻性问题”,这体现了“引领性”。如“什么样的课是真正的好课”就反映了课改过程中基层教师的困惑与迷茫;“备课中如何体现‘以学定教’”“如何让语文课具有‘生长感’”则体现了教研员对基层教师的方向性引领。
  (三)“捻针尖”和“长本事”的双重功效
  “每周话题”研讨这个品牌活动催生了200多项每周话题,这些话题已经被编辑成册,形成了50多万字的“每周话题研讨文字纪实”文集,这只是外显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每周话题”的研讨充分发挥了网络研修的技术优势和“沧州市语文人”学术团队的优势,由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引领着众多的基层教师稳扎稳打、步步为赢,聚焦并集思广益地解决了数量可观的兼具“服务性”和“引领性”的问题,这个功效如果用中医治疗的“捻针尖”来比喻非常恰当。
  在研讨的过程中,主持人和一些骨干教师在发挥引领作用的过程中得到了历练,参加研讨的基层教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見闻、展示了自我,教师们在参与“每周话题”研讨的过程中实现了专业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学校、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正在逐渐发生改变。但目前,政府和学校之间仍存在着一系列权责不清的问题。学校办学自主权缺失、安全管理等责任过大,而政府的教育职能行使既存在不到位,也存在越界的现象,且行使方式多以监督命令为主,缺乏服务理念。鉴于此,依法治教势在必行,政府需要进一步树立服务者的观念,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办学生态,利用社会第三方的监督和评估功能,改善政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吹响了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在此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教育教学需要在掌握总体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教育实际工作,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还要秉承团队合作精神,用理性的心态对待新课改。  关键词:西部地区课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7-0035-03
期刊
摘 要:在河北省红色研学旅行尚处于起步阶段之时,学校教育需结合红色文化在教育功能、景观利用、区域联合、课程融合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此同时,还需注重红色研学旅行的针对性、实效性、区域性、综合性,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想认识。  关键词: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学生思想;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424.28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防疫网课期为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拓展教育视野,提升研究意识,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了“深度学习与合作学习”网上培训,通过两讲“合作学习”,梳理了“合作学习”的实践经历,以利于在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大胆使用、深入推进。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21/24-0052-02  一、前言  华北油田第
期刊
摘 要:为提升新入职教师的适应能力,加速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主管部门需从区域教师现状出发,建构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新入职教师研训课程。在研训过程中,应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准确定位新入职教师的研训课程,并设置基于教师需求的课程模块,使教师在研训过程中,了解教师职业责任、明确教育发展趋势、增长教育教学经验。  关键词:教师研训;课程定位;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论的历史沿革贯穿于整个语文学科的发展过程,是一门多学科交融并不断动态发展着的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无论是对职前语文教师培养、职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还是语文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作用。从当代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的相关考据出发,对其发展历程与特征进行分阶段叙述,并结合语文教育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真正使语文教学论更好地为建立更完善更公正的文化、教育乃至社会体系提供理论与
期刊
摘 要: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危机。它的突然出现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审视这场危机时,我们会突然警醒:当代青少年是否具备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和从容应对危机的能力呢?学校是否形成了完备的危机教育体系呢?可见,危机教育应当成为当前学校德育高度关注的议题。从面对危机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技能入手,研究和探讨学校如何开展危机教育,以切实推进教育实践。  关键词:危机意识;应对
期刊
摘 要: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一项重大改革,河北省决定从2021年开始实行“3+1+2”模式的新高考。通过对河北省13所省属重点骨干大学选科要求梳理分析发现,院校招生专业均体现各自办学特色且覆盖面广泛,能够满足考生报考基本需求。物理作为首选科目已成为专业填报的关键学科,再选科目要求较为宽松、合理,选择化学和思想政治学科可扩大填报专业范围,以历史为首选的科目组合仅在4个学科门类上表现突出。建议考生要
期刊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把学科课堂作为生涯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是非常必要的。立足学科课堂渗透生涯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适切性原则、无痕迹原则、两条线原则、不干扰原则、系统性原则,是生涯渗透教育需要遵循的五原则。导入环节、情景设计环节、思维拓展环节、总结提升环节、课下实践性作业、课上课下的评价反馈环节都可成为生涯学科渗透的切入点。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学科渗透课;校本
期刊
摘 要:学前儿童数学核心经验是儿童在这一年龄发展阶段中可以获得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数学概念和能力。以幼儿“数运算”为例,教师应掌握三个方面的核心经验要点:给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能使集合变大(组合),而拿走一些物体则使集合变小(分解);可根据数量的属性来进行集合比较,并能根据多、少、相等来进行排序;一定数量的物体(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体。从情境故事数学化,给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