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城市\建设魅力北京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f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世界城市,赫然列入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自去年以来,“建设世界城市”频频出现在北京市的各类会议报道中。
  《北京日报》报道,2009年11月,市委书记刘淇在北京市赴广东省、福建省学习考察总结会上强调,作为首都,北京的发展不能套用别人的模式,只能从中国国情和历史出发,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来探索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定位,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我们要瞄准今后几十年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明确北京定位,建设世界城市。
  2009年12月,刘淇在市委市政府工作务虚会上强调,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中的高端形态,既是落实国务院对首都城市规划批复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国家被推向世界前台后首都工作的一个新的奋斗方向。
  2009年12月下旬,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会议决议号召,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审视首都的发展建设,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规划建设的档次和服务管理的水准,使首都发展建设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相适应。
  2010年1月25日,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长郭金龙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建设世界城市被定为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两会”期间,“世界城市”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引起舆论热议。纵观全局,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2010年政府工作的聚焦点;着眼长远,“世界城市”行动计划横跨“十一五”和“十二五”,是未来五至六年北京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市委书记刘淇表示,“世界城市”行动计划将在北京十二五规划中分解落实。
  如何看待“建设世界城市”这一北京的新定位?北京政协委员连玉明评价说,“过去我们定位北京,都是站在当时的角度为未来谋划,这一次提出建设世界城市,不但给首都进行了重新定位,而且这个定位還是站在未来谋划今天。”
  视角的转变,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预留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它连接了现实与未来、全球与中国、已知与未知、借鉴与创新。沿此脉络,本文进一步探索,北京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建设世界城市?怎样理解世界城市既有的内涵和经验?如何构建具有中国气派、北京特色的世界城市?
  
  建设世界城市,是国家战略选择,也是北京发展需要
  
  北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
  
  北京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北京提出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面对国家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新变化的需要;是面对首都在国家工作大局中所承担重要任务的需要;是面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建设世界城市,是一个伟大的构想,若放大到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它又是一个必然。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首都曾是世界上最繁荣、最发达,最辉煌的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
  
  历史上,中国著名的统一王朝的都城均以规模宏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口众多而具有较强的辐射力,都是当时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大都市。最著名的如西安(历史上的长安)、洛阳和北京等,都有千年左右的建都历史,其主要特征包括:
  一是规模宏伟、制度严整。如作为唐朝都城的长安,面积达到84平方公里,主要大街——朱雀大街宽达150多米,“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二是人口众多、世界之最。唐长安城有百万人口,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大都市。北宋都城开封人口达140万左右,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城内外人口则达二百万。而在当时的欧洲,城市人口有五、六万已经算是大城市了。诗人咏诵出的“春人长安百万家”诗句正是对当时都城人口繁盛的真实写照。
  三是经济繁荣、市场活跃。都城是全国经济的中心,也是对外贸易的中心,其经济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如唐朝长安“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北宋形成以开封为中心的商业网络圈,正所谓“十二市之环城”;南宋临安周边设置了十五个镇,成为拱卫都城的商业市镇;元大都(今北京城)一直到清代的北京城,不仅是全国商品的集散地,面向普通百姓的庙会经济也异常红火。京城的金融业也很发达,几百年的老字号商铺,基本都与明清时期的北京有不解之缘。
  四是文化昌盛、兼容并蓄。洛阳、长安、开封和北京作为王朝都城,都是文人荟萃的渊薮,官方和民间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异彩纷呈,都城在文化娱乐领域也是开风气之先,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国际交流频繁、具有世界影响。唐朝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国际交流最活跃的大都市,唐太宗时,仅仰慕中华典章文物到最高学府求学的域外留学生就有8千人;作为元、明、清都城的北京城,更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城墙、宫殿、园林、庙坛、陵墓等建筑精美绝伦,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
  综合上述中国古代都城特点,可以看出,中国的首都在历史上都曾是世界上最繁荣、最发达、最辉煌的城市,多具有世界影响。
  在古代,中国的首都对世界最大的影响是文化、思想、文明的生活方式及自然的生态观念等等,它渗透到城市建筑的一砖一瓦、民众生活的衣食住行之中,心与物一元,天与人合一,国与家同构。虽历经朝代更迭,但文化之根、智慧之源不曾断裂,这也是中国首都共同的精神与灵魂所在。
  
