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干得好才是硬道理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亚萍,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曾获得18个世界冠军。1997年退役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邓亚萍曾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2008年11月担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中心副主任,并于同月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很多人觉得,对于女人来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因为几百年来的传统观念都认为,女人要以家庭为重,似乎“女人”和“家庭主妇”永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8年,娱乐圈的女星也都践行着“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传统”,纷纷觅得“金龟婿”,嫁入豪门。刘涛、胡静、李嘉欣……每一个奢华婚礼的背后都有无数女人艳羡的目光,似乎“嫁得好”已经成为很多女人的追求。但是,一个享誉世界的女人,用她十几年的努力告诉女人:干得好才是硬道理!
  曾经的邓亚萍,是驰骋乒坛的“武者”,凭着一股拼劲和执著的勤奋,摘取了18枚世界冠军的奖牌,稳坐“乒乓女皇”的宝座;今天的邓亚萍,是头顶剑桥大学博士帽的“文人”,开创了这所英国名校近八百年历史的又一个“第一”。奥运冠军、外交行家、清华硕士、剑桥博士、慈善大使、贤妻良母……她以每一次华丽转身演绎着人生的精彩,更用永不停歇的努力宣告着内心的执著。
  5岁就开始学习打乒乓球的邓亚萍身高仅1.50米,从外表来看,这样的身高似乎并不适合打乒乓球,当时的河南省队因为邓亚萍的身高,将这个日后的奥运冠军拒之门外。倔强的邓亚萍并没因此放弃,更不会因此失去信心,她总会为自己找到一个努力拼搏的理由。就像邓亚萍自己总结的成功经验一样:“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能管住自己。我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在邓亚萍英文版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世界是你的,因为你拥有开启它的钥匙。”也许,对于邓亚萍来说,这把能够开启世界的钥匙除了坚毅的性格、超人的自信之外,就是那份脚踏实地的勤奋:“当时是有这样一个梦想,但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机会。后来真的在剑桥读博士,也确实付出了非常多的代价。回过头来想,是非常值得的。对11年的求学生涯做个总结,我觉得只要敢想,并且脚踏实地地去做,你还是可以成功的。”
  1997年,从国家队退役之后的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进修学习。从乒乓球运动员到高等学府的最高殿堂,邓亚萍从运动员到学生的转换也经历了异常的艰辛。
  初到清华大学的邓亚萍学习英语时,要从最基础的26个字母开始学起:“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背起,从第一个单词背起;每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就是凭着自己从运动员开始一直坚持的这股韧劲,她拿到了清华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学位。
  从2003年到2008年,邓亚萍用了五年的时间,为自己戴上了那顶无数人羡慕、向往的剑桥大学博士帽。五年的时间里,除了读书,她还要兼任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工作。邓亚萍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全球竞争中的奥林匹克品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案例分析》。身为国际奥组委委员的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博士论文更深层次地研究奥林匹克运动。导师对邓亚萍论文的评价是,角度非常独特。因为在学术上,还是首次有人从这个视角去对奥林匹克品牌进行严谨的研究。
  邓亚萍在英国剑桥大学这座世界名校里书写了一段新的传奇——在剑桥大学近八百年的历史中,第一次有像邓亚萍这样的世界顶尖级运动员获得博士学位。
  从被拒之门外的乒乓球运动员到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邓亚萍的每一个脚印之下总有一种让人震惊、尊重的自信和拼搏,拼搏让自信永不磨灭,让幸福如影随形。
其他文献
