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你信了多少谣言?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能暖身;房间放洋葱防流感;车内矿泉水经暴晒会致癌……
  这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谣言,隔三岔五就会冒出来,刷一下存在感,让人将信将疑,真假难辨。
  正因如此,我们一如既往,澄清事实、还原真相,让科学给你主心骨。
  身份证贴创可贴防消磁? 没有磁性不存在消磁一说
  [谣言] 2018年10月,朋友圈流传《身份证上一定要贴张创可贴,现在知道还不晚》的文章。该文宣称,把创可贴中间的药棉对着二代身份证芯片所在位置贴住,身份证和手机放在一起就不会消磁了。
  [真相] 对此,原猎豹安全专家李铁军说:“这个说法的前提就不存在,身份证卡片没有磁性,何来消磁一说?”
  资料显示,如今使用的二代身份证是“非接触式IC卡”的芯片结构,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出现“身份证一直读不出来”的现象。李铁军解释说,如果出现身份证失效、无法读取的状况,要么是卡片内的天线(线圈)脱焊或出现其他物理损坏,要么就是卡中的芯片损坏,直接去办理新身份证就好。
  警方也提醒广大公众,身份证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经公安部实验,身份证不怕水,也可抵御正常高温。但是,使用和存放时需注意不要用力扭曲、重压或者放置在过高温度下,以防芯片受损。
  喝酒能驱寒?不仅不能暖身还容易感冒
  [谣言] 喝酒驱寒这种说法从古流传至今。我们经常听到“当你感觉冷的时候,喝一杯烈酒可以快速取暖”的说法。2018年年初,天气寒冷,这种说法又一次在朋友圈流行起来。
  [真相]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刘皈阳表示,酒后身体发热只是假象。
  人在喝酒后确实会有全身发热的感觉,因为喝酒后,酒精刺激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使血管扩张变粗,血液循环加快,血液集中在皮肤的毛细血管里,使人感觉皮肤很温暖,造成了喝酒可以抵御寒冷的假象。但感到温暖的只是皮肤表皮,这种喝酒暖身的现象只是暂时性的。本质上,喝酒后人体热量的消耗也会相应增加,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其实是消耗了体内更多的热量。当热量产生的速度跟不上散失的速度时,体温便会下降,人就会感觉冷。所以喝酒不仅不能暖身,起不到御寒的作用,还容易使人感冒。
  车内矿泉水暴晒会致癌?温度达不到化学反应的条件
  [谣言] 夏天,很多有车族都喜欢在车里放一箱矿泉水,随渴随喝。但2018年6月,网上有传言称:矿泉水瓶经阳光暴晒或长时间存放在闷热高温的环境里,其外包装材质容易老化并释放有毒物质,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致癌。
  [真相] 矿泉水瓶之所以选择PET塑料制作,是因为PET的属性相对稳定,一般要在250℃的高温下才能熔化,想要发生相关化学反应,温度至少要达到100℃以上。而常识告诉我们,就算是在气温特别高的夏季,一般车前挡风玻璃的温度也不会超过70℃,不会使PET发生化学反应,更不会释放出致癌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只要矿泉水瓶符合国家标准,即使经过暴晒也不会使矿泉水瓶发生化学反应。但谨慎起见,食品接触类塑料制品,不要让其接受高温“考验”为好。
  酷暑天喝冰水微血管会爆?血管会收缩但不会爆
  [谣言] 2018年夏天,一则传言在网上疯转:“在40℃的天气,如果从户外走进空调房马上喝冰水,微血管会爆掉。”
  [真相] “不管是人体皮肤还是血管,都适用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当我们身处高温时,如果突然受到冷的刺激,血管确实会收缩。但人体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具备强大的调节机能,健康人群在高温天气喝冷饮,基本不可能导致血管爆裂。”朱毅表示。
  尽管传言过于夸张,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酷暑天突然喝冷饮,可能会引起局部痉挛和不适,如胃肠痉挛、头疼等现象,但症状较轻可以很快缓解或改善。
  房间放洋葱防流感?吃下去才能杀灭细菌
  [谣言]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2018年2月,有网上传言说洋葱是“细菌磁铁”,房间内放入洋葱,靠其氣味可杀灭病菌、预防流感。
