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jjjjjx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真正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肖川
  教育是艺术,看似重复劳动,其实重复中充满了各种可能与变化。而导致这种变幻莫测的魔法棒就掌握在我们为师者的手中。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是一个平淡的职业,需要一颗活泼而宁静的平常心。这样就会顺其自然,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用心做事,用爱育人。教师要带着两颗心,一是爱心,一是耐心,才能做好教育。
  所谓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教师对学生,肩负长善救失、育心长智的职责,其首要任务就是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明德笃行。很多时候老师说的一两句话会不经意间改变了孩子的命运,所以教师要用独特的方法去开启孩子们的智慧。而打开智慧的钥匙则是爱。爱是教育的火焰,缺少了爱的教育,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也只像星光一样璀璨却遥远,而无法像火焰一样温暖人、感化人。但教师要把握爱的分寸:作为教师,既不能像有些家长爱孩子那样溺爱学生,又不能非常厉害而让学生不敢亲近。为师者要爱得自觉,爱得诚心,爱得真挚;严而不厉,严中要有情,严中要有爱。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老师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告诉我们,教育的奥秘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勇气来面对人生,特别是对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老师只有不断地用爱心去温暖和关怀他们,才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才会以情入心,真诚待人。学生有不对之处,即使需要批评,态度也要诚恳,语气要温和,决不能发脾气,要忍住火气,注意对他们关心、体贴。要从感情上接近他,从思想上启发他,逐步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的目的是培育学生,至于采取何种方式,那就是在考验一个老师的教育智慧了,惩罚仅仅是教育手段的一种,其实有时候无声胜有声。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老师的宽容会使他们感受到一份关爱和抚慰,所收到的效果远甚于惩罚。
  教育是慢的艺术。慢,不是放任不管,更不是不求上进。慢,是多一些耐心。做教育有时候就像“牵着蜗牛散步”,蜗牛已经尽心了,所以不要急躁,不要失去耐性。好教育在慢的境界里,多一点气定神闲,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和风细雨,少一些疾风骤雨。作为老师要相信每一朵花都会有绽放的时刻,有静候花开的耐性,给花儿静静成长的时间,才能欣赏到满园的芬芳。慢,是多一点等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是与纪律、规范做磨合的过程,不断调整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这样的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更没有捷径可走。在等待和关注下,我们才能发现,孩子正努力地迎着阳光茁壮成长, 笑迎每一个日出日落。慢,更是一种从容。放慢行走的节奏,用心去听孩子们的歌声,看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一路播撒一路芬芳,为师者多一份从容,就能够让教育还原本来的样子,孩子可以在开心时欢叫,高兴时跳跃,自在时手舞足蹈,让生命在舒卷张扬中悄然拔节。
  总之教育者要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因为在你的手中,是许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与希望,他们有赖于你的指引、塑造与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成长中的生命是娇弱的。一句柔性欠缺的玩笑,甚至一个温度不够的眼神,都可能让稚嫩的心灵感到惊恐、紧张、压抑和失落,或许从此让孩子变得自卑、怯懦,生命不再舒展,人生湮灭光华。
  从生命本身的神圣和教师对成长中的生命道义担当出发,我们理当心怀敬畏——严谨审慎、竭心尽力。划归教育的万般之心,唯“有心”与“用心”而已。有心,则时时处处行春风;用心,则点点滴滴化甘霖。
其他文献
幼儿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据统计,多年来人类体质健康问题爆发呈现低龄化倾向,越来越多的幼儿出现免疫力低和肥胖的问题。来自幼儿园一线的教师说:“不爱运动是新一代孩子的共同特点,现在的孩子,从小没有好的身体基础,在幼儿园,他们不喜欢体育,锻炼习惯难以养成。”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不爱运动呢?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一、家居环
期刊
50后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被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和一些省(如湖北、江苏)的省编语文教材收入七年级语文课本。莫怀戚虽然于2014年英年早逝,但他因《散步》被收入中学教材而永远留在许多代人的心中。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
期刊
“少年时,就有一种面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青铜葵花》教给我们的。  《青铜葵花》这部小说讲述了两位少年青铜和葵花,一次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  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经历风风雨雨,度过了重重难关。但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招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城市。  葵花是一个诚实、善良、纯真、可爱的小
期刊
一、要处理好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让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能目标明确,高效完成  阅读教学讲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每一个单元中,存在于每一册课本中。因此,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把每一篇课文与单元其他课文联系起来进行一定程度的类文阅读,往往相得益彰,事半功倍。为此,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之初,我都会引导学生关注单元提示与导读,先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其中涉及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原动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崛起最重要的催化剂。  一、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困局  1、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严重匮乏  科技创新氛围的缺乏,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原因。一是历史、文化、政治影响。封建专制思想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中庸之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二是墨守成规的学术传统的约束。中国自古以来
期刊
一、雾里看花,抓住知识的本质  接到讲课任务之后,简单询问同级部的黄老师,决定讲小数的性质。其实这个内容课本上只是简单的一页内容,一个实例0.5=0.50就揭示小数的性质。说实话内心当中作为老师的我也很难接受所有的小数都具有这样的一个性质。对学生而言接受结论很简单,用小数的性质只做题绝对没有任何难度。总感觉就是用结论扣帽子,谁也能达到这种正确率。但是孩子们知道为什么小数具有这样的性质吗?到底为什么
期刊
当前《祝福》教学,“理情节”“找眼睛”“析环境”是普遍的文本解读策略,但这最终只会让学生停留在阶级批判论的认知上,容易造成标签化误读倾向。这与“通过《祝福》中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的刻画,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与余毒”的教材解读定位有所偏颇。而文中的多种空间释读,恰好能弥补这些遗憾,并能还原经典所该有的文学内涵。  一、“道路”相遇形成张力情节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道路”式空间意象参与小说叙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阅读目标为: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因此,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理应受到重视,小学英语教师也应逐渐渗透和运用基本的阅读策略,激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使其具有初步的英语阅读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
期刊
学习目标: 1、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复杂的性格。学生有欣赏词的能力。2、初步了解典故及其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
期刊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读罢此句,不错的。  让我惊,因为它描绘着枫叶红遍的万径千山;让我赞,因为它构筑着龙华烈士的千古陵园;更让我颂,因为它寄予着歌乐山麓的红岩魂。  掀开历史的扉页,闻着历史的馨香,仿佛乘着南湖的红船,漪荡在清幽的山河之上,停靠在无声的涓涓细流之旁;仰望着汗青黄苍,苍鹰翱翔,俯叹着长河俊月,顿时觉得天地之际,乾坤之间,都飘扬着卷卷红旗,闪烁着若干红星,是那么的耀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