  从国际环境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实施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
  
  将目光从历史收回到现实,当前,中国在全世界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地位?北京又在中国担负着什么样的使命?
  2008年全面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球层面,它直接把中国推到了国际社会协商和处理重大问题的前台,中国在讨论和处理全球重大问题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国外有学者甚至提出了“G2”(美国和中国)概念。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等舞台上发挥着一个大国的重要影响,其影响力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前所未有。这是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那么,北京作为一个大国的首都,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新的自我定位?建设世界城市,既是国际社会对北京的新期望,也是中央政府对北京的新要求。
  毋庸置疑,随着我国参与并影响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引擎的北京有必要也有能力发展成为世界城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一种发展模式和新潮流。随着我国在垒球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提高,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拥有占领世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制高点的能 力,需要建设世界城市。北京处于我国城市体系顶端,应朝着世界城市方向发展。
  建设世界城市这一宏伟目标在北京“两会”上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热议并纷纷建言献策。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专门提出了《关于加快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规划编制的提案》,呼吁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北京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既从整体上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又在一些领域引领和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这些领域包括科技自主创新、文化传承与现代化转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变等等。
  
  从国内环境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抉择
  
  从国内发展来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势不可挡,国内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态势争先恐后、竞争激烈,北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领跑全国,就必须找准定位,赢得发展主动权。而且,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三个北京”的全面建设与扎实推进,为北京赢得了全球声誉,呈现出北京作为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崭新面貌,这也内在地要求北京要在发展中不断地优质化、集约化、国际化,要求北京进入全面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阶段。建设世界城市,必然对北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必然要求北京从大国首都的定位来思考和谋划下一步的建设与发展,进而拉开北京全面建设国际一流城市的序幕。
  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未来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提高国际竞争力,这一目标要求我国必须发展世界城市。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大城市组成的城市网络,成为跨国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框架,其中世界城市作为全球化经济的空间节点,承担着世界性调控和集散功能。通过建设世界城市,以此作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支点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经济社会单元,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从北京自身情况看,构建世界城市已经具备基础条件
  
  北京为何在此时提出构建世界城市,而不是更早些或更晚些?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严力强认为:以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圆满成功为标志,首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北京适时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从以下的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看,也更有力说明了这一点:
  ◆ GDP总量:2009年北京GDP近12000亿元人民币,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10.1%。
  ◆ 人均GDP:2009年北京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预计到2015年,北京人均GDP将接近2万美元,到2020年人均GDP将可能达到3万至5万美元。
  ◆ 城市增长速度: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前10个城市有8个属于中国。在世界城市网络连接度方面,香港、北京、上海和台北四个城市已跻身世界城市前列。其中,香港和北京跻身全球624个城市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前10名,成为亚太地区的中心城市。由此可见,北京的整体竞争力度与欧美城市虽然还有着明显差距,但上升潜力巨大。
  ◆ 产业结构:2009年北京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5%左右,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主体,这初步奠定了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产业基础。
  ◆ 金融业:北京市2009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720亿元。金融业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6.7%,成为城市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量。
  ◆ 跨国企业:北京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东京和巴黎。
  ◆ 交通建设:一方面体现为较强的航空运输能力。航空交通流是判别世界城市的重要指标。2009年,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6000万人次,排名世界第4位,跻身世界前十大最繁忙机场行列,提供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航空运输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北京加速发展轨道交通,按照规划,到2015年北京市的轨道交通将达561公里,达到世界城市前几名的水平。
  ◆ 科技创新资源:世界城市应是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中心。北京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每万人科技人员比重、区域内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等指标值都较高;同时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研发活动集中于重大创新、系统性创新及尖端科技领域。
  ◆ 历史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形成了北京的独特城市魅力。每个世界城市都有鲜明的个性,北京的历史文化古迹以及几千年的传统积淀,使北京可以媲美于任何一个世界城市。
  除以上指标外,其他如: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化水平等,北京也都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城市的标准。参照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发展阶段的标准划分,北京正进入从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迈进的新阶段,已经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构建现代化国际城市基本构架的阶段目标。
  “世界城市”的内涵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经济科技信息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而世界城市概念的提出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有相当多的专家学者对世界城市的内涵、特征、功能、分类、形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定义认为: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端标志,世界城市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有纽约,巴黎、伦敦、东京。成为世界城市,应具备以下六个支撑条件:一是有一定的经济规模;二是经济高度服务化、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三是区域经济合作紧密;四是国际交通便利;五是科技教育发达;六是生活居住条件优越。
  
