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a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关键在于创新,而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观念与制度的创新。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过去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弊病。而要改变这些问题与弊病,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来重新设计一节新课,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真正做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采取的一些对策谈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1.灵活处理教知识与学知识的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双边活动。因此,要组织一堂生动有趣、效果明显的数学课,离不开双边活动的充分开展。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会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便达到自己良好的教学目的。要开展好双边教学,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采取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课上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对学生而言,则要做到:课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下顺着自己的思路走。教师在课堂上对基础知识是怎么讲的,怎么分析的,怎么理解的,怎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要认真的听,认真的记,认真的理解和思考。课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怎么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怎么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教只是起到“画龙”的作用,而要使这条“龙”真正活起来,关键还要看学生在课下怎么“点睛”;教师的教要使自己所教的知识在学生大脑里活来起,而不是逐渐死掉,甚至一开始就死掉;教师的教要教出效果,学生的学要学得明白。这就需要我们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听课是参与教师的教学,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学生听完这节课,应有所感受,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教师的传声筒。
  2.灵活处理重点与难点。有些数学教师的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高考的发展趋势,课堂上不分主次,没有感召力。导致了自己的教缺乏趣味,学生的学没有动力。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仔细钻研教学大纲,没有很好地把握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要灵活处理一堂课的重点与难点,本人认为在充分研究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做到:重点多讲解,难点多分析,考点多练习,能力多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有针对性,要以学生为本;讲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和求疑的地方,使我们的课堂真正起到:让激情与精彩同在,让梦想与现实齐飞。
  3.灵活处理课堂死点。对学生而言,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关键是提高自己的悟性。而悟性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因材施教,灵活施教。我们很难顺利的把一节课上下来,因为在一节课中,或多或少的会存在一些问题,更多的是学生对教师讲的某一知识点理解不了。出现这种情况后,如果教师不灵活及时地采取一些应对策略,这节课很容易陷入僵局。当一节课出现死点时,我们不要着急,也不要敷衍了事,认真分析学生理解上存在的问题,并一一耐心讲解。语言不好解释的,可以辅助于手势、教具、电化等教学手段;一种途径解释不清,再换其它途径。直到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完全理解为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有耐心,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做到育人不疲,诲人不倦,教人求真。
  4.灵活地利用教具。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采取教具教学,以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但很多教师在采取教具教学时,只局限于运用一些常规的教具,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利用甚少,而且也常常忽视身边随处可见的一些教具的使用,更不会去亲手制作一些教学模型来辅助教学。数学是形与数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教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水平,离不开对教具的灵活运用。例如,在讲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我们可以随手拿两支粉笔作模型让学生直观地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诸多教具中,本人想强调的是用手势语言来辅助教学。因为手势语言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师生心与心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手势语言利用恰当,可以增强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5.灵活举例和示范。我们在讲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要只讲书本上或从资料上选取的一些例题和练习,可以根据内容需要,穿插一些趣味数学,如数学典故、数学小常识、数学发展史等,以此来增加这堂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作为数学教育的传播者——数学教师,要认清形势,把教好数学、用好数学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普及数学教育,提高国民的数学水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教好数学,就得从教好一堂课开始;而要组织一堂有声有色、有目的、有针对、有效果的数学课,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使自己的爱心与祖国的希望在学生心中茁壮成长,最终使我们祖国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数学的智慧。
其他文献
一个职业者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就是要从一个“自然人”进入到“职业人”的过程。如果说工作方法是“术”,那么忠诚度就是“道”。曾有人在全球著名企业家之间做过这样的调查:“你认为员工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一致认定:忠诚。正如比尔盖茨说过:“这个社会并不缺乏有能力有智慧的人,缺的是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相对而言,员工的忠诚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因为智慧和能力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品质,对企业来说,
期刊
录井拥有300多项数据,但数据利用率不到30%,而且综合性和针对性不强,随着渤海油田“七年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其勘探层位、岩性、流体性质等越来越复杂化,亟需对录井大数据进行重新挖掘,以进一步提升卡潜山、钻井取心的质量.通过“一井一题一策”的思维,以常规录井数据为基础,通过筛选元素录井敏感元素及衍射录井特定矿物,对数据进行处理、规律化研究,形成了一个用于地层对比、岩性识别、裂缝判定的专项录井随钻图版.现场实践表明,专项录井随钻图版在钻井取心地层对比中应用效果较好,同时准确识别了潜山界面,助力了渤海油田勘探
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方法研究了X70管线钢在不同浓度Cl-强化层流冷却水模拟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随着层流冷却水模拟溶液中的Cl-浓度的强化,X70管线钢的腐蚀电流密度icorr呈逐渐上升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创造参与条件,注重学法指导,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做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做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摆、演、做,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圆面积”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学具进行操作演示,将一个圆若干
期刊
陇东油田属于“三低”油气田,大部分采用先注后采的超前注水方式,在超前注水区钻井施工,出水溢流现象时有发生.以前出水后压井作业时间长,效率低下,通常压井作业需要3~4天时间,有的甚至达到一周以上,压井过程井控风险高.经过研究试验,结合前期不同区块压井液比重及井漏数据,试验总结出一套快速压井的工艺技术.在水平井钻井队现有机泵装置、漏斗配置、泥浆循环罐条件下不增加固定设备,只需投入吊装设备2台即能实现快速高效压井,压井工艺过程连续,压井时间大为减少,时效大为提高.通常在溢流发生后8~10 h内即可处置完成,恢复
针对宽方位地震资料方位各向异性处理技术问题,本次研究结合宽方位地震资料的处理现状,首先对宽方位地震资料方位各向异性的处理原理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处理步骤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方位各向异性处理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在对方位各向异性资料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分别需要对介质中的P波相速度以及方位动校正速度进行全面的处理,同时,需要遵循CMP道集形成、方位角分选、分方位速度分析、各向异性椭圆拟合、裂缝方位预测以及全方位数据校正处理等六项步骤,进而使得处理效果得到全面的提升.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它有很多的优势: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展示多样呈现方式  数学学科抽象,逻辑性强,特别是一些较难的数学公式如仅仅采用讲授这种传统的方式进行教授,就很容易使小学生感觉到数学内容过于严肃和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对于
期刊
将氯原子引入到化合物分子中,是氯化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技术,这一工艺在化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较为常见,对操作、环境以及使用条件等具有严格要求.本文以氯化工艺危险性及其安全防护为探讨主题,从物质本身与反应过程两方面分析氯化的危险性,提出物质防护以及对工艺过程实施安全控制等有效的防护策略.
近年来伴随我国油田的不断生产开发,油田修井工程逐渐密集,受修井工程工艺特点决定,修井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坏.课题研究由此出发,基于我国目前修井工艺技术以及设备现状,深入分析探讨绿色环保修井技术设备发展以及应用现状,旨在为修井作业的研究提供比较借鉴.
矿井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其中采煤工作面是主要的工作场所,采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着诸如火灾、顶板等突发情况,从而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现阶段,采煤工作大多采用综采工艺,不仅有效提高了采煤的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采煤工作的安全性.综采工艺的科学规范使用有利于采矿工作向智能化以及机械化方向发展,大大改善了当前事故多发的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无人采煤工作面开采技术被广泛研究,希望能够有效降低采煤工作面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