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多元化解读的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能力的大小决定语文学习成果的好坏。初中学生人生阅历不足,认知能力有限,思维广度不够,不能正确深刻地解读文本的精神内涵,无法汲取文本精华的思想精髓,甚至可能误解文本用意。因此,教师给学生以正确引导,采用多元化文本解读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文本多元化解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在历史背景下解读文本
  历史人物故事在语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学生对相关的历史背景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就不可能完全领会文章内容,甚至会造成时代性的误解。比如,“炙手可热”一词,现在的人们通常会说:“某职位炙手可热,引来那么多的应聘者”“某产品炙手可热,被顾客一抢而光”等等。在这里,“炙手可热”经常被认为是“热门”“抢手”和竞争激烈的意思,这就是由于不了解历史背景造成的对典故的误解误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有关文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就这个典故而言,“炙手可热”最早出现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唐玄宗在在执政后期,荒淫奢侈,无心治理朝政,整天与杨贵妃纵情享乐,并任命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为宰相。一时间,杨家兄弟权倾朝野。公元753年,楊贵妃在曲江踏春游宴,场面极尽铺张奢华。于是,忧国忧民的诗人发出了“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的感慨,以此来讽刺杨家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正所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在解读文本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背景就好比给了学生打开文本的钥匙。一篇文章蕴涵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思想观念、特定时代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只有了解作者、了解创作的社会背景才能有批判、有选择的解读文本。中华历史泱泱五千年,教师在介绍历史背景的时候不能侃侃而谈,忘了解读文本的本意。文本背景的解说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教师要对历史背景的介绍进行筛选,旨在通过核心的历史背景使学生积累文学常识,读懂文章主旨,提高讲课效率。在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应用“历史背景”这一有效策略。
  二、创设情境解读文本
  在初中语文多元化文本解读中,创设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创设情境解读文本就是创设文章内容的相关情境,学生通过在情境中的真实感受揣摩和思考文章的用意,学习文学知识。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进学生结合情境对文本进行理性的思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设情境解读文本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文章,让学生顺其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情境解读文本的优点就是一边在情境中引入文本,一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在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相关文章的图片、视频、文字做成幻灯片、VCR等进行播放,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情境中感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也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和谜语引出文本,通过叙述故事和谜语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思考。第二,在情境中促进情感共鸣,使学生因文本内容而动情,因动情而真切地解读文本的内涵。初中语文文本蕴含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凝聚着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在具体情境中解读文本,教师要善于情景交融,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生动的真情实感中解读文本。例如在讲《背影》一课时,教师要构思讲课的语言,尽量描述出文中父子隔着车窗那种默默的深情,通过朗读和讲解,让父爱在课堂回荡,引导学生由情入境,深刻感受作者的情感。第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体验到作者情感的时候,教师应该从文本中引申出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学到的感情表达到现实生活中,将体验到的感觉化为知识和语言,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三、立足生活经验解读文本
  立足生活经验解读文本教学是初中语文多元化文本解读教学策略之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想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去理解、体验、感悟、思考文本中的内容。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童年趣事,然而当今大部分在都市中生活的学生不常能看到鸟语花香、古色古香的书屋净地,那么可以带领学生到类似的场所中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在学生置身于菜园一草一木的体验中,引导出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让学生想象到作者一个人玩耍的场景,感受作者在百草园中的乐趣,在亲身的经历中,将文本融入生活场景,将文本思想抒发于生活。
  作为语文教学之根,文本解读这一步走好了,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语文教学才能“诗意地栖居”,才能充满语文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这样也才能让人文之光照亮学生成长的心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文本解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质疑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高中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中语文课内知识迁移和延伸的指南,是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媒介,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肥沃土壤,是教师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纽带与支撑。所以我们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效的运用《读本》。基于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借用“提示·引导·参考”栏目,有效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读本在每一篇文章的开头都设有“提示·引导·参
正当我们迎接母校百年华诞的前夕,欣悉成立心理学院并举行《朱智贤教授全集》首发式,这不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喜事,而且也是全国心理学界的大喜事。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吉林省心
在初中语文课文中,隐藏大量的核心素养教学知识,只有教师深层发掘这些内容,并设计与之相符的教学方案,才有助于培育和优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但可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累积语言知识、优化语言应用技能,并构建正确的学习习惯,以此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以语文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部编版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很多激励性的文章,教师在引导
研究选取重庆市内 13 所高职院校, 通过辅导员访谈、 学生访谈、网站搜索的方式了解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隐私侵犯的问题, 并针对侵犯形式提出完善大学生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内
<正> 认知风格指知觉、记忆和思维模式上的个体差异。(Kogan 1971)即指人们在理解、储存、转换和利用信息方式上形成的差别。认知风格只同认知的方式和形式有关,它不同于特殊
幼儿园混龄区域联动是一种新型的活动方式,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联合活动。这种活动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各自的需求,还可以推动幼儿个性化的发展。本文旨在对幼儿园混
首届全国省会城市(直辖市)初中语文微课现场教学大赛已经落下帷幕。经过两天共40节微课的赛教、观摩和学习,相信各位老师收获良多。微课,对我们很多老师来说,还是新的东西,需要
【评析样本】刘丽丽.《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小学生深度学习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5)。帅巍巍.《基于SOLO评价理论的现代阅读思维提升策略》,《中学语文》,2
摘 要:数学学科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具有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与阅读,养成遇到问题多思考、善于与其他人合作的好习惯,并从生活入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更有效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习惯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
2017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将古诗文集中为两单元,其中首次以“唐诗”为分类,选取了初唐至中唐五首唐人律诗,集合为一课,五律七律兼而有之。“旨在更有针对性地使学生获得三个方面的素养提升:其一,了解诗歌的章法结构。其二,借助诗歌的品析,增强学生的语感。其三,从美好的情境,美好的情感获得审美鉴赏力的提升和情感的熏陶。”  八年级的学生对唐诗有一定的积累,背诵能力增强,其语言、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感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