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合成及肠道葡萄糖的吸收达到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的目的,主要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还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干扰肿瘤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分化等发挥抗肿瘤作用.它主要通过单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MPK)依赖性和非AMPK依赖性机制,其中二甲双胍激活AMPK的途径又分为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两种.两种机制可单独发挥作用也可交叉发挥作用,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能量代谢,参与改善乏氧和免疫抑制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以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已有若干临床试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与二甲双胍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二甲双胍对肿瘤细胞、肿瘤微环境、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抗肿瘤的相关临床试验四个方面展开综述.
其他文献
傅金汉副主任中医师系绍兴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绍派伤寒(傅氏疗法)”代表性传承人,绍兴市首届基层名中医,湖塘傅氏中医第四代传人,从医近四十载,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收益良多,兹选取傅师临证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便秘是PD最为多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不佳,还会诱发加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肠梗阻、脑出血、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通魄汤为吴雄志治疗便秘的临床经验方,临床上治疗PD便秘疗效显著,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D的症状.现举案一则,以飨同道.
笔者团队设计一种智能中药房辅助配药与库存管理系统,在不改变现有的中药房硬件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智能辅助调配、智能辅助药柜加药、配药现场可追溯和药材库存管理规范化等功能,解决了目前中药房技术发展困难、资金匮乏的窘境,让中药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患者,构建高质量的服务模式,让中药房与高科技接轨,推动中药房高质量服务体系的发展.
目的:对浙江、贵州、安徽、四川等不同产地前胡药材所含的2种香豆素成分(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对4个产地前胡药材所含2种香豆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浙江产前胡2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且高于贵州、安徽产区;四川产前胡白花前胡甲素含量高于浙产前胡,白花前胡乙素含量低于浙产前胡.结论:不同产地前胡药材中的香豆素成分含量存在地域性差异,为前胡的质量评价与道地性研究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穴位刺激调控法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考试焦虑的大学生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rn1 一般资料rn在杭州某高校各学院大一随机抽取10个班,于2020年4月发放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1份.根据如下标准筛选被试.入组标准:①采取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考试焦虑量表(TAS)进行评分,TAS量表得分小于12分者被认为轻度, TAS量表得分在12分至20分之间者被认为中度,TAS量表得分大于20分者被认为重度考试焦虑,在本次实验中,TAS得分大于20分,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镜中心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99例患者,随机分为P组、T组、F组,每组33例患者.P组给予常规丙泊酚静脉麻醉后进行胃肠镜检查,T组在P组基础上连接经皮穴位电刺激仪刺激患者双侧内关、足三里穴,F组在P组基础上连接经皮穴位电刺激仪刺激患者双侧非经非穴处.比较三组的丙泊酚用量、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患者在麻醉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过脾曲时(T3)、过肝曲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卷柏药材的植物来源,并测定其总酚酸含量.方法: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对其进行测序与报道序列比对确定药材来源.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卷柏中有机酸的含量,优化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条件并测定卷柏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药材卷柏的植物来源有两种:卷柏和垫状卷柏.卷柏中有机酸含量为0.16%,酚类化合物含量为0.11%.优化福林酚比色法测定卷柏总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最优条件为检测波长582nm,福林酚试剂的用量为反应液的2倍,福林酚试剂与12%Na2CO3溶液的体积比为1:1,最佳反应
衰弱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其特征是多个器官系统的生理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对应激事件的敏感性,在老年外科患者中患病率较高.遗传因素、人口和社会学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营养不良、肌肉减少症、焦虑和抑郁等均是衰弱的危险因素,衰弱综合征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包括衰老相关变化、基因和环境、慢性疾病等.衰弱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两者有许多共同的病理生理途径,包括身体组织的丧失和慢性炎症,且两者的筛查评估工具也有重叠的指标,如体重丢失和身体功能受损.衰弱与不良临床结局发生相关,可导致老年外科患者发生
任何腹部术后都可能发生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肠麻痹等,这些并发症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率增加,因此,如何预防术后并发症成为外科医生的难题.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研读和本团队的研究成果,遴选了术前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整合归类,构建了预测手术风险的评估体系,包括肌肉减少症、内脏脂肪/骨骼肌比、高龄、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3分、麻醉风险分级≥3级、胃部手术、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 h、TNM分期≥Ⅲ期、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0.3 mg/kg等与
肠外营养是临床所有科室营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改善患者营养摄入和营养状况,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肠外营养是风险最大的用药方式之一,涉及患者群体广泛,处方组分多样,配比复杂等问题,不同专业医生对适应证把握、处方组分、输注途径选择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可能导致肠外营养相关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使用不当甚至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或死亡.为提高中国临床医生使用肠外营养制剂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肠外营养应用的临床获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本共识.内容主要根据我国营养诊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