  “世界城市”的重要特征
  
  世界城市的重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经济体系。表现为拥有与世界主流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经济体系,在商业、贸易、金融、制造、资本等经济领域,具有世界中心和国际控制能力,是跨国公司的集聚地,是国际主要工商业区的核心城市,具有在较大经济区域胁调国际资本流动和生产活动的能力,特别是在提供生产性服务方面,制造业产品、文化产品和服务业品质均具有良好声誉,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生产要素聚集和配置的战略中心,是国际商贸等全球组织的所在地。第二方面是人才聚集能力。世界城市是所在国及其更大区域的首位城市尤其是国家的首都,拥有足夠多人口,特别是有大量的人才尤其是高端、领军、统帅型人才,是主要政冶中心、政府的所在地,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吸引所需的经济活动和专业人才,并不断创造出新的行业与经济活动,是创造新思想、新时尚、新价值观和新文化的中心,具有引领各种潮流的能力。
  
  “世界城市”的主要功能
  
  世界城市占据着全球经济文化活动的制高点,其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第 一、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管理和控制中心——企业总部集聚地。世界城市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对全球经济的控制能力,而控制主要来源于跨国公司总部或区域性总部。第二、世界城市是全球金融中心。世界城市应具备为企业或市场的全球运营提供服务、管理和融资的能力。在经济金融化趋势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世界城市必然是一定范围内的金融服务中心。最典型的三大世界城市纽约、伦敦和东京就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第三、世界城市是全球信息中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通讯系统和网络在全球的延伸,并且全球信息网络与全球金融系统及经济活动紧密相连,信息技术的国际扩张是国际间金融和经济活动联系的技术支撑。因此,对垒球化经济的管理和控制需要世界城市成为全球信息中心。
  
  世界城市与国际化城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世界城市与国际化城市是两种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城市类型。国际化城市是拥有较高国际化程度的城市,即一个城市与世界其他城市之间具有较高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程度。城市国际化程度高仅仅是世界城市的特征之一。因此,世界城市必然是国际化城市,而国际化城市不一定是世界城市。比如,瑞士的日内瓦国际化程度较高,但因规模小(只有70万人口)等原因,只能称作国际化城市,而不属于世界城市。总之,世界城市是位于全球城市体系的金字塔顶端、对全球经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化的国际城市。
  
