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职业发展是21世纪教育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界、外语界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实际调查研究出发,全面总结了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以期为致力于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机构和个人提供一手资料,探讨更符合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路径和模式。
关键词:教师职业发展 调查研究 调查分析
教师职业发展是21世纪教育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以成为教育界、外语界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一些高校、教师培训中心等教师培训机构也纷纷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师培训项目,力求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那么,目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形式、内容、方式方法和效果到底如何呢?课题组为此开展了实地调查研究。
一、调查实施
为了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和培训现状,以及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课题组在当地全市范围内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和培训现状做了问卷调查和采访。共向全市涵盖重点、普通、城乡的4所高中、6所初中、5所小学,共230名老师发放问卷,收回有效答卷217份,并与12位老师进行了座谈。问卷和访谈内容包括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意义的认识、对已经接受过的教育和培训方式的评价、职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等三个层面。调查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对收回的问卷和座谈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统计、整理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
(1)对在职教育和培训对教师职业发展意义的认识方面,大部分老师都持肯定和接受的态度,对自身的教育和学习都期待有一个明显的进步。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职业发展是有必要的,其中分别有35.5%的老师认为非常有必要和很有必要,有16.1%和35.5%的老师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会对职业发展带来非常大和很大的影响,41.9%的老师认为有比较大的影响,仅有6.45%的老师认为影响不大。他们普遍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和培训会在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能力、课堂反思能力、教学基本功、科研能力和职业认同、自豪感等6个方面促进自身职业发展。相对于老师们较集中的观点,他们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在对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的重视程度上出现了一些差异,仅有16.12%的老师和22.5%的老师认为他们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或很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职业发展,还有12.9%的老师认为他们所在学校不重视,38.7%的老师认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不太重视。可见,在教师的职业发展认识上,学校之间存在差异,影响了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育机会,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更加重视。
(2)在有关老师们对已经接受过的教育和培训方式的评价方面,老师们仅有9.67%认为学习效果非常好,还有16.12%的老师认为学习效果一般,他们认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依次是:不能满足教师实际需要,培训方式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缺少互动交流,时间太短,学习不能成为常态,缺少相应评价机制,个人主观不太重视等原因。可见,以往的培训和学习无论在内容、方式、时间安排还是评价方式,都应该符合老师们的自身发展需要,满足他们专业化需求。他们参加过的在职培训和教育主要包括观摩课、示范课、远程教育、教材培训、本专科函授和自学等,有41.93%的老师是每半年参加一次培训,而25.8%的老师只能一年参加一次,还有23.8%的甚至要超过两年的时间才有培训的机会。他们中有74.19%的人认为培训应该一周一次,他们最希望在最新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听说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科研能力和学历达标等7个方面有系统、全面的学习和培训。最受老师们欢迎的培训方式依次是:短期出国培训,由专家、名师指导的课堂案例观摩、讨论、反思,名师示范,教学实地考察,专家讲座,外教培训,科研课题研究。由此可见,老师们参加培训和教育的机会较少,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职业发展的需求,而且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总是千篇一律,不能从根本解决教师成长过程中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渴求和及时更新,学习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在征求他们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职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时,他们纷纷表示希望教育主管部门更加重视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安排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配备相应的学习资料,能多参与真实的外语环境交流,防止英语听说能力的退步。希望培训能定期进行,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合理安排时间,培训方式多样化,满足教师实际工作需求,加强互动交流沟通,保证学习效果。希望培训能分模块、分层次进行,能细致、深化、精选培训内容。除此之外,老师们还特别希望,培训除了关注教师业务发展,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满足教师情感需求,消除职业倦怠,老师提高职业自豪感和人生成就感。
三、思考及对策
(一)就培训机构而言,广大教师重视自身职业发展,与他们的需求相比,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活动形式比较少,主要集中于专题讲座、收看电视节目或录像带、远程培训、短期集中研习、系列研习课程或讲习,以及研讨会和学分学位课程等,这些活动往往以讲解为主,接受培训的教师是被动的学习者,培训和学习的主导权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或师范类院校把握,对于受训教师而言是外在要求而不是内在需求。所以,未来教师培训方式应该更加注重从受训者的需求出发,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培训宏观模式,代之以“自下而上”的微观模式,由教师根据本校师资队伍的实际需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强调高校、培训机构的服务功能,重视案例与策略的结合,注重受训者自修反思、问题探究、自主参与、合作研究等针对性强、见效显著的培养模式。
