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的味道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花对我来说,不单单是一种可口的中华传统小吃,更多的是来自姥爷的关爱。
   打我记事起,我就在姥爷家过年。每年最喜庆的时候跑去拜年,讨上红包,然后一屁股坐在电视前,一坐就是一天。
   我啊,从小嘴馋,看电视时不吃东西怎么行?问姥爷家里有没有什么吃的,他只是笑呵呵地摇摇头,我只能失落地继续看电视。姥爷好似看出了我的失落,招呼也没打就出门了。后来,大伙儿发现姥爷不见了,个个焦躁不安,炉子上的饭也顾不上管,全站在家门口等着姥爷。终于,姥爷被大家伙儿盼回来了,一道回来的还有一袋麻花。我不禁被姥爷手上的麻花吸引住了,连忙跑到姥爷身边。姥爷看见我来了,笑呵呵地把麻花递给我,说:“吃吧!”
   那时,我觉得姥爷简直就是上帝派到我身边的天使。
   我欢喜地抱着麻花道了谢,转身坐在老位子上,开始“吧唧吧唧”地吃起来……午饭时分,我因为麻花吃得太多,饭只吃了几口。大家都笑着嗔怪姥爷给我买得太多,我连忙站出来为姥爷打抱不平。
   后来,我越长越大,姥爷却越来越老,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一进家门就能看到的麻花。姥爷老了,记性不好了,但仍记得我喜欢吃麻花。姥爷老了,耳朵不行了,眼睛也不行了,但仍会在我刚进门的那一刻递上麻花。每一年,我都在麻花里辞旧迎新。不知怎的,我一直觉得姥爷买的麻花更好吃些。
   再后来,姥爷去了另一个世界,我也渐渐感受到了麻花的区别:姥爷用他爱的魔法,使他手中再平凡不过的麻花变得与众不同。可我再吃同一家店里買回的麻花时,却感觉变了味儿,一行热泪从我脸颊滑过,滴在麻花上,又涩又甜……
   我想,那麻花里特别的味儿,就是姥爷对我的爱啊。
  (湖北石首市实验初中七·8班)
  点评
   品麻花的味道,忆姥爷的温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关于亲人的温馨的回忆。习作借“麻花”这一传统小吃,表达了自己对姥爷的深切怀念,也勾起了读者心中最美好的回忆,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的所在,引发了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麻花的味道,并不遥远;亲人的关爱,犹在眼前。
   习作结构严谨,主题突出。开头直接扣题,“麻花对我来说,不单单是一种可口的中华传统小吃,更多的是来自姥爷的关爱”,点明了麻花是爱的载体。麻花的香味本就醇郁,有了姥爷爱的加持,则更加令人痴迷。结尾收束有力,再次点题——“麻花里特别的味儿,就是姥爷对我的爱啊”,首尾圆合,结构完整,有力地突出了“亲情”这一永恒的主题,读后令人回味。
  (黄友福)
其他文献
写作时,笔下人物要形象生动,应展示出“立体而多面”的性情品格与“真实而丰富”的精神思想。在这里,之所以会强调“立体而多面”与“真实而丰富”,主要在于同学们笔下的人物的性情品格大多是平面的,精神思想大多为单一的。如此,读者看到的就不是个体,而是群体,还是一群没有鲜明特色的人。   要想突破“平面”与“单一”,写好每个人物,还是得借助于典型事例。何谓“典型”事例?最简单的判断——独属自己的就是典型的。
期刊
不論身处哪个时代,奉献,总是一个崇高、温暖、感动人心的话题。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从来都是无私且不图回报的。奉献者付出的往往是青春,是无私的爱心,甚至是宝贵的生命;收获的,是快乐与幸福,是来自他人的敬仰。   请以“奉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
期刊
岁月如歌,不知不觉间,时光年轮又缓缓地转动了一圈。回望2019年的点点滴滴,一切似乎都已不再重要,我们只需要收拾好行囊,重新出发。   亲爱的同学们,2020年翩跹而至,大家对新的一年有什么希冀呢?你有什么话,想对2020年的自己说呢?  情境导入   同学A: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我初中生活的六分之一就过完了。2019年,我适应了紧张的初中生活;2020年,我将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同学B
期刊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刘熙载《艺概·诗概》)写风是不容易的,但借水波的荡漾、旗帜的飘扬来写就容易多了;画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香”是不可能的,但画几只蝴蝶就可以了。这里所说的就是烘云托月法。换句话说,就是从侧  【左读名家经典】  小洋槐  仿佛过春节的时候,看见叔叔伯伯们都在燃放爆竹,爆竹声噼里啪啦,传遍东南西北。看着看着,它眼热了,心动了,忍不住了,多
期刊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
期刊
1924年6月25日,我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7岁进入西南联合大学学习物理学。毕业后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研,不足两年修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人称“娃娃博士”。取得博士学位后,我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1957年8月,我接到祖国母亲想要放个“大炮仗”的任务,于是,我告诉爱人:“我今后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了。我的生命从此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生命就
期刊
大雪渐渐停了,放眼望去,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汽车陆陆续续地开动了,不少人在屋門口扫雪,三三两两的麻雀在雪地里寻找着食物,几只寒鸦立在枝头,不时地从这儿飞到那儿,凄惨地鸣叫着。   我来到学校,身上一阵阵发冷。上课了,一股寒气更是从我心底涌出。数学试卷发下来了,成绩仿佛是一盆冷水,把我淋了个透。我同桌这次考得却出奇的好,下课后,他完全没有在意我的失落,一只手搭在我肩上,兴致勃勃地炫耀着他的成绩。我心
期刊
时光如梦,回首间,车子发出的“吱呀,吱呀”声,令我思潮起伏……   小时候的我总爱坐在妈妈的自行车上,那车子很老很旧,车后架有块木板,那便是我的专属座位。我坐在车子上,搂着妈妈的腰,行进过程中,车子总会晃来晃去,还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我喜欢车子发出的响声,喜欢坐在妈妈车上,欣赏着路旁的美景。   高兴的时候,我也会让妈妈教我骑车。那时我才六七岁,就算有妈妈扶着车子,我也会摔跤。只要一摔跤,我
期刊
老李虽然住在我们院子里,我并不认识他,他也没有名字,但别人都叫他老李。很多年过去了,老李不知怎么的,成了午后人們来打发时间的话题。   老李是一个拾荒者,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我家楼下拐角旁的那个垃圾桶,每天早中晚都来一趟。别人看他可怜,就把废品放在那儿,让他收走。   我去过他家,是因为外公让我去找有没有修电视的夹子。老李说他有,但是要去他家,让我挺为难的。去吧!去吧!老李在旁边催我。看着老李
期刊
双流大地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千年古镇黄龙溪。   魅力四射的黄龙溪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平原南部,距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这里处处充满了岁月沉淀的痕迹,处处可见这个镇子的古老与美丽。   古镇不大,颇有“水城”的味道。一水划镇而过,两岸都是用青石铺成的小路,有些地方还留存着昔日的棚廊。水面有数座铁吊桥相接,河畔有一株古榕,盘根错节,据说已有近千年,游人到此,总要合影留念。   古镇至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