  世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共同特征
  
  目前已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高层级的世界城市的经验表明,世界城市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主要包括:
  ◆ 现代第三产业是世界城市的主导产业。塑造世界城市的过程是城市经济产业体系的重组过程。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表现,现代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会计、广告、金融和法律等,已成为世界城市的主导产业。世界城市都拥有发达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在70%以上。比如,纽约是世界首位金融中心城市,还领导着美国的艺术、时尚、广告、银行和金融、出版、广播等服务业。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用来衡量城市的服务能级。沙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率高于全国就业的平均增长率。而且,纽约、伦敦和东京三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率高于全国。
  ◆ 世界城市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全球影响力是衡量世界城市的核心指标,可以通过跨国公司总部数量、跨国投资流量、外贸与运输业的分量、生产与商务活动的集中程度等指标来衡量。全球市场影响力突出表现在:拥有一个全球资本流和信息流的集散港,以此为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提供适宜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纽约、伦敦和东京作为顶级世界城市,聚集了较多的跨国公司总部、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国际经济与政治组织。这些世界城市是国际资本和信息的集散中心,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最高点,它们对全球市场要素和市场信息的控制能力对全球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几乎所有的世界城市都经历过由于城市规模过大、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城市无序扩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为此,伦敦、东京、首尔等城市都进行过新城建设,以疏散大城市中心的人口和功能。二战后,面对伦敦日益严峻的大城市问题,英国城市化发展主要采用分散化方式,推行了如“大伦敦计划”和“新镇法”。在新城运动中,英国共建设32个新镇,其中位于伦敦地区的有11个。英国的新城运动后来广为世界其他国家效仿。建设新城也是日本东京实施分散城市功能战略的重要途径。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东京周边地区建设了筑波学园城市、多摩新城等。20世纪70—90年代在东京产业结构的提升和转型带动下,又一次出现了人口和功能的集中,导致各种大城市问题。于是东京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调整空间结构,逐渐明晰了“多核心型”城市结构的发展目标,相继建设了池袋、新宿、涩谷、大崎等副中心,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成为东京的区域性中心。与伦敦和东京等城市一样,为疏散首尔人口并分散其职能,韩国政府在首尔周边建立起不同作用的新城市,包括为解决首尔的不良住宅区问题建设城南市,为转移首尔的公害工厂建设安山,为分散首尔的行政职能建设果川市、大山屯田和鸡龙,为稳定首尔住宅价格兼分散首尔人口建设盆塘、日山、坪村等新城市。可见,世界城市发展的理念已经从消极被动地控制城市规模,转向疏散、引导过度集中和膨胀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整体活力上来。
  ◆ 世界城市有较强的国际兼容性。世界城市都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举办各种国际会议,如巴黎每年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达二三百个。世界城市还具有人口多样性(出生地为外地、外国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和文化多元性(工作语言的多语种化、对非本土文化的一视同仁以及不同背景的居民对市政的参与度)特征,不同语言、文化、民族的集聚和融合,形成一个宽松的文化氛围。文化的多样性是吸引和留住全球人才的主要因素,也是适宜于创新的外部环境,纽约是这方面成功的典型。
  ◆世界城市发展中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间移民大量增加,国际移民从落后国家(地区)向发达国家(地区)流动的趋势增强。这对世界城市社会结构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人口在社会、种族和文化等方面日益融合,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必要元素另一方面,全球化极大地强化了社会分化,在城市中制造出新的屏障。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处于全球城市体系最顶端的世界城市也是贫富最为悬殊的地方,它们汇聚了巨大的权力,也造成了城市内部的两极化和边缘化。各世界城市共同存在一个矛盾的现象:在这些世界经济的指挥部,一方面聚集着全球最富有者和最有权势者,另一方面低收入人群越来越庞大,孤独的、政治上被边缘化的移民越来越多,被剥夺殆尽的少数种族或民族越来越多。从就业结构来看,一端是从事管理和商业服务的高技术、高薪人员,另一端是为专业人士提供服务的低技术、低收入人员。两极分化是世界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对世界城市的再思考
  