  [真相] 专家表示,没有食物会主动吸附病菌,在办公室或家里放一颗洋葱可以吸附病菌、预防流感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虽然洋葱鳞茎和叶子里含有一种硫化丙烯的油脂性挥发物,这种物质能抗寒,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杀灭包括呼吸道和肠道里的细菌,但通常是要每天口服一定的量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只把洋葱摆在那里是完全没有用的。生物学家指出,病毒需要寄主才可以增殖,它们在寄主体外根本不可能移动、穿过房间。所以无论是把切开的、剥皮的,还是完整的洋葱放在房间中,都不能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
  自行车车桩被淹可能漏电?电流很小且有安全保护措施
  [谣言] 2018年7月,全国多地开启暴雨模式,一则关于暴雨的“安全提醒”也随之传遍了很多网友的朋友圈。传言称:“公共自行车车桩被淹的区域,请不要靠近!可能漏电!已有人被击!请踊跃转发,降低无辜伤亡。”
  [真相] 北京昌平、通州、东城等区公共自行车运营方的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辟谣,并称“有人被电”是无稽之谈。
  事实上,自行车车桩安全性很高,漏电导致危险的可能性很低。专家指出,公共自行车站点上用电和带电的设施只有锁车车桩和一台自助服务终端,其中锁车车桩直流供电,电压12伏,属于安全电流,对人体没有危害;而站点用电设施也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都安装了漏电安全保护装置,一旦遇到漏电短路等异常情况,设备将自动切断电源;站点外接电源线路也配备漏电保护装置,通过双重保护确保安全。
  隐形眼镜遇高温会化?人会自动避开高温
  [谣言]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2018年8月,这样一则旧传言重回人们视野:“37℃以上的高温天气就不要戴隐形眼镜了,吃火锅和烧烤的时候也不要戴,不然高温会让隐形眼镜熔化,黏在眼球上。”   [真相] 专家指出,隐形眼镜的主要材料是硅胶,属于高分子材料,结构稳定,熔点一般在100℃以上。如果要使隐形眼镜熔化,必须要达到很高的温度,這个时候人的脸部已有反应,会自动避开高温。此外,人的眼睛具有天然的保护功能,在吃烧烤和涮火锅时一旦产生高温热气,我们就会不自觉地眨眼或者闭上眼睛,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因此,根本不用担心隐形眼镜会熔化,黏在眼球上。
  专家提醒,虽说人戴着隐形眼镜靠近火源,正常情况下都不会导致眼镜熔化,但是如果长时间贴近温度太高的地方,会加快眼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以及镜片脱水的速度,使眼睛产生异物感,必要时可适当滴几滴抗菌眼药水。
  面条加“胶”没法吃?不溶于水的物质是面筋
  [谣言] 2018年9月,一条“面条被水洗后还剩下少许不溶于水的物质”的视频走红网络。消费者买了不同品牌的面条用水泡一段时间,结果每个品牌的面条都有胶状物质形成。该名消费者在视频中表示,现在好多面条都加了“胶”,没法吃了。一时间,“面条成了有毒食品”的说法甚嚣尘上。
  [真相] 朱毅表示,面条是面粉做的,面粉在水中浸泡后,当其中的淀粉和其他杂质全部被洗掉后,最后剩下的就是面筋。面筋是小麦粉遇水后所特有的一种胶体混合蛋白质,由不溶于水的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这就是谣言中所谓的“胶”。
  “这些胶状物并不是人为故意添加,不会产生任何食品安全问题。相反,它们是富有营养的蛋白质。”朱毅笑言,如面包、馒头、面条、饺子皮等在水中浸泡清洗后,都会得到不溶于水的面筋。一般来说,挂面中的湿面筋含量越高,说明其应该是由蛋白质含量更高的面粉做成的。
  穿秋裤会丧失抗寒基因?环境改变的性状很难遗传
  [谣言]2018年 11月立冬,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很多不抗冻的人早早把秋裤穿了起来。但网上也有流言说,穿秋裤可以令人丧失抗寒基因,造成腿部肌肉和运动神经退化。
  [真相]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樊新荣指出,这个说法源于网上流传的一个故事,上世纪50年代,苏联著名遗传学家李森科向斯大林报告:在秋裤的“溺爱”下,人的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会在几代之后丧失。而所谓的抗寒基因,是遗传学家在西伯利亚土著身上发现的一组基因,这些基因不需要经过肌肉运动或大脑调节干预,就能帮助人体把储存的脂肪直接转化为能量。
