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目前还是起着主导作用,很多的教学工作者对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地改革创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及一些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措施
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从小在农村生活,认知机会比较少,对知识的学习仅仅局限于书本,而对生活中的现象则知之甚少,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地了解学生,让学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多参加一些对学习有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与农村有关或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的知识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认识知识和学习知识,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1预习的方法
对于各学科而言,预习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农村初中有九成以上的学生都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贯穿这一学习方法,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阅读,对教学内容进行熟悉,在此过程中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作出标记,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有重点地进行听讲,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中没有重点听讲的盲目性,因此,预习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非常的重要。
1.2听课的方法
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听课,但是很多的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导致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如何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听课的方法包括:第一,保证在听课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切记不要人在教室而心不在焉,第二,做笔记,抓重点,上课的时候,学生要学会对教师主要强调的问题一边理解一边做好笔记,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只是暂时对知识记忆和理解,所以要做好笔记,以便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对知识进行巩固,第三,重点听课,对于在预习时候做过标记的知识。在听课的时候要认真地去听、去理解,争取在课堂中把这些知识点消化掉,第四,对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的思考然后回答。不要没有经过思考就回答。
1.3教会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1.3.1归纳演绎法
归纳就是把有共同点的多个问题联系在一起,对其共同点进行扩大化、明显化,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指的是把所学的知识和归纳的结论运用到解题的过程中的方法。
1.3.2分析综合法
对某一知识或题目进行讨论和研究的方法就称为分析:而对所讨论和研究的问题,把各部分进行整合的过程就称为综合,分析与综合是两种不同且不可分割的思维方法,例如:已知(a-b+7)2+(a+b-5)2=0,求(a+b)2+(a2-b2)的值。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①(a-b+7)2+(a+6-5)2=0,②(a+6)2+(a2-b2),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由①得a-6=-7,a+b=5,由②得(a+b)2+(a2-b2)=(a+b)2+(a+6)·(a-6),经过综合①②通过整体代入法即可得出结果,这种解题的方法就是分析综合法。
1.3.3联想类比法
初中數学比较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就是联想类比法,类比就是对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的思维方法,如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类比,或者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类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公式或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使得在运用的过程中更加完善。
2、改变农村数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2.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也就是指在社会活动中积累出来的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知,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教育的目的,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这也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就需要对每一名学生负责。必须让学生具备应有的数学素养,不仅仅是致力于一部分学生,而是致力于所有的学生,要让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地教给学生数学的方法和思想,教学的核心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要注意对数学知识运用的培养,只有这样,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才会达到目标。
2.2提高教师的数学素质
数学是一门关于科学的艺术,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科学的氛围,发挥潜能,深入地传输给学生知识,提高教学的能力,要对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措施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索,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3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及教育观
在我国,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公民教育,主要在于对公民素质的提高,不能局限于为升学而服务,要让学生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培养目标,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下,既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减负,又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这样义务教育的目标和新课程的要求才能实现,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同时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教育观念,不断地求新求实,提高教育的效率和目标,新课程下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及人才培养也应该适应现代教育的一系列要求。
3、结语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是主导,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及方法,定位自己的角色,面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现实问题,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措施的探索和创新,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黄辉林,浅议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J],科教文汇,2008(8)
[2]刘永敬,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探讨[J],读与写杂志2009(3)
[3]程荣辉,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方法[J],时代教育,2007(8)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措施
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从小在农村生活,认知机会比较少,对知识的学习仅仅局限于书本,而对生活中的现象则知之甚少,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地了解学生,让学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多参加一些对学习有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与农村有关或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的知识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认识知识和学习知识,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1预习的方法
对于各学科而言,预习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农村初中有九成以上的学生都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贯穿这一学习方法,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阅读,对教学内容进行熟悉,在此过程中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作出标记,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有重点地进行听讲,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中没有重点听讲的盲目性,因此,预习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非常的重要。
1.2听课的方法
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听课,但是很多的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导致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如何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听课的方法包括:第一,保证在听课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切记不要人在教室而心不在焉,第二,做笔记,抓重点,上课的时候,学生要学会对教师主要强调的问题一边理解一边做好笔记,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只是暂时对知识记忆和理解,所以要做好笔记,以便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对知识进行巩固,第三,重点听课,对于在预习时候做过标记的知识。在听课的时候要认真地去听、去理解,争取在课堂中把这些知识点消化掉,第四,对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的思考然后回答。不要没有经过思考就回答。
1.3教会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1.3.1归纳演绎法
归纳就是把有共同点的多个问题联系在一起,对其共同点进行扩大化、明显化,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指的是把所学的知识和归纳的结论运用到解题的过程中的方法。
1.3.2分析综合法
对某一知识或题目进行讨论和研究的方法就称为分析:而对所讨论和研究的问题,把各部分进行整合的过程就称为综合,分析与综合是两种不同且不可分割的思维方法,例如:已知(a-b+7)2+(a+b-5)2=0,求(a+b)2+(a2-b2)的值。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①(a-b+7)2+(a+6-5)2=0,②(a+6)2+(a2-b2),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由①得a-6=-7,a+b=5,由②得(a+b)2+(a2-b2)=(a+b)2+(a+6)·(a-6),经过综合①②通过整体代入法即可得出结果,这种解题的方法就是分析综合法。
1.3.3联想类比法
初中數学比较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就是联想类比法,类比就是对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的思维方法,如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类比,或者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类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公式或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使得在运用的过程中更加完善。
2、改变农村数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2.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也就是指在社会活动中积累出来的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知,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教育的目的,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这也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就需要对每一名学生负责。必须让学生具备应有的数学素养,不仅仅是致力于一部分学生,而是致力于所有的学生,要让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地教给学生数学的方法和思想,教学的核心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要注意对数学知识运用的培养,只有这样,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才会达到目标。
2.2提高教师的数学素质
数学是一门关于科学的艺术,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科学的氛围,发挥潜能,深入地传输给学生知识,提高教学的能力,要对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措施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索,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3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及教育观
在我国,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公民教育,主要在于对公民素质的提高,不能局限于为升学而服务,要让学生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培养目标,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下,既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减负,又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这样义务教育的目标和新课程的要求才能实现,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同时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教育观念,不断地求新求实,提高教育的效率和目标,新课程下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及人才培养也应该适应现代教育的一系列要求。
3、结语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是主导,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及方法,定位自己的角色,面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现实问题,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措施的探索和创新,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黄辉林,浅议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J],科教文汇,2008(8)
[2]刘永敬,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探讨[J],读与写杂志2009(3)
[3]程荣辉,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方法[J],时代教育,2007(8)