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feng615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和尼龙棉柱法,经过改进,人外周血总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分离的纯度分别达到97.8±2.3%、91.6±4.5%和74.2±12.1%,提高了细胞片的质量,制片时间缩短了87%。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的免疫荧光试验表明,1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急性期69份总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标本中病毒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95.7%、65.2%和68.1±,到多尿后期和恢复期转阴。结果提示
期刊
本研究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方法结合标记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抗-HBc-7sIgM和抗-HBc-19sIgM。结果示6例急性肝炎(急肝)患者血清中的抗抗-HBc-19sIgM效价均明显高于抗-HBc-7sIgM(25.1±4.6 vs 5.9±1.1);相反,22例慢性肝炎(慢肝)患者中有20例抗-HBc-19sIgM效价低于抗-HBc-7sIgM(4.
期刊
本文报道病毒唑、安慰剂双盲对照研究244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24h尿液K+,Na+及Cl-离子排泄量的测定结果。其中尿钾24h排泄量在病毒唑组从用药后第2日起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尤以第4病日前入院的早期患者为甚,两组24h尿钾排泄量均高于正常水平。尿钠24h排泄量,病毒唑组从用药后第4日至用药后第10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5),其中早期患者更为明显。两组的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