  樊新荣表示,从基因的角度讲,虽说环境可以影响基因,但由外部环境条件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是很难遗传的。因此不穿秋裤只是个体抗寒能力的训练,从整体来说,不会导致基因的改变和遗传。
  冬天骨头会变脆?钙流失是长期渐变过程
  [谣言] 这些年,各地医院门诊显示,一到冬天,骨折尤其是中老年骨折患者就会增加。因此,网络上流传起这样的说法,人的骨骼矿物质密度在冬季呈减低的季节性变化,部分骨头会变得极其脆弱,也就是常说的“一到冬天骨头就变脆”。
  [真相] 樊新荣认为,天冷时出门少加上运动少,受太阳光照射时间短,这确实会影响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造成体内钙质流失较大,但不一定会导致人体骨骼在冬天变脆。
  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学科主任医师谭子虎也指出,冬天因为晒太阳少导致人体骨骼出现的钙流失等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春、夏、秋3个季节弥补回来。骨头变脆是一个长时间渐变的过程。冬天骨折的人多可能与冬季地面变得坚硬,且与人们衣服穿得比较厚、行动笨拙,在冰雪天容易滑倒有关,中老年人尤其如此。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冬天骨头会变脆。
其他文献
集约化水产养殖技术近20余年来迅速发展,在大力推动我国沿海养殖业的同时,也在污染着近岸水域,富含高磷高氮养殖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已成为严重困扰我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会议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在我国经济建设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本文研究了两类酚类物质苯酚的经基取代物(邻苯二酚、间苯
会议
青蟹(Scylla spp.)隶属于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短尾亚目(Brachyura)、梭子蟹科(Portunidae),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西、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本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嗜温、有动力的气单胞菌群,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对水产动物、畜禽和人类均有致病性,是
会议
1956年张大千曾去拜访毕加索,看到他的画桌上有不少临齐白石的画。毕加索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这位西方最有影响的艺术
胞外产物(ECP)是致病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出的代谢产物,是侵染机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文以养殖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溃疡病分离的细菌性病原哈维氏弧菌TS-628株为
会议
山东省海参主要养殖品种为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山东省海岸线长3100多千米,约占全国的1/6。本文介绍了细菌、霉菌以及非病原生物因素等海参常见致病原因。
弧菌是水产养殖鱼类主要的致病菌之一,但是关于弧菌疫苗的研究和开发还鲜有报道。近年来,DNA疫苗以其突出优势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鱼用DNA疫苗的研究也已取得很大进展。本文
会议
点篮子鱼(Siganus sutor)隶属于鲈形目,篮子鱼科,篮子鱼属,俗称曲石鱼,点篮子鱼,星臭都鱼。为暖水性鱼类,常形成小群栖息于岩礁或珊瑚丛中,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斐济群
会议
近来,我国刺参养殖业掀起规模扩大化、方式多样化、技术科学化的热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状况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研究者和养殖者共需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