(二)就培训内容来说,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应该包括(1)语言教学、二语习得理论(2)新课程标准解读(3)科研论文写作(4)现场教学示范、观摩(5)课堂教学技巧应用(6)外教口语教学等结合当代语言教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新课程标准以及中小学英语教学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惯常实用的课堂教学技巧等内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补充。
(三)就培训方式和方法而言,应该立足学校和教师本人发展需求,改变以往培训流于形式、脱离实际、教师受益不大等问题,突出学校作为培训单位的基地作用和在职教师的积极参与性,发挥高校等研究机构在理论和人才储备的先天优势,满足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需求。采取集中培训或学习与分散的自我学习相结合;专门的培训者或指导者(校内的或者校外的)与教师之间相互的学习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预先确定的培训的内容与当场决定的内容相结合等灵活、方便的形式进行。培训形式由专题讲座、观摩学习、随堂听课、外教培训、课外学习、完成作业等多元化形式组成。培训者还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式教学、案例教学、行动研究、参与式学习等,鼓励受训者自主参与、合作研究。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并且写出详细的心得体会、学习报告和科研论文,由专家组成员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指导和评价,并纳入继续教育考核范畴。
(四)就培训成效的评价而言,对教师实施过程性评价,除了关注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习态度、反思报告、心得体会、论文撰写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并且制定相应的考评细则,纳入长效考核机制和学校发展规划。
在当今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为保证教师发展的可持续性,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领导应该为教师们的职业发展需求提供便利和条件,建立配套的、完善的培训机制,创立相应的评估机制,横向发展与高校及培训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知名教育专家优势资源,提供和创造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模式应该更加灵活、多元、高效,既满足实际需求又要紧跟教学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实效。教师也应该注重“反思式”教学,不断更新知识,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更应该自觉地、经常化地、主动地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学会创造性反思,开展行动研究,向成为一名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方向努力,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个人发展,提高学校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Bailey K.M., Curtis A, Nunan D.Pe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Self as Source[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龚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模式(方法)及评价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2(6):27-29
[3]王雪梅,康淑敏.从课程改革角度探索中学英语师资培训思路[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6):52-55
[4]赵永刚.中小学外语教师再教育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4):34-36
[13]张曙光.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基本途径探究[J].课程 教材 教法,2008(1):65-68
[14]郑康.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2):57-61
关键词:教师职业发展 调查研究 调查分析
教师职业发展是21世纪教育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以成为教育界、外语界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一些高校、教师培训中心等教师培训机构也纷纷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师培训项目,力求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那么,目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形式、内容、方式方法和效果到底如何呢?课题组为此开展了实地调查研究。
一、调查实施
为了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和培训现状,以及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课题组在当地全市范围内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和培训现状做了问卷调查和采访。共向全市涵盖重点、普通、城乡的4所高中、6所初中、5所小学,共230名老师发放问卷,收回有效答卷217份,并与12位老师进行了座谈。问卷和访谈内容包括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意义的认识、对已经接受过的教育和培训方式的评价、职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等三个层面。调查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对收回的问卷和座谈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统计、整理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
(1)对在职教育和培训对教师职业发展意义的认识方面,大部分老师都持肯定和接受的态度,对自身的教育和学习都期待有一个明显的进步。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职业发展是有必要的,其中分别有35.5%的老师认为非常有必要和很有必要,有16.1%和35.5%的老师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会对职业发展带来非常大和很大的影响,41.9%的老师认为有比较大的影响,仅有6.45%的老师认为影响不大。他们普遍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和培训会在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能力、课堂反思能力、教学基本功、科研能力和职业认同、自豪感等6个方面促进自身职业发展。相对于老师们较集中的观点,他们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在对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的重视程度上出现了一些差异,仅有16.12%的老师和22.5%的老师认为他们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或很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职业发展,还有12.9%的老师认为他们所在学校不重视,38.7%的老师认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不太重视。可见,在教师的职业发展认识上,学校之间存在差异,影响了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育机会,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更加重视。