  “世界城市”这一概念及其實质最早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不可避免的,它也带着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但以东方人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不禁要反问:世界城市是要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权力的中心,还是世界城市文明的典范?在资本、经济、市场巨大影响力的背后,世界城市是否体现了全球责任和义务?需要传达怎样一种城市理念、世界理念、人本理念、生态理念?拥有了科技、信息、金融、交通这些看似强大无比的工具,是否就能成为永续发展的世界城 市?世界城市的主人是谁、为谁而建、服务于谁,在世界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是否拥有比一般城市更多的幸福和美好?
  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思考,指引着我们进一步探索“世界城市”的本质到底应该是什么,中国北京应该用什么样的理念和价值标准建设“世界城市”,实现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北京如何建设世界城市?首先,我们应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客观识别我们存在的硬差距与软差距;然后,站在国家战略、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站在北京独有的文化精神上,探索如何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引领世界潮流的新型世界城市。
  
  清醒認识北京与当今主要世界城市的差距
  
  在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初步成功后,北京诚然已经基本具备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基础和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北京距离世界城市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对比纽约、伦敦、东京等当今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北京在经济实力、国际化功能、创新能力、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北京的影响力目前主要局限于国内,实现世界城市的目标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 经济实力方面:2009年,北京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但距离世界城市公认的1.5万至2.5万美元的标准尚有差距。
  ◆ 文化影响力方面: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目前文化影响力还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缺少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团体和文化活动。
  ◆ 科技研发能力方面:北京虽然科技研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研发创新仍然较弱。北京的国际组织总部只有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等少数几个,缺少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而伦敦多达57个。
  ◆ 生态环境方面:北京面对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压力很大,2008年北京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达到122微克/立方米,是上世纪纽约的2倍,东京的2,5倍。由此可见,北京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仍然很艰巨。
  ◆ 尚在世界城市体系低层: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与较高层级的世界城市伦敦、纽约、东京、首尔相比,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数、空港年人流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这些研究表明,北京已进入世界城市体系,但尚处于较低层级。
  世界金融危机之后,面临重构世界经济体系,北京迎来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最佳时机;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有些方面是硬指标,例如经济实力、科技研发能力,这要求我们要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有些方面,要汲取其他国家经验,创新发展方式,例如面对环境与经济之间的二元瓶颈,要求我们着眼未来、站位高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低碳经济;有些方面,是要塑造我们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内涵,深入挖掘北京以及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人本观念。
  
  稳步推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布局
  
  将北京建成世界城市的说法最早见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介绍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第一步是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步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第三步是到2050年成为世界城市。
  而今,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大大提速,已经进入北京2010年政府工作以及“十二五”战略布局之中。虽然其详尽、具体的目标细化还有待一段时日,但这并不妨碍北京前进的步伐。据悉,在2010年,按照“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北京市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将从世界城市的高度,重点推进九项规划内容,涉及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等多个领域。
  近一个时期以来,围绕着建设世界城市,北京各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纷纷展开思想大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形成了以下一些共识: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
  
  北京的世界城市应是怎样的式样?市委书记刘淇指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其内涵是科学发展的,包括人文、科技、绿色三个方面,同时要有别于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我们要学习他们,但不能照抄,北京要发展社会主义的世界城市、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应当从自身国情和实际出发,把握住首都发展的科学规律,力求彰显东方魅力、中国特色、北京特点。
  专家指出,打造富有特色的世界城市,除了要注重完善硬件基础、实现具体技术指标等外在实力,更为重要的是涵养内在的城市精神,夯实城市的软实力。目前公认的几个世界城市,无不具备鲜明的城市形象和迷人的城市气质,这种内在底蕴为推动城市和国家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北京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寻找角色定位,大多数“硬件”差距正在缩小,关键是“软件”,在人文魅力、文明素质、和谐氛围等方面,仍需下大力气改善和提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仅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文明积淀,更应当认真总结新时期发展形成的时代内涵,特别是巩固和继承好奥运遗产,不断在城市内在精神方面树立新的标杆。
  与软实力对应的是一些软件指标,比如,作为世界城市所应当具有的价值观,影响力、辐射力、人文环境、宜居生活等,这些指标有别于单纯的经济目标,而牵涉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忽略了这些要素,或者不科学考量各个要素在构成世界城市中的指标权重,就极易导致名相近而实相远。
  事实上,从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城市的演变史来看,各个城市所经过的发展路径不尽相同,各自形成的特色更是鲜明突出,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迪。北京作为一个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非常集中,科技智力人才资源密集,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全可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世界城市发展之路来。
  
