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差异知多少

来源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4444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南北方绝对不是人为分隔的,在漫长的地质史中,秦岭以北的华北陆块和以南的扬子陆块是彼此独立的,中间隔着大海。华北陆块基本保持了陆地环境,森林广布,形成了巨大的煤炭沉积层。南方的扬子陆块基本为海洋环境,沉积了大量石灰岩层和有色金属矿藏。直至两亿年前,两个陆块才完全連为一体。
   当两个陆块连在一起后,当人类出现后,当华夏文明产生后,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及气候条件,不断地适应环境,并改造着环境。
   1908年,地理学家张相文第一次提出秦岭-淮河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因为淮河下游河道支离破碎,目前默认秦岭-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作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秦岭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它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南方暖湿气流北上。由此也造成了明显的南北气候差异。
   ★天气逐渐转凉,几场寒风后,北方的树全秃了,而南方的冬天却是万里山河一片绿。地理学家们通过对中国气候的研究,得出了秦岭淮河是中国暖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的分界线,同时,这条线在很长时间也成了中国集中供暖的分界线。
   ★全世界的人们都认为,在中国过年必须要吃饺子,甚至饺子就代表了中国年。殊不知,在我国南方,人们过年吃的不是饺子,而是汤圆和年糕。
   ★小麦起源于中亚内陆地区,适应寒冷气候,如果这里天气太热,结穗都成问题。而水稻起源于温暖湿润的中国长江流域,天生就喜欢泡在水里长大。所以,北方旱地大多种植小麦,南方水田大多种植水稻。种植方式决定了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的饮食结构。
  冰雪之乡——黑龙江
   冰雪之乡黑龙江是中国第六大省,版图像只天鹅,把守着中国最东和最北的边疆。
   黑龙江省因中国第三大河黑龙江而得名,全省大部分土地都位于黑龙江流域。黑龙江省纬度高,所以冬天特别冷,1月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低于零下20度,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县在1969年2月13日,最低温达到了零下52.3度,至今保持着中国最低气温的记录。
   黑龙江省还是中国降雪日数最多、积雪最厚的地区。时下最热门的雪乡,据说有200多天的积雪日。也许是太冷了,黑龙江省一直到清代才成为中国行政区域。但这里一直被清政府认为是苦寒之地,所以宁古塔(牡丹江一带)一直是清政府流放犯人的地方。
   其实黑龙江自然条件好到就一句话:地上沃野千里,地下黄金万里。
   这里有全中国最好的土地条件,东北角是三江平原,西南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土壤最肥,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70%集中在农作物生长期,名副其实是中国的大粮仓,粮食产量常年中国第一。地下更是矿藏丰富,各类矿业产值列中国第二,还拥有中国最大的大庆油田。
   黑土地一望无际,江水日夜流淌,黑龙江农作物虽然高产,但因天气冷,只能一年一熟。这让黑龙江人长期过着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的闲适滋润的生活,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豪放宽容的黑土地文化:人们个个热心肠重感情,崇尚慷慨仗义,把平凡生活过成了如豪气干云的大河。
   河里有冰雪倒影,船歌大米,人情道义,更有情愁滚滚烟火浓浓的东北味道。