(2)在有关老师们对已经接受过的教育和培训方式的评价方面,老师们仅有9.67%认为学习效果非常好,还有16.12%的老师认为学习效果一般,他们认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依次是:不能满足教师实际需要,培训方式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缺少互动交流,时间太短,学习不能成为常态,缺少相应评价机制,个人主观不太重视等原因。可见,以往的培训和学习无论在内容、方式、时间安排还是评价方式,都应该符合老师们的自身发展需要,满足他们专业化需求。他们参加过的在职培训和教育主要包括观摩课、示范课、远程教育、教材培训、本专科函授和自学等,有41.93%的老师是每半年参加一次培训,而25.8%的老师只能一年参加一次,还有23.8%的甚至要超过两年的时间才有培训的机会。他们中有74.19%的人认为培训应该一周一次,他们最希望在最新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听说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科研能力和学历达标等7个方面有系统、全面的学习和培训。最受老师们欢迎的培训方式依次是:短期出国培训,由专家、名师指导的课堂案例观摩、讨论、反思,名师示范,教学实地考察,专家讲座,外教培训,科研课题研究。由此可见,老师们参加培训和教育的机会较少,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职业发展的需求,而且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总是千篇一律,不能从根本解决教师成长过程中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渴求和及时更新,学习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在征求他们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职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时,他们纷纷表示希望教育主管部门更加重视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安排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配备相应的学习资料,能多参与真实的外语环境交流,防止英语听说能力的退步。希望培训能定期进行,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合理安排时间,培训方式多样化,满足教师实际工作需求,加强互动交流沟通,保证学习效果。希望培训能分模块、分层次进行,能细致、深化、精选培训内容。除此之外,老师们还特别希望,培训除了关注教师业务发展,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满足教师情感需求,消除职业倦怠,老师提高职业自豪感和人生成就感。
三、思考及对策
(一)就培训机构而言,广大教师重视自身职业发展,与他们的需求相比,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活动形式比较少,主要集中于专题讲座、收看电视节目或录像带、远程培训、短期集中研习、系列研习课程或讲习,以及研讨会和学分学位课程等,这些活动往往以讲解为主,接受培训的教师是被动的学习者,培训和学习的主导权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或师范类院校把握,对于受训教师而言是外在要求而不是内在需求。所以,未来教师培训方式应该更加注重从受训者的需求出发,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培训宏观模式,代之以“自下而上”的微观模式,由教师根据本校师资队伍的实际需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强调高校、培训机构的服务功能,重视案例与策略的结合,注重受训者自修反思、问题探究、自主参与、合作研究等针对性强、见效显著的培养模式。
(二)就培训内容来说,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应该包括(1)语言教学、二语习得理论(2)新课程标准解读(3)科研论文写作(4)现场教学示范、观摩(5)课堂教学技巧应用(6)外教口语教学等结合当代语言教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新课程标准以及中小学英语教学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惯常实用的课堂教学技巧等内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补充。
(三)就培训方式和方法而言,应该立足学校和教师本人发展需求,改变以往培训流于形式、脱离实际、教师受益不大等问题,突出学校作为培训单位的基地作用和在职教师的积极参与性,发挥高校等研究机构在理论和人才储备的先天优势,满足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需求。采取集中培训或学习与分散的自我学习相结合;专门的培训者或指导者(校内的或者校外的)与教师之间相互的学习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预先确定的培训的内容与当场决定的内容相结合等灵活、方便的形式进行。培训形式由专题讲座、观摩学习、随堂听课、外教培训、课外学习、完成作业等多元化形式组成。培训者还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式教学、案例教学、行动研究、参与式学习等,鼓励受训者自主参与、合作研究。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并且写出详细的心得体会、学习报告和科研论文,由专家组成员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指导和评价,并纳入继续教育考核范畴。
(四)就培训成效的评价而言,对教师实施过程性评价,除了关注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习态度、反思报告、心得体会、论文撰写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并且制定相应的考评细则,纳入长效考核机制和学校发展规划。
在当今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为保证教师发展的可持续性,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领导应该为教师们的职业发展需求提供便利和条件,建立配套的、完善的培训机制,创立相应的评估机制,横向发展与高校及培训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知名教育专家优势资源,提供和创造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模式应该更加灵活、多元、高效,既满足实际需求又要紧跟教学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实效。教师也应该注重“反思式”教学,不断更新知识,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更应该自觉地、经常化地、主动地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学会创造性反思,开展行动研究,向成为一名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方向努力,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个人发展,提高学校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Bailey K.M., Curtis A, Nunan D.Pe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Self as Source[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龚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模式(方法)及评价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2(6):27-29
[3]王雪梅,康淑敏.从课程改革角度探索中学英语师资培训思路[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6):52-55
[4]赵永刚.中小学外语教师再教育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4):34-36
[13]张曙光.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基本途径探究[J].课程 教材 教法,2008(1):65-68
[14]郑康.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