   构建强大的区域支撑体系
  
  建设世界城市是历史赋予北京的责任。面对世界发展新格局的建立,北京打造世界城市也将遇到挑战。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的发展实践证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不仅在于自身的强大,更在于他们都有一个支撑其发挥控制职能的高度发达的区域。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仅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国家战略,而且对亚洲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政协委员连玉明认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引发了生产及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全球市场的融合和生产与商务流程的重构带来了产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以区域为单位参与全球竞争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选择。世界 城市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区域形态,是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它对于促进城市间区域经济发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城市更需要世界城市区域体系的支撑。连玉明认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考虑三个战略层次,即环渤海地区、京津冀地区和北京、天津及外围地区。应以北京为中心,形成一个辐射能力强、开放程度高、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极点;围绕北京、天津两核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城市区域,并以此建构一个密切互动的京津冀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目前,以北京为中心的区域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京津为中心的城市区域与国外同类地区相比,发展差距悬殊;在东北亚地区的特大城市中面临竞争;区域竞争力落后于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与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比较,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内部的差异性较大、情况比较复杂;“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圈内腹地”格局加剧,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综合交通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区域内部缺乏合理的协作与分工;资源利用缺乏合理性,水资源缺乏,资源环境约束“瓶颈”日益突出,文化资源丰富但未形成体系,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
  对此,连玉明建议,应加快京津冀城市群规划,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突破行政体制障碍,促进区域间的产业分工和梯度转移。“京津城市之间的功能和产业分工协作不仅影响京津城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环渤海经济圈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分工体系将使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大大加快。”
  与此同时,在物流和运输方面,两个城市有相当大的优势互补空间。天津机场的货运较多,而首都机场的客流量较大,城际高铁的开通,使得两个城市之间的来往只需30分钟,这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向周边进一步扩展与辐射。要使得同城化效应进一步放大,应考虑将京津两地和周边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公交、地铁、轨道交通等设施进一步与城际高铁连通,形成统一的综合交通体系。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经济实力是世界城市的硬指标,而支撑经济实力的内在要素是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向着更高层次的世界城市迈进,北京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担负着重担。
  当前,北京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已高达75.8%,但如果按照世界城市的要求,该比例仅为底线(及格线),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第三产业均已超过了80%。北京的第三产业仍有上升空间,上升“动力”来自第三产业的内部,即调整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发挥京城的科技优势、信息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产业、金融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都市农业、现代商业等等。
  
  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城乡一体化
  
  建设世界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要统筹兼顾,经济是动力,社会是保障。对于北京而言,改善民生、解决困难群众住房、推进城乡一体化、维护社会稳定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基础。
  当前,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消除城乡差距,在“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时期,北京市政府已经开始把投资重点转向郊区,让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十二五”时期,北京应按照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高端化标准,来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图景。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梅松为市民描述了一个世界城市的愿景:人们会感觉到国际化程度更高,外国人来京居住创业的人数更多,本地人就业的比例也会更高,生活也足够繁荣和富裕,城市很时尚,像巴黎一样,城中村和二元结构将不复存在。
  
