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赣南采茶戏中的插科打诨艺术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fan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菜篮戏”,是赣南客家艺苑的奇葩,其语言极其丰富,可塑性强,风格特色十分鲜明。戏曲里逗观众发笑的各种穿插叫插科打诨,具有独特的戏剧功能和美学旨趣,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南采茶戏的插科打诨艺术为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插科打诨;方式
  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就是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菜篮戏”,是赣南客家艺苑的奇葩。源于江西赣州安远县九龙山的采茶戏,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广大客家地区如江西、广东、广西、湖北等地区广为流传,甚至远播到了广西桂南一带,所以,在2006年赣南采茶戏和桂南采茶戏一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赣南采茶戏特点鲜明:大都反映的是手工业者、农民、小商小贩等市井小民生活的小戏;人物没有具体姓名,统称小妹、大嫂、豆腐佬、大娘、二姐姐等;剧情来几乎都涉及做生意等买卖行为,如《卖花样》《走四川》《卖杂货》《下南京》等;从表演上看,赣南采茶戏有“三脚成班,两小当家”之说,一般只有两小旦、一小丑两行;音乐上的特点有“三腔一调”等四种,唱得多是船灯调、花鼓调和采茶小调;表演动作上的特点是,演员常在音乐伴奏下,灵巧地运用单水袖、扇子花、矮子步及模仿动物形象等动作,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
  赣南采茶戏的语言极其丰富,简称为“三腔一调”。根据其调式、弦路和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四大类。赣南采茶戏的主要声腔是茶腔,特点为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活泼、明快,极具田园气息,如“斑鸠调”“打鞋底”“牡丹调”“上山调”等;赣南采茶戏的重要声腔是灯腔,特点为旋律起高亢、热烈,一张一弛,戏味浓厚;路腔体现采了茶戏载歌载舞的艺术特色,它诙谐风趣,轻松活泼;杂调在采茶戏音乐中不是主腔,只是在采茶戏中穿插使用,点缀情趣,起到非常奇特的艺术效果。此外,在采茶戏中衬词均得到广泛运用,譬如上山、进坑用“哟喂”,出门赶路用“哪嗬嗨”,男女对花用“扯当扯”,做鞋、绣花用“哎嗨哟”。所有唱腔都离不开衬词,常常还有“唱词不够衬词凑”的现象。念白和演唱皆用客家方言和赣州官话。
  在赣南采茶戏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插科打诨。戏曲里逗观众发笑的各种穿插称为插科打诨。插科打挥的意义在于通过逗人发笑让观众保持欣赏戏剧的兴趣,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戏剧功能和美学旨趣。归纳起来,赣南采茶戏有以下五种制造打诨的方式:
  一是谐音误会制造科诨。《补皮鞋》中,以“龙灯狮子”和“烫皮丝子”谐音,制造误会。妹子为了和情哥阿祥见面,以看龙灯狮子为由要出门,其母欲阻止,故意误将看“看龙灯狮子”听为“食烫皮丝子”。《上广东》中阿祥听老板娘说,她开的客店名叫“史家老店”,阿祥误将“史”为“死”和“屎”。
  二是利用歇后语制造科诨。《钓拐》中,田七郎和黄四妹相恋,而刘二却幻想娶黄四妹做三房,他见田七郎和黄四妹在一起就说他们伤风败俗,要抓得去示众、沉塘,田七郎回应他说“阎王老子出告示———打鬼话”;在《床下藏奸》中管家汪狗狗让穷困潦倒的流浪汉汪细细替他办事,给他20个花边,汪细细说:“难怪算命佬说我有财气——绳断了有那蔑来托,看,钱又来了。”
  三是借用男女之事制造科诨。讲“黄段子”是底层劳动者常见的娱乐方式,赣南采茶戏自然少不了借用男女之事制造科诨。《卖杂货》中,阿哥为了向大妹子和细妹子要钱去卖杂货,先是说大妹子到庙里求签是勾引和尚,再就说细妹子出去买菜是勾引竹排客;卖杂货的时候却自己跟客栈老板娘发生暧昧,以致失了财物还写下了八百钱的欠条,最终大妹子、细妹子都离他而去。
  四是通过舞台动作制造科诨。滑稽动作制诨,是常见的插科造诨技巧,赣南采茶戏中有很多滑稽动作,譬如矮子步、模仿软体动物行走等都具有很特别的喜剧效果,人们将之概括为“狮头,虎背,鲤鱼腰,狗尾,狮子跳架,蝎子腿,行如蝴蝶走如水”。在《四姐反情》中,四姐约王四哥三更时分相见,王四哥却醉酒前去,手上拿根线香照路,跌跌撞撞,一不留神滚进了荆棘篷,王四哥的表演动作深具喜剧效果。在《上广东》中,阿祥在开场白中模仿狗、猫和蚂蟥的动作,以增加语言的诙谐效果。
  五是运用夸张手法制造科诨。在《卖杂货》中,阿哥夸张地描述细妹子出门前过分用心化妆打扮时说:“我买了半斤油,就拿你擦了八两。擦得头发油光光,就是蚊子站上去,也会跌断八只脚哇。”运用这样的表达让你去想象,去思索“意外之意”。赣南采茶戏就是通过这些夸张的语言创造了独特的喜剧风格。
  插科打诨在赣南采茶戏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钟俊昆.论赣南采茶戏的审美特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8(4).
  [2]王爱生,夏冰.谈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8).
  [3]薛文莉,袁明.美在民间论赣南采茶戏的草根性[J].中国戏剧,2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江西省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赣南采茶戏的语言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571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中专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办法越来越先进,不仅能全面覆盖学生信息,还节省了校方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本文对中专学校的学生管理实践进行探讨,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思想转变,进而使学校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化。   关键词:中专学生;管理策略;策略探讨   中专学校的学生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如何加强对中专
在南京市江宁区最南端的铜山地区,连绵的群山脚下有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心小学——江宁区铜山小学。就是这样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
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新型农业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代表,在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其直接与"三农"相接触,在服务"三农"方面存在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