一身纯白的套装,步履轻盈,面带微笑。每天早上,她走过公司大门,人们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是呀,如此优雅的气质白领,谁不想多看几眼?她的高雅华贵由内向外散发,她的灿烂微笑毫不做作来自内心。这并不奇怪,拿着高薪,衣食无忧,工作轻松,环境舒适,兴许还嫁了位富豪,又有什么理由不高雅呢?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些也仅仅是人们主观臆断罢了。  她只是这家大公司的勤杂工,拿报纸、送文件、打开水、拖地板,当然偶尔也打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商场购物曾是咱们老百姓的首选,一是只有到商场才能选择到自己中意的物品,二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能让自己有比较和更大的选择余地,三是商场购物的同时还能休闲娱乐。但那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网络意想不到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网上购物”这种新型的工作、消费、生活、休闲的方式。    网购改变生活方式    网上购物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是从国外兴起的,世界上第一笔网上购物交易的产生大约是在19
期刊
到美国后,女儿嘱咐我,无论见到谁,都要打一声招呼。起初我并未在意,后来一出门,我发现不论男女,不管大小,也不问熟与不熟,人家见了我们总是主动打招呼。那招手、问候、微笑,有声有色又有动作,叠印成一幅自然而亲热的立体画面。这招手和微笑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意到神随,无须刻意为之。但这“问候”却有点儿讲究。比如早上出门,人与人在院里相遇,会英语的总要说一句“Goodmorning”(早上好),但我则怕惹人
期刊
英国考驾照之难,世界闻名。考试时必须在城市街头驾驶30分钟到45分钟,在22个规定动作中,如有1个不合格,就只能下次再来考。  我来英国之前已有8年驾龄,根据英国规定,外国驾驶执照在该国只能临时使用,一年后必须重新考英国驾照,否则就算违法行车。所以在顺利通过交通规则考试后,我就报名要求参加路考。  尽管我平时对照要求精心练习,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路考前两周,我又花钱请来一位驾校教练,让他对我进行
期刊
贫穷儿童,展露才华    2007年7月15日,河南省邓州市第四高中学生马春正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百感交集,泪如雨下。因为,这张通知书是他多次打工换来的。  马春正家住邓州市高集乡,家中只有两间土坯房和一间低矮的砖房,唯一的电器是一台黑白电视机,这还是别人外出打工时临时寄存他家的。困顿的生活中,他9岁入学,14岁开始打工,18岁初中毕业,然后多次打工读完高中,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后因
期刊
2007年初,北京电视台的当家花旦徐春妮获得了2006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她主持的“红楼梦中人”选秀以及与郭德纲共同主持的《星夜故事秀》非常火暴。春妮的丈夫蒋虎与她是校友,又同在北京电视台工作,还是“奥组委”成员之一。    早嫁就是  为了寻找一份安全感    1996年,春妮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  刚报到后不久,春妮就被通知参加一个宣传片的拍摄。春妮觉得特别高兴,刚入学
期刊
公寓前那条不足100米的路已经修了3个月,但似乎仍望不到完工之日。3个月前,两辆巨大的城市下水管修理车驶入原本就不宽敞的街道,占据了几个停车位,然后3位技师就对那条路进行分段式的开膛剖腹。德国修路与中国不一样,中国是全面开花,连夜作战,快速完成,然后再赶去修其他的路线。德国人修路的耐心实在让我佩服。先是对要开刀的部位进行画圈,圈内地盘居民和车辆就不得入内阿,以保证安全,整条路就是在分段的画圈中缓慢
期刊
口述/阿黛    那年,她16岁,第一次喜欢上一个男生。他不算很高,斯斯文文的,但很喜欢踢足球,有着一把低沉的好嗓音,成绩很好,常是班上的第一名。虽然在当时早恋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女生追男生也不再是新闻,她更不是那种内向的女孩,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向他表白,只是觉得能一直这样远远地欣赏他就很好了。那时,她常常为在路上碰到他打声招呼而高兴半天,常常放学也不回去,而是上运动场一圈又一圈地慢跑,只是为了
期刊
各种选秀类节目前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横扫电视,这种现场主持人玩秀、评委作秀、选手造秀的栏目风风火火、吵吵闹闹的令一些人如醉如痴。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我型我秀、梦想中国、星空舞状元几乎占领了各个电视频道,一夜成名、平民偶像、场面火暴、短信投票等都是选秀节目吸引大人孩子的“秀点”,这种从国外“泊来”的电视栏目,开始应该说是按照比较正常的路线进行的,尽管会有出格儿之举,但各方面也还是能够容忍的,因为它毕竟是
期刊
一个周末,朋友约我们到美国马里兰州一个pick your own farm market(自采农田市场)去郊游。这是一个新鲜有趣的主意。  我们虽然不住在市区,但仍然和住在城市里一样,周围除了一个个小区的房屋,就是纵横交错的马路,尽管到处都是树林和草地,但见不着田野。美国的农村是什么样的?很想亲眼看一看。  在GPS的指引下,我们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好久后,驶上了一条两边都是森林的公路,开始忽高忽低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