  提升城市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
  
  实现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需要提升城市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首先,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确立新的政策导向。其次,要扩大开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要对区域开放、对民营经济开放、对国际市场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各种国际会议来京,吸引各类国际组织在北京落户,吸引各国高端人才在北京开创事业,加快北京发展的国际化步伐。建设世界城市,需要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制定更加开放的法规和政策。例如:国际投资的安全保障、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外国人员的从业条件、国际化的人才资格互认等给予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从而提升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软实力。为国际组织、国际会议落地北京,为引进跨国的企业总部和人才铺平道路,创造条件。
  建设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还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優化发展环境。实现建设国际一流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北京必须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探索建立新的城市发展与管理的公共平台,通过制度建设切实保障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都能介入到整个城市的决策,规划与管理过程中来。 综合而言,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界城市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浩大的系统工程,除了上面提及的方面之外,有很多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全新探索。
  
  相关资料1
  
  “世界城市”概念发展小史
  德国诗人歌德在18世纪后叶将罗马和巴黎称为世界城市。苏格兰人类生态学家P·格迪斯于1915年则将当时西方一些国家正在发展中的大城市称为世界城市,指那些在世界商业活动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城市。
  1966年,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德·霍尔对世界城市这一概念做了经典解释:世界城市是指那些已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城市。具体包括: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拥有大的港口、铁路和公路枢纽以及大型国际机场等;主要金融中心;各类专业人才集聚的中心-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有发达的出版业、新闻业及无线电和电视网总部,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娱乐业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据此,霍尔确定了7个世界城市:伦敦、巴黎、莱茵一鲁尔区、兰斯塔德(荷兰)、莫斯科、纽约及东京。
  1986年,美国的城市学家弗里德曼根据企业总部和大银行的位置划分世界城市。他把世界城市的特征概括为: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包括地区性总部),国际化组织,商业服务部门的高速增长,重要的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枢纽和人口规模。根据这些指标,伦敦、 巴黎、法兰克福、纽约、东京等9个城市是发达国家的主要世界城市,圣保罗和新加坡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世界城市。
  此后,英国经济学家沙森把世界城市定义为:发达的金融和商业服务中心。沙森强调,世界城市不仅是协调过程的节点,而且还是特殊的生产基地。世界城市所生产的是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和金融产品。她认为,生产者服务业集中在世界城市,这些城市逐渐成为“全球性服务中心”,形成以生产者服务业为核心的新的产业体系。根据沙森的研究,纽约、伦敦和东京是全球城市体系中最顶级的世界城市。
  1991年,伦敦规划委员会提出了一套促进世界城市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指标,为大伦敦的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其主要观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城市应当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并同时拥有来自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强劲的财富创造力、服务于国际劳动市场的就业和收入增长力以及满足于国际文化和社会环境需求的高生活质量的吸引力。其中,基础设施是维持世界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余几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要素,则是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世纪末,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彼得·J·泰勒等人,根据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连结性和影响程度的大小,把世界城市分为三级——Alpha、Beta和Gamma级,其中,伦敦、纽约、巴黎和东京是最高层级的Alpha级世界城市,北京是较低的Gamma级世界城市。
  