  碧海蓝天——海南岛
   海南岛为中国第二大岛屿,是中国南方的热带岛屿。海南岛曾是大陆的一部分,由于火山爆发,地壳下陷,海水上升,形成了30公里的琼州海峡,海南岛才横空出世,现在岛北部还有大量的火山痕迹。
   海南全省气候温暖,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0%,海岛全年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约为1728毫米,水热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长得又好又快,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育种基地。尤其是南部四市县堪称冬季天然温室,袁隆平就是在这里培育出杂交水稻,从而改写了世界水稻史。从此,十几亿中国人真正意义上走出了饥饿。袁老先生是全民偶像,海南也功不可没。
   这个南方以南的地方实在有点远,在古代,海南也是官员流放地,仅唐朝就贬来了11个宰相。到了宋代,苏东坡也曾被流放到此地。大量文人的到来给文教贫瘠的海南岛带来了各种精英文化。海南岛也从一个孤岛变成了与中华文化浑然一体的礼仪之乡。
   海南人有着敢拼敢闯的精神。在民国时期,每年都有好几万海南人闯荡东南亚。他们有句俗话:“去番吃的苦与脏,严冬过后是春光。”  第一代海南人干着社会底层最脏最累的三把刀行业——“砍刀”割橡胶,“剪刀”理发,“菜刀”开饭店。一代代人风雨血汗里的打拼,使得海南人在国际社会留下了赫赫大名。现在,连极富特色的海南鸡饭也已经风靡东南亚,成为新加坡国菜了。
   国人讲究落叶归根,他们在外辛苦打拼,最终为的是衣锦还乡。不断回国的华侨们把南洋建筑带回了中国,在海南很多地方都有骑楼老街这样既能避雨又能防晒的建筑。他们还把橡胶、可可、咖啡这些东南亚作物带回了中国。如今,海南的橡胶产量占中国70%以上。海南人把咖啡叫葛碧欧,中国第一代咖啡就出自海南兴隆华侨农场。油条加咖啡是当地有名的早餐(是不是颠覆了你对油条加豆浆固有搭配的认知)。
   从人间烟火的咖啡香气,到五彩缤纷的南洋民居,在这个富饶肥沃的岛上,海南人连接着大陆和南洋。无论是南洋棕榈树下的一碟鸡饭,还是内陆游客对碧海蓝天的深度渴望,海南永远是我们无法错过的独特风景。
  题外话
   说起来很有趣,黑龙江和海南,中国一北一南两个省份,看似毫不搭界,可是,网上有一个戏谑的称呼“黑龙江省三亚市”,由此可看出东北人对海南岛的喜爱之情。
   为什么海南东北人特别多呢?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天气。这当然是指海南温暖的冬季。就如东北网友所言:“你不是东北人,你不会明白一个没有寒冷的地方,一个没有冬天的地方,一个永远温暖的地方,一个有大海的地方,一个有海鲜的地方,一个有各种各样水果的地方,对东北人的吸引力有多大。”
   第二个原因是时代背景,这一点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第一批进入海南的东北人是解放海南岛的东北四野辖下的40和43军大约十万人。第二批进入海南的东北人是海南建省初期,“十万人才下海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东北人。
   最后一个原因竟然是海南的房价。二十世纪末,东南亚金融风暴后,海南的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海南的房价异常便宜,对于平民阶层来说完全能够负担得起。在这种背景下,一批批东北人又南下了。当时许多行业都补充进来了干劲十足的东北人,他们举家南迁,开出租、开饭馆、开旅馆……在此定居并建设海岛。至此,东北人相当于成为了海南的半个主人,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不论黑龙江还是海南岛,古时候都离帝都较远,而且气候条件相对极端一些,所以皇帝总喜欢将有文化的政治犯流放于这两个地方,从这一点来看,它们可谓“同病相怜”了。
   袁隆平老先生杂交稻的育种基地在海南,可中国最好吃的大米却出自黑龙江。
   两省人民的反抗精神都十分令人敬佩,“红色娘子军”、“东北抗日联军”这些称呼你肯定不陌生,他们就分别出自海南岛和黑龙江省。
其他文献
愉快的假期已经过去一半,同学们是不是沉迷于娱乐,已经好久没动脑筋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道烧脑的智力题,一起來挑战吧!
