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地台区的地震迁移

来源 :山西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中列举了跨越稳定地台区(鄂尔多斯地台和四川地台)的震中迁移的事实,讨论了地震迁移的成因,指出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
其他文献
1983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市区先后出现了10条地裂缝,总长度34km。由于地裂缝的垂直差异沉降、横向水平开张、纵向水平扭动,使跨越地裂缝上的约200多座建筑物以及管道等设施受到
目的探讨用单味免煎中药配方颗粒配制中药汤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煎煮法和溶解法分别生产Ⅰ号止咳合剂。进行理化和临床对照。结果用中药饮片生产的Ⅰ号止咳合剂和用单味免煎
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水氡仪器的标定方法,分析了水氡仪器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判别、排除方法等,指出所介绍的方法可供仪器标定人员工作时参考。
根据几年的活动断裂填图和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资料,结合卫星影象判读和地震史料记载,分析和讨论了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发震构造部位和未来地震危险性,指出了该地震的破裂形式与分布范围。
通过对河南省陕县温2泉1980~1993年水氡资料及对其周围多次震例总结分析,认为该台水氡对其周围200km内的地震震前有一定异常显示,陕县台水氡观测可以做为晋、陕、豫交界地区的一个应力活动窗口。
叙述了1989大同—阳高地震的基本情况,回顾了此次地震现场的分析预报工作。按照《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所确定的原则,采用国内常用的一些方法,对此次地震的类型
本文利用考古学方法,结合地质地貌、沉积学等方法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形变测量等资料,对临汾盆地的近代地壳运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盆地的沉降速率,现代构造应力场方位,主要断裂近代
叙述了判别电磁波脉冲数值异常的方法,探讨了运用电磁波记录仪记录的异常进行地震3要素预报的问题.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序列两次强余震(系指M_L≥4.7)的发震时间进行了尝试性预测,其结果与事实比较吻合,表明该方法在震后短时间内,用仅有的部分序列资料来估计其发展趋势
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8度区、7度区与该地区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7度区,6度区大致重合。根据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出6.1级地震8度区在7度,7度区在6度情况下的破坏程度及经济损失,与5.8级地震7度区、6度区进行比较,得出由于5.8级地震时新建房屋抗震性能好减少了损失,因而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