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改革遭遇经济过热

来源 :财会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表示,明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并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努力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并研究制定增值税在全国推进的方案。
  
  2004年,税制改革中的一个轰动性事件就是增值税改革率先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开,当时的基本情况是,在全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情况下,地区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分割成了以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为龙头,我国中北部沿海地区紧随其后的局面,中部地区甚至西部地区都能享受到东南沿海大发展的带动作用。但是,作为我国传统产业基地的东北地区,由于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以重工业企业为主,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掉头较慢,逐渐被边缘化。于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口号的带动下,增值税改革的大幕率先在东北地区“试水”,应该说,这个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从产业投资的角度,并不亚于当年国家对于经济特区的支持。
  目前,国际上实行增值税的国家,绝大多数属“消费型”。我国入世后,随着企业竞争加剧,将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的呼声日高。“消费型”增值税率先在东北地区试点,进而扩展到中部六省,目的就是为推向全国探索经验,特别是摸清改革带来的财政减收规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是一个既定的计划,但在这种既定的改革计划下,目前出现了何时才是最佳时机的争论。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平新乔认为,自2004年7月1日起在东北地区开始试点的增值税转型,总结了很好的经验,已达到了预期目标。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增值税转型应该迅速在全国推开,由于各种原因,改革的时机已经迟滞了,尽快将增值税改革推向全国是为了体现增值税的中性原则这一特点,增值税不应作为某一地区或行业的优惠政策。
  
  
  一、东北试水后时机难择
  
  所谓增值税改革,就是把生产型增值税改成消费型增值税,所谓生产型增值税就是企业购买设备支付的增值税计入到资产的价值中,不允许抵扣,只能随着生产设备计提折旧而不断结转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这加大了企业的前期投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经济过热的时期,实施生产型增值税可以抑制经济的过快发展。由于购买生产设备支付的增值税是一项额外的支出,所以理应向企业购入其他生产资料那样,在生产出产品并实现为收入后,就允许企业用其销售收入缴纳的增值税进行抵扣。
  增值税改革在东北地区破冰后,在恰当的时机向全国推开就必然提上日程,因为在一个国家内长期实施双轨制的增值税制度是不可想象的,这必然造成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也会让一些企业找到避税的途径。但在此后的几年中,经济的发展情况似乎一直没有提供一个很好的时机,得以让增值税改革推向全国。
  有专家认为,根据国家财政部当初对增值税改革的设想,应该按照产业序列来推进,即先从产业链条的最上游——高新技术上推开,然后是产业链的中游——加工业、能源和技术材料等内容,最后,才是在上述内容之外的产业的最下游推开。这样做,旨在引导大量资金先向产业链的上游集中,从而促进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最终推动整个产业链在科技水平和竞争力方面的提升,是本着长远的眼光,打破了地域界限、从整个中国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考虑的。
  
  二、兼顾产业升级和缩小地区差异两个目标
  
  东北试点已近三年,不但未在全国推行,却进一步将试点区域扩大到中部六省,改革试点在进程中逐渐演化为“税收优惠”,这引致社会各界质疑,认为目前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显然是被当作税收优惠政策来使用了,且有长期化和固定化的倾向。将增值税用作税收优惠政策将导致市场严重分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税制改革的目标。甚至有人把试点地区称为“免税港”。一个可以想象的现象是,两个关联企业,一个设在中部,另一个设在东部,东部地区的企业在中部购买设备,然后运送到东部使用,这在试点地区周边的企业最有可能出现。
  但有专家认为,中部地区试行增值税转型,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为企业具体减轻多少税负,还体现在它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区域经济崛起的一个重要催化剂。政府以税收作为契机,将税制的改革和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希望通过增值税的试点达到一箭双雕的最佳成效。
  产业升级、弥合地区间发展差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双重任务。无论从地区的角度推广,还是从产业的角度从高端产业向低端产业逐步推开,增值税改革似乎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在2006年前,国家迟迟没有对增值税改革展开大动作,主要出于税收可能大幅减少的考虑。据分析,增值税作为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向全国推开,将会让国家减少1500亿元左右的损失,这就会打乱国家希望在经济发展较好的这几年扩大财政收入,以便能偿还以往国债的计划。
  2006年和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到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已经达到5万亿的规模,完全可以承受增值税改革减少的损失,但经济过热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国家在不断采用各种手段抑制经济越发过热的势头。增值税改革流年不顺,在去除掉财政收入减少这一因素后,又遭遇到了经济过热的干扰。相关部门已经表示,为了防止投资的过快增长和明显的通货膨胀,今年将继续进行宏观调控,如果调控取得成效,可望在明年让增值税的转型彻底推向全国。增值税转型不仅仅是一个税收政策的调整,也是一个整体性的减税政策,从财政调控角度看,实际上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所以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出台,显然是结合经济整体增长和各种宏观调控统筹考虑。从现在来看,只有把经济过热的势头压下去后,增值税整体转型的政策才可能出台,否则还可能继续推迟。
  
  三、通货膨胀为增值税改革泼冷水
  
  时近岁末,各种经济统计数据都逐渐出来,我国2007年的经济总量比2006年增加11.5%左右,参照2007年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平均6%左右的CPI数据,我国经济目前出现轻微通货膨胀的判断已经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从1994年我国实施生产型增值税开始,其目的就是为了抑制当时的经济过热,所以它作为一个抑制经济过热的良好手段,在目前的状态下,似乎不应放弃。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国家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只有我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少数发展中国家实行生产型增值税,这或许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波动较大,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有助于一国对整体经济的宏观调控。目前我国增值税在税收总额中占到三成左右,是第一大税种,如果对其改革处理失当,有可能对我国经济全局产生影响,这或许也是国家现在东北地区,后在中部不断试点的原因。一位长期研究增值税的人士说,在增值税的改革上慎重行事是正确的,应该迈小步,不能迈大步,否则就有可能失足跌到。
  当前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增值税改革应该加大步伐,特别是不要过多考虑增值税改革对投资的刺激因素,他们认为目前投资过快,主要是地方政府投资加大和国家经济基本面的良好所致,特别是钢铁、汽车、房地产等少数几个行业带动。无论增值税是否改革,对这些行业的发展趋势都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出于担心投资过快而迟滞增值税改革的进程显然是不明智的。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研究所
其他文献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研究重点之一是高性能电催化剂的制备.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前驱体一般决定制备方法,影响催化剂的性能.介绍了对DMFC电催化剂前驱体的发展,阐述了其对电
被害人杨某欺人太甚。在与犯罪嫌疑人温某之妻秦某开宾馆后还胆大妄为地打电话刺激秦某的丈夫温某,却不知杨某的极端行为在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落得身体被捅
审计实务中,许多注册会计师不仅对企业内部控制、了解内控及控制测试方面的相关概念的认识、区别模糊不清,而且对了解内控和控制测试相关的各审计程序的作用、履行和衔接也常常
人们常说,“经济危机,省钱是王道”,大到银行的惜贷,小到普通百姓生活中的精打细算,经济危机中的人们似乎更加注重计算投入成本与投资回报的差额与比率,来做出自己的理性决策。与步
利用微波模板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Mn2O4-xCoxO4(x=0、0.1、0.2和0.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XRD和S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后的材料仍是尖晶石相,掺杂Co可提
2009年12月5日,肥西县公安局经过历时5天的侦查,成功侦破了1日发生在该县紫蓬山附近的一起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贾健被抓获。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看似瘦弱、文静的“90后”因
现在美国仍然深陷金融危机的漩涡。这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所罕见,就连美国顶尖学府哈佛大学也难逃被影响的厄运。
亲爱的读者,在讲述1+38个故事、步入《企业会计准则》大家园之前,纵观准则亮相的台前幕后、内外环境、内容构成自然是“磨刀不误砍柴工”。2006年2月15日,春天的气息把我们带进了
用LiOH、LiCO3和V2O5作原材料分别通过凝胶法和高温反应,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3O8.利用XRD、SEM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通过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技术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结了锡氧化物、锡复合氧化物以及锡合金的制备方法、性能和贮锂机理,概述了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锡基负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因其制备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但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