期刊
国人常形容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最初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后来才泛指多种技艺,可见古人对武艺何其推崇。   “冷兵熱血”,兵器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浓缩了当时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历朝历代的君王都非常重视本朝兵器的制作,同样,作为征战沙场的英雄将士们更是将兵器如手足般珍重。   看惯了飞机大炮、火箭坦克的热闹场景,如今,刀光剑影的冷兵器时代早
期刊
○〔唐〕 杜 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男子生于世间,当凭借战功封侯塞外,决不能留守桑梓。杜甫在此诗歌开头就定下了”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的雄心壯志,其豪气可见一斑。招募兵士奔赴蓟门,不惜千金购长鞭,百金买刀。“不可
期刊
“老师,小明没有完成作业。”  “老师,小林上课总说话。”  “老师……”  古代有东厂、西厂,民国有中央情报局,而在现代社会,每个班级里,老师也总有一两个心腹充当信息资源库。他们看似嘻嘻哈哈,却总是自视甚高,看似亲和却是为了搜集“情报”,然后在某个时间节点,不经意间把你的秘密全盘托出,还可能添油加醋悄悄告你一状。这种人俗称为:打小报告爱好者。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些这样的同学?  “情报员”1号:莉
期刊
枪,秘意为“忠”,因此古代最具传奇性的忠义名将几乎全都使用长枪。“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胸怀着坚定大义之心的武将,自然会以奔雷般的气势突刺出长枪,必定会如飞龙升天,无人能够阻擋,踏破乱世找到自己的道路。   枪号称百兵之王,因枪可以刺,收放极快,防不胜防,又称兵中之贼。枪由枪尖、枪缨、枪杆组成。枪术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学,不易掌握,所以俗语有云:“年拳
期刊
“拉姆,传球过来,注意后侧的人。”   “快快快!防守防守,他要射门了,快去防住他。”   传球、卡位、断球、铲球……在合作市第二小学的操场上,几个身着藏袍的男生此时正分散在操场上,与一群同样身着藏家服饰的女生,你追我赶地踢着一场男女足球对抗赛。   今年13岁的赵旦正草是场中的一员“猛将”,在她的带领下,女队在与男队的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几年前,从外地转学到合作二小的赵旦正草看到学校成立校
期刊
德国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具有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奇特的想象。读他们的好书,就是在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去探险、去玩耍、去实现梦想。下面,就推荐几本优秀的德国儿童文学佳作。  德国的《西游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作者:米切尔·恩德  译者:李士勋   该书在德国就像《西游记》在中国那样家喻户晓。这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它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就是幻想王国。主人
期刊
那天,爸爸和妈妈有事去了外婆家。   暮色袭来时,天异样的黑沉,无风,四周一片寂静。忽然,狂風大作,屋外顿时响起噼里啪啦的敲撞声。我紧紧依偎在奶奶怀中,莫名地紧张、害怕。   突然,一个声音应和着嘈杂的乱响嵌入我家院内,声音愈来愈清晰。奶奶似乎也紧张起来,将我搂得更紧了。我们和小狗都侧耳聆听着,并目不转睛地盯着闭掩的门。一阵风袭来,门被掀开了,帘子剧烈地狂舞起来。小狗不知哪来的勇气,挺起身,好
期刊
课本扫描   成长故事就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成长故事就像彩虹一般五彩缤纷,成长故事就像浪花似的充满活力。每个人的成长中都有很多美好的故事,选择一件或高兴的、或烦恼的、或让人刻骨铭心的事写下来, 写完以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现场点晴   杨 扬:韩老师,这次习作我不知从何处下笔,您能帮我整理一下思路吗?   韩老师: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丰富的,作文就是把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独
期刊
上周末,我去了姥姥家。不但可以看望姥姥与姥爷,还能体验挖苦苦菜的乐趣。  一到姥姥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铲子和塑料袋,催促妈妈和姥姥去挖苦苦菜。来到地里,我发现苦苦菜的叶子有点像小草的叶子,但区别是苦苦菜叶子上有小小的锯齿,颜色嫩绿,一阵风吹过,它在黄褐色的土地上轻柔地舞动,在阳光的微波下荡漾,吸引着我想融入其中。  开始挖苦苦菜了,这个差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刚开始我挖得很笨拙,有好几次不是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