  相关资料2
  
  世界城市的主要发展模式
  根据各个世界城市在崛起方式上的不同,学者将主要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分为纽伦港、东亚和欧陆三种模式。
  纽伦港模式:主要强化国际化因素和依靠市场力量的“自然发育模式”,重视个体力量的文化环境和自由主义的政治传统,如美洲、西欧的一些世界城市。
  东亚模式:主要依托国家崛起因素和依靠政府力量的“规划推动模式”,强调集体行动的文化环境和規治主义的政治传统。
  欧陆模式:往往形成多中心的大都市,以城市群的发展构成世界城市的区域。
  除此,世界城市还可以根据功能担当上的完整性与侧重点不同,分为全能型、有侧重的全能型和单一功能型三种类型。全能型世界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其均为所在国的绝对全能中心,既是所在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首位城市,又是首都;有侧重的相对全能型城市不多,因为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功能之间有着重要的协同集成效应,功能的侧重意味着这种协同效应不能最大程度地达成,使得城市的崛起更为艰难。以单一功能见长的城市更适合称为国际大都市,而往往无法达到世界城市所需要具备的垒球活动战略性控制节点的水平。
其他文献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这句话作为这一章节的结尾,直译过来是:孔子说,“了解《易经》的变化道理的人,岂不就能知道神的所做所为了吗!”作为对这一章中前面大段文字所阐释的卜卦的过程、方法的总结,这一句结语落在了对《易经》强大力量的引申上,知道之人必知神。  现在很多人对《易经》的认知,最直接的看法就是这是一本能算卦的书。其实《易经》的内容很简短,只讲了六十四卦而并没有讲八卦。而记录
期刊
“两会”这几天,杂志社的同仁们显得有些兴奋,的确,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倍受瞩目,何况是两会这样的“大日子”,内媒、外媒都投入了比往年更多的人力,物力,意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中国发展的新信息。我也没闲着,一边和编辑部讨论专题报道的事,一边在看国际上对两会的反应。  新加坡《联合早报》连续几天的评论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关于“‘中国特色’到了关键时候”的“论断”深刻而醒目。这一“论断”的核心是
期刊
大凡河湖名川,都有其独特的风姿和神韵,或广袤、或静谧、或幽旷、或曲折、或清秀、或磅礴、或激荡、或婉约,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各自彰显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从而也造就了“依山生伟男,临水产娇娃”的奇特世相,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如果说,地球上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一个由水域向陆地的变迁,那么湿地则见证了生命发生的全部过程。不仅如此,湿地作为水陆在时空坐标上交替界面的特别区域,唯一的“四圈交汇”之地(水圈
期刊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圣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亢龙有悔”,这是乾卦上九爻的爻辞。单是这四个字,就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先来看什么是“亢”。  在《说文解字》中,亢是这样解释的:人颈也。从大省,象颈脉形。凡亢之属皆从亢。顽,亢或从页。古郎切。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象形。小篆字形,从大(人)省,象人的颈脉形。①本义:人颈的前部,喉咙,②高。从以上的解释中,
期刊
我國对外传播能力与国家地位不相匹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拥有占世界人口总量五分之一的人口;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同时在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以稳健、有力的能力,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由此,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
期刊
网络可以说是人们开辟的另一个奇妙世界,即连载着亿万大众,又承载着社会万象,它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现今不仅它的范围在迅速扩展,它的功能在快速拓宽,它的影响也在不断深化,不仅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而且深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现在借势网络可谓是一种风尚更是一种手段,正所谓网络一开,想不火都难,名
期刊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现存的实际问题,很多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中小企融资难,存在什么样的原因,如何解决?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从根源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企业自身的原因;其二是金融机构的原因;其三是第三方即政府方面的因素。  企业自身原因  第一,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在高税收政策的影响下,积累乏力,资本增长缓慢,再加上设备落后,
期刊
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无法跟进的e时代,一夜暴富这种看似小概率的奇迹事件几乎天天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上演。2005年7月13日,分众传媒登陆纳斯达克股市,创造了一个广告人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的神话:拥有近30%股份的公司创始人兼cEO江南春身价暴涨,接近于3亿美元,如果参照2004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将跻身前30名,甚至超过搜狐的数字英雄张朝阳。此外,江南春还应邀按响了纳斯达克的开市铃,他也由此成为受此
期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09年的四月,依旧春暖花开的季节,却因一场仍在蔓延与深化之中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别样的滋味与心情。从西半球到东半球,人们的焦点话题只有一个: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如何扭转低迷的经济走势,如何恢复往日安定而平实的生活。  国际金融危机因美国而起,欧洲各国所受创伤最深,并不同程度波及到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问题是一样的:对内,如何制定
期刊
事业单位是依法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这一定位决定了事业单位所应具有的四大特征,即依法设立、从事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社会组织。其中,从事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特征,由此也决定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与企业的绩效考核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能简单地以利润和经济成本为目标,而是要衡量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社会转移价值,而这